王建军
(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部首查检法视野下《说文解字》的立部与归部情况考察
王建军
(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540部首,以往专家学者多对其形音义、文化内涵进行讨论,但基于部首查检法视野下的《说文》540部首的设立以及《说文》中9353个小篆的归部,讨论却少。我们认为《说文》540部首的设立受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兼顾义类统一两个重要因素的影响。从查检法角度看,《说文》540部首设立具有合理性,但是《说文》中会意字、亦声字、多形形声字归部没一定的原则,这些字归部混乱的原因是没有明确的查检顺序。
部首查检法;说文解字;立部;归部
许慎《说文·后叙》关于部首编排和部内字编排的论述有两处:第一,“将以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恉。分别部居,不相杂厕”[1]316;第二,“此十四篇五百四十部。九千三百五十三文,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解说凡十三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字。其建首也,立一为端。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牵条属,共理相贯。杂而不越,据形系联。”[1]319两处都谈及9353个小篆及540部如何排列的问题,至于540部根据什么原则从9353个小篆中提取出来以及9353个小篆根据什么原则归入540部,许慎并未提及。所以宋·徐铉《说文解字篆韵谱》:“秉笔操瓠,要资检阅,而偏旁奥秘,不可意知,寻求一字,往往终卷。”[2]12有清一代,《说文》研究大盛,关于《说文》540部的排列顺序、原则以及9353个小篆在部内的排列虽有提及,但真正关注《说文》立部与归部的问题并不多见。新时期以来,汉字部首查检法研究兴起,《说文》中关于立部和归部的问题进入研究者视野,这方面的论著主要有薛克谬的《论非形声字的归部及<说文解字>部首的形成》[3]和《<说文解字>的亦声部首》[4]、高一勇的《会意字归部辨析——对论非形声字的归部及<说文解字>部首的形成一文所析<说文解字>会意字归部的意见》[5]、苏新春的《<说文>部首四论》[6]等,上述文章虽论及《说文》的立部和归部问题,但未真正从汉字部首查检法的角度进行讨论,使用例证也多以举例为主,缺乏全面的数据统计,基于此,笔者再次讨论《说文》540部首的设立以及《说文》9353个汉字的归部问题。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学者指正。
汉字部首的产生与《说文》540个部首的产生不在同一个层次,两者的内涵也不一样,以往研究者谈及汉字部首之滥觞,必溯源至《说文》540部首,例如李恩江:“造字法原则的部首始见于《说文解字》,其后,晋吕忱《字林》、梁顾野王《玉篇》、宋王洙等《类篇》等皆宗奉其体例”[7];陈燕:“《说文》首创了汉字部首,其部首模式被后世的《字林》《玉篇》《类篇》等字书效仿。”[8]这些论述不尽符合事实,汉字部首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四方面:第一,声符和形符同取造字的形声字占汉字的主导地位;第二,汉字的字形和字体发展已经成熟;第三,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字规范;第四,当时各类辞书或蒙学读物按事类和义类编排汉字(1)。而《说文》540部首是许慎为系统统属9353个小篆而设置,它是汉字部首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我们只能说《说文》首创了通过部首全面分类汉字的部首查检法,汉字部首和《说文》540部首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说文》540部首的设立除了遵循汉字部首发展的一般规律外,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它的形成有自己的原因,并表现出《说文解字》部首的独有特征。
(一)《说文》540个部首是为达到义类统一而设立
王力先生认为:“《说文》540部首是值得研究的,因为它是文字学原则的部首,而不是检字法原则的部首。”[9]79王力先生虽然从衣、食、住、行、天文、地理、典章制度等各个方面对众多部首及其所统辖的部属字进行义类分析,但是整个章节没有阐明什么是文字学部首,对《说文》540个部首的特征也未提及,因为《说文》540个部首首要的目的是为了穷尽统属9353个汉字,并使其义类达到有序的统一。针对这个问题,本师苏新春先生从“凡某之属皆从某”这一归部体例为切入点,分析了《说文》540部首中所属字极少、本身字形结构中含有其它部首的合体字部首和无属字部首的设部现象,并进一步探究《说文》设立540部首的原因,苏新春先生认为:“作为一个字根(字根指部首),它的意义是比较稳定、单一的。说它稳定,就是说它能够随形而存,在构成一个新字时,形与义能一起进入到新字当中去。说它单一,就是说它的意义具有原始意义的特点,并因此能够在意义上统括以它为构字部件的再生字。如果再生字越过一次划分出的构字部件归类的话,即不是归入直接的构字部件而是更深层的更小单位的构字部件,就会在意义上破坏义类的形成,使得同一个部首的字不能保证集聚在同一个义类之中。……《说文》部首在以形归类的表面现象下,更深层的动机却是寻求义类的确立。更准确地说来,《说文》部首的归部用的是形义合一的原则,即通过一个个形类的分辨达到一个个义类的形成。”[11]12-14《说文》中对本身结构含有部首的部首设部的原因是通过在形类上条分缕析以达到一个个义类的有序统一,苏新春先生这一见解独到,深刻地分析了《说文》部首义类统一的原则。有人认为《说文》540部首数目“失于繁琐”。那是因为《说文》540部首不是以查检为目的而创设,主要是为了能在义类上穷尽地统属9353个小篆。所以单笔设部、合体字专为某字设部情况也都是为了达到9353个小篆义类的统一。部首的多寡和部首统属汉字的周遍性,它们之间是成正比关系:义类分列细致,部首数目就要相应增多;义类分列粗疏,部首数目就可相应减少。而《说文》编撰的目的是“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要穷尽地照顾“世间人事,莫不毕载”,义类分列当然必须细而又细,所以部首设置在数目上多至540部。
(二)《说文》设部受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影响
《说文》540部首中36个无属字部首及收字极少部首的设置除了使全书义类达到有序统一外,更深层的原因是渗透了与其时代息息相关的文化思想内容:第一,《说文》540部首设部反映周秦两汉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邹晓丽先生曾在《基础汉字形义释源》中分析属字只有一字的部首“画”设部的原因:“‘画(繁体当为畫)’本可以归为聿部,也可以归为田部,许慎所以把它单独立为部首,是因为‘画’字反映了古代重要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的内容,《孟子·滕文公上》:‘仁政必自经界始。’可见经画田界的重要,这也正是许慎‘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这一文字学观点的反映。这也证明了许慎《说文解字》的五百四十部首是文字学的部首,它与《字汇》(明·梅膺祚编纂)开始直至《康熙字典》、《辞海》、《辞源》等使用的检字法部首是不同的。”[11]68我们认为邹晓丽先生的观点具有说服力,经画田界是当时政治、经济生活的主要内容,所以,尽管“画”部首只统属一字,但许慎还是将它立为部首。第二,540部首设部反映周秦两汉时期极为流行的阴阳五行思想。如表天干、地支内容的无属字部首(甲、丙、戊、庚、壬、癸、寅、卯、未、戎、亥)的设立、表数字的无属字部首(三、四、五、六、七、九(2))的设立都受当时阴阳五行思想观念的影响。《说文》这种据阴阳五行思想观念设部对后世字书部首数目的选择也有深远影响。如《四声篇海》:“取《周易》三百八十四爻,六十甲子,二数相合,改并作四百四十四部,方成规式者也。”[13]后来辽的《龙龛手镜》、明徐孝辑的《合并字学篇韵便览》、赵钦汤增订李登校辑的《重刊详校篇海》,均祖金部为首。这些书中部首的设置和排列都印有深深的五行说文化烙印。
《说文》540部首虽数量繁多,但所立部首在客观查检上具有合理性。《说文》540部首中,有单笔画部首、象形字部首、指事字部首、会意字部首、形声字部首五类型。尽管《说文》所立540部首主要是照顾义类统一原则并受当时特定文化、思想观念的影响而建立,然而540部首具备查检的实际用途:第一,后世字书中部首的主体部分均来自《说文》540部首,这一点可通过后世传统字书中部首和现存有影响字词典中部首的比较,得出以查检为目的编排汉字的字词典中设立部首数目多为200个至300个之间(见表1),而且这些部首基本上来自《说文》540部。
表1 《说文》部首与后世部首表异同情况比较
字典龙龛手镜康熙字典国音字典部首查字法(草案)64年汉字部首表(2009年)部首数目241214324250(附形81)201(附形100)与《说文》前250部首共有数目193175182178187与《说文》540部首共有数目205201187210193
第二,《说文》部首设置除符合统字规律外,540部首在识读上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说文》中部首基本上是成字部首,这些部首字在古代一般为比较常用的汉字,为民众所熟悉,这一点可通过《说文》中成字部首与古代《千字文》《急就章》《十三经》常用字的比较可看出(见表2)
表2 《说文》540部与古代常用文献用字比较情况
千字文急就章《十三经》前2000频次用字与《说文》540部首相同字356427436
第三,《说文》统属汉字数量越多的部首,常用字的可能性越大。我们通过提取《说文》中统字前250位的部首及其统字情况考察,发现统字前250位的部首87%是常用字,《说文》除了少数为照顾义类有序统一和因某种文化因素而设置的部首字比较生僻外,其他部首字基本上都为古代常用字,而且民众查检熟悉程度高,这既有汉字结构客观规律的因素,又有统字查检便捷的因素,基于此,我们认为《说文》540部首的设置从查检角度看也是合理的。
《说文》9353个汉字的归部有两大类:独体字的归部和合体字的归部。独体字包括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倒文或变文,象形字和一部分指事字多为《说文》540部首,所以独体字归部问题简单明了。合体字分为会意字与形声字,合体会意字和形声字,如果只有一个形符为部首,归部也不存在问题,《说文》中归部存在问题的主要是亦声字、多个形符都为部首的形声字、会意字,下文一一分析。
第一,亦声字在《说文》中释义体例可概括为两类:从ㄨ1从ㄨ2,ㄨ亦声和从ㄨ1、ㄨ2,ㄨ亦声,《说文》中亦声字一般归入“从ㄨ1从ㄨ2”中的ㄨ2部,但是还有少部分亦声字归入ㄨ2亦声部首,总共有154字,现摘录部分归入亦声部首例(见表3)。
表3 《说文》亦声字表
執幸部从丮从幸,幸亦聲。亢部从亢从夋。亢亦聲。否不部从口从不,不亦聲。笱句部从竹从句,句亦聲。鉤句部从金从句,句亦聲。丩部从茻从丩,丩亦聲。單吅部从吅、,吅亦聲。愷豈部从心、豈,豈亦聲。后部从口、后,后亦聲。悤囪部从心、囪,囪亦聲。昦夰部从日、夰,夰亦聲。
从亦声字实际归部来看,归入ㄨ1114例,归入ㄨ240例;可知归入ㄨ1、ㄨ2并无规则,薛克谬先生甚至认为《说文》中归入ㄨ2的40例自乱亦声字归部体例。
第二,多个形符为部首的形声字,因其具有多个形符,归部犹如多个部件都为部首的会意字,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符之间,选取部首也无固定规律,通过穷尽考察,全书多个形符都为部首的形声字摘录如下,见表4。
表4 《说文》中多个形符形声字归部表
艸部从艸从水,毒聲。薻艸部从艸从水,巢聲。萅艸部从艸从日,屯聲。曾八部从八从曰,聲。疌止部从止从又。屮聲。止部从止从又,入聲。嗣冊部从冊从口,司聲。奉部从手从廾,聲。丮部从丮从食,才聲。寸部从工从口从又从寸,彡聲。攴部从攴从厂,从未聲。斆教部从教从冂,臼聲。爾部从冂从,尒聲。雁隹部从隹从人,厂聲。衡角部从角从大,行聲。簠竹部从竹从皿,甫聲。皿部从皿从缶,古聲。害宀部从宀从口,丯聲。市冂部从冂从绁,之省聲。梁木部从木从水,刅聲。槱木部从木从火,酉聲。虜毌部从毌从力,虍聲。穅禾部从禾从米,庚聲。米部从穴从米,、廿皆聲。寶宀部从宀从王从貝,缶聲。宀部从宀从疒,夢聲。飾巾部从巾从人,食聲。人部从人从攴,豈省聲。髟部从髟从刀,易聲。尣部从尣从爪,是聲。尣部从尣从爪,巂聲。幸部从幸从人从言,竹聲。憲心部从心从目,害省聲。涅水部从水从土,日聲。
续表
水部从网从水,焦聲。水部从水从土,尨聲。泰水部从廾从水,大聲。女部从女从生,免聲。柩匚部从匚从木,久聲。力部从力从非,慮聲。飭力部从人从力,食聲。酉部从肉从酉,爿聲。
以上两类形声字归部混乱,从ㄨ1、ㄨ2中选取部首,或选ㄨ1作部首,或选ㄨ2作部首,亦无一定规律(见表5)。
表5 《说文》亦声字、多形符形声字归部统计
形声字类型汉字总数取ㄨ1部首数取ㄨ2部首数亦声字15411440多形符形声字44368
第三,多个形符都是部首的会意字,《说文》中关于这一类会意字的归部体例多样,比较明显的有“从ㄨ1从ㄨ2”、“从ㄨ1、ㄨ2”、“从ㄨ在……”、“从ㄨ持……”等四种。清儒中对《说文》归部论述的有段玉裁注《说文·第八卷·匕部》顷字:“从匕頁。頁者,頭也。匕其頭,是不正也。義主於不正,故入匕部,不入頁部。”唬字:“从虎口,虎亦聲也。五部。从口虎。與吠意同,主於說口,故不入犬、虎部。”[13]385段玉裁认为《说文》训释两从部首,所归之部主其义;王筠《说文释例》:“天字说曰从一大,凡从者,从其义也,一大连文,不可言从一从大,不可言从大一,此与人言为信,止戈为武,同为正例,信字在言部,信以言为主也。而其说曰从人言,其词顺也,大徐不知而改为从人从言,谬也,果如所改,即当入人部矣,天字不入大部者,重一也。”[14]81王筠试图区分从ㄨ1从ㄨ2”与“从ㄨ1、ㄨ2”之别;王鸣盛《蛾术编·说字·一字两从注各有例》:“一字两从,如食部字,注从夕食,只用一从字,而玉部琥字,注从玉从虎,则用两从字,此亦有例,葢飧餔也,餔,申时食也,申时则夕矣,故夕食连言,若琥则发兵瑞玉为虎文,故用两从,而其下复云,虎亦声,非两从之字,皆有此一句。”[15]王鸣盛试图解释“从ㄨ1、ㄨ2和ㄨ1从ㄨ2”不同体例释义的合理性。笔者以为,《说文》中会意字的归部并不存在上述诸儒所论规则,据我们统一考察《说文》会意字归部的四种形式,取部没有统一的标准,许慎或归入ㄨ1部,或归入ㄨ2部,只是归入ㄨ1部多于ㄨ2部,任何统一的标准都有例外,见表6。
表6 《说文》会意字归部情况统计
体例从ㄨ1从ㄨ2从ㄨ1、ㄨ2从ㄨ1在ㄨ2从ㄨ1持ㄨ2个数251156128归ㄨ1部226126128归ㄨ2部253000
所以通过上文穷尽考察《说文》中会意字、亦声字、多形符形声字的归部杂乱情况,我们认为《说文》中归部不能统一的原因在于《说文》是以据义归部为原则的字书,没有固定的取部位置和取部顺序,犹如当代最有影响的《新华字典》中据义拆分得到两个或者多个部件都是部首的多开门(如斩、仄、灾、扆、岩、寻、斈、肖、息、炭、飱、飧、屎、取、戕、启、尿、男、牧、殁、劣、列、尖、家、分、泵、劓、夯等(3))。要解决上述问题,《说文》可设立类似多开门的重出互现方式,或在《说文·后叙》中言明取部规则。可两者皆违背《说文》一书的编撰体例及性质。从现代部首查检法的角度来讲,没有固定的取部规则,这些亦声字、多个形符的形声字和会意字的归部矛盾在《说文》中是不可避免的,或许许慎通过540部首对9353个汉字进行编排时,也必定意识到这一问题了吧。
[注释]
(1)此结论可参考笔者博士论文《汉字部首查检法研究》,厦门大学博士论文,2011年,页40~46。
(2)六,《说文》:《易》之数,阴变于六,正于八。七,《说文》: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衺出也。九《说文》:阳之变也。象其屈曲究尽之形。可知,数字是在阴阳五行思想中占有重要位置。
(3)据笔者统计,《新华字典》12版中,多个部件都是部首的多开门总共有456个。
[1](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宋)徐铉.说文解字篆韵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3]薛克谬.论非形声字的归部及《说文解字》部首的形成[J].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87(3):84-91.
[4]薛克谬.《说文解字》的亦声部首[J].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0(4):119-130.
[5]高一勇.会意字归部辨析——对论非形声字的归部及《说文解字》部首的形成一文所析《说文解字》会意字归部的意见[J].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0(4):113-118.
[6]苏新春.《说文》部首四论[J].宜春师专学报,1983:54.
[7]李恩江.汉字部首的成因及构成[J].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5):20-24.
[8]陈燕.《字通》部首查检系统研究[J].辞书研究,2007(5):78.
[9]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7:67.
[10]苏新春.汉字语言功能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4:12~14.
[11]邹晓丽.基础汉字形义释源[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68.
[12](金)韩道昭.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海·续修四库全书(227册)[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影印.
[13](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1:385.
[14](清)王筠.说文释例[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87:81.
[15](清)王鸣盛.蛾术编·说字一[M].清道光二十一年世楷堂本.
(责任编辑:高 坚)
2016-09-10
国家语委十一五科研规划2013年度重大招标项目(ZDA125—13)子项目“中小学生字词典部首查检规范问题研究”;广西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项目(桂教人[2014]16号);广西高校教育改革项目(2013JGB241)阶段性成果之一
H03
A
1673-8535(2017)01-0059-06
王建军(1979-),男,江西吉安人,梧州学院副教授,广西高校第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研究方向:文字训诂学、辞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