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龙, 梁少欢 , 毛廷贵 , 张焯生 ,黄潇凯
(1.3.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2.梧州市长洲区党委宣传部,广西 梧州 543002;4.梧州市政协,广西 梧州 543002;5.梧州市长洲区长洲镇人民政府,广西 梧州 543002)
揭秘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贡品荔枝之乡
苏文龙1, 梁少欢2, 毛廷贵3, 张焯生4,黄潇凯5
(1.3.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2.梧州市长洲区党委宣传部,广西 梧州 543002;4.梧州市政协,广西 梧州 543002;5.梧州市长洲区长洲镇人民政府,广西 梧州 543002)
现存古籍说到汉代岭南贡荔枝,其进贡地未曾精确到乡村,“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贡品荔枝之乡”就成为农业考古的难解之谜。现有精确到乡村的史料说,荔枝始传于汉世、初唯出岭南、梧属荔枝泗化洲第一、梧出荔枝由来尚矣、自尉佗献汉高帝始、岭南旧贡生荔枝、荔枝出泗化洲,这就形成一条完整的证据链,指向结论:梧州是中国荔枝的发祥地,汉代贡品荔枝的进贡地是泗化洲(今称梧州市长洲区泗洲村),这就解开了农业考古的一个重要谜团。
农业考古;汉代贡品荔枝;进贡地;梧州;泗化洲;
南朝范晔《后汉书》[1]195说“交州旧献龙眼荔支”,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四十[2]说“岭南旧献生龙眼荔枝”。北宋蔡襄《荔枝譜》[3]644说:“荔枝之于天下,唯闽粤、南粤、巴蜀有之。汉初南粤王尉佗以之备方物,于是始通中国。”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卷二十三》[4]说:“荔枝始传于汉世,初唯出岭南,后出蜀中。”于是岭南各地争说是贡品荔枝之乡。学术界众说纷纭,谁也拿不出精确到乡村的史料,汉代贡品荔枝之乡就成为难解之谜。
汉代“岭南贡荔枝”包括广东荔枝吗?古代史料不支持汉代广东贡荔枝,兹举两例。
晋代顾微《广州记》是著名古籍,宋代《太平广记》[5]卷九百七十引用《广州记》的文字说:“每岁进荔枝,邮传者疲毙於道,汉朝下诏止之。今犹修事荔枝煎进焉。”晋代广州剌史统辖苍梧郡,该书也记录苍梧郡的事情,例如“汉朝下诏止之”。如果汉晋时代广东贡荔枝,那么侧重记录粤地杂事的《广州记》就会记录进贡地是广东某村。
张九龄是唐玄宗时期的贤相。他是广东曲江人,满怀故乡情结,有诗歌《西江夜行》[6]为证:“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他的名著《荔枝赋》[6]说:“南海郡出荔枝焉,味特甘滋,百果之中,无一可比。”唐代废郡留州,这里“南海郡”泛指岭南,不是实指今之南海县。如果汉代至唐初广东有贡品荔枝,那么满怀故乡情结的张九龄就会在《荔枝赋》200多字的序文中,明确指出进贡地是广东某村。
现代学术论文也不能拿出“精确到乡村”的史料。查询互联网可知,茂名市荔枝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接近世界的五分之一。2008年,该市举办“茂名荔枝文化博览会”和“荔枝文化研讨会”,国内知名学者应邀撰写学术论文,结集发表于某刊。该刊有10多篇论文都说到汉代茂名贡荔枝,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论文简介如下。
刘伟文《茂名荔枝栽培与进贡历史的考证及其它》[7]31-32引用了《后汉书》“交州旧献龙眼荔支”之后,接着说:“东汉交州剌史部包括苍梧、合浦、郁林、南海、交址等七郡,茂名市东汉年代信宜县属苍梧郡,高州、电白、化州属合浦郡,均归属交州剌史管辖。交州进贡荔枝来自七郡中的哪一郡,或多郡同时进贡?已难于考究,不过可以证实在东汉时期,茂名荔枝已很发达,茂名进贡荔枝始于汉朝。”这里既说“难于考究”,又说“可以证实”,其论证方法和所得结论就值得商榷了。
研究历史不能以今况古,今天赫赫有名的荔枝产区未必是古代贡品荔枝之乡。只有精确到乡村的史料,才是古代贡品荔枝之乡的确凿证据。
贡品荔枝之乡必有“精确到乡村”的史料。乾隆版《梧州府志》[8]卷三·物产说(资料①):“梧属荔枝独推苍梧,泗化洲产为第一。梧出荔枝由来尚矣,龙眼自尉佗献汉高帝始。”同治版《苍梧县志》[9]卷十七·外传纪事说(资料②):“汉和帝永元十五年(103年),罢贡荔枝龙眼。岭南旧贡生龙眼荔枝。按旧志荔枝出泗化洲。”
②同治版《苍梧县志》 ①乾隆版《梧州府志》
资料①与②汉代泗化洲贡荔枝史料
古人称龙眼“为荔枝奴”,经常合称荔枝龙眼,或者说其一而隐含其二。例如资料②既说贡荔枝龙眼,又说贡龙眼荔枝,即岭南既贡泗化洲荔枝,也献梧州龙眼。资料①既说梧出荔枝,又说献龙眼,这是古汉语“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即尉佗既献泗化洲荔枝,也献梧州龙眼。旁证史料说主要目标是贡荔枝。晋代《西京杂记》[10]137说:“尉佗献高祖鲛鱼、荔枝,高祖报以蒲桃锦四匹。”宋代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虫鱼[11]说:“嘉鱼,状如小鲥鱼,多脂,味极腴美,出梧州火山。”
上述史料证明西汉高祖、东汉和帝都进贡泗化洲荔枝。然而,清代方志记述两千年前史事,可信吗?这就要考察方志的来源。西汉司马迁《史记》[12]卷五十三“箫相国世家”说:“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可见秦代已有图书(即图经,后世称为方志)。
现代学者骆伟《岭南图经述考》[13]说:“我国隋、唐、宋三代的图经,是由朝廷主导的。如在隋大业中(605-618年)普诏天下诸郡,条其风俗、物产、地图等上报朝廷,作修图经之用。唐德宗诏令州图每三年编送图经至尚书省兵部职方,并设职方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管修图经之事。宋太宗颁令诸州图经二闰一送。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朝廷创置大域图志局,这是国家设局修志的开端。具有重要历史意议,这些官方所采取的措施和行为,取得了一定成效。南宋方志逐渐替代图经,一直延续至今。”
由于历代皇朝都重视图经或方志,因而清代方志学家章学诚《文史通义》[14]卷六说:“方志之由来久矣”,“志者志也,欲其经久而可记也。”综合上述史料即可断言,历代方志都有“旧志”为凭,乾隆版《梧州府志》与同治版《苍梧县志》的资料①②是可信的。
综合上述,多种史料的关键语句便可形成一条完整的证据链:荔枝始传于汉世、初唯出岭南、梧出荔枝由来尚矣、自尉佗献汉高帝始、梧属荔枝泗化洲第一、岭南旧贡生荔枝、荔枝出泗化洲,据此即得结论:梧州是中国荔枝的发祥地,泗化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贡品荔枝之乡,汉代贡品荔枝主要来源于泗化洲或“梧出荔枝”。
汉朝年代久远,贡品荔枝全凭诗文古籍留名后世。广西经济文化落后,没有广为流传的古籍名著记载,广西荔枝、梧州荔枝和泗化洲贡品荔枝就鲜为人知了。
方遥《蔡襄〈荔枝谱〉与徐勃〈荔枝谱〉》[15]说,古代共有16部《荔枝谱》问世,均为闽粤蜀等地的著作。在众多古籍名著中唯独没有广西《荔枝谱》,也罕见吟咏广西荔枝的诗词名作,因而古代赫赫有名的梧州荔枝默默无闻。世人都认为,古代福建与广东的荔枝最佳,汉代岭南贡荔枝出自广东。吴仁山在《广西荔枝起源及其传播途径》[16]203中说:“广西是我国荔枝原产地之一,却未见于历史记载。长期以来,古典资料叙述粤、闽荔枝栽培历史居多,广西缺乏文献记录。由此而出现这样的假象:广西荔枝只有外来品格而无本区原始种。”假象会造成偏见,偏见会造成失误,举例如下。陈树平《明清农业史资料》[17]汇集了上千种史料,包括大量方志史料,堪称农业考古领域的大型参考书,具有较高学术价值。资料③剪辑自该书的第797页。
该书有两处失误,首先是句读有误。古文句读要顾及前后文,《梧州府志》原文的正确句读,是“梧属荔枝独推苍梧,泗化洲产为第一”,即梧州荔枝数苍梧,苍梧荔枝数泗化洲。这里的“第一”是指质量最佳,后文“甘美可丽广南”是说泗化洲荔枝味道甘美,可媲美岭南的其他优质荔枝。该书句读为“梧属荔枝,独推苍梧泗化洲产为第一”,句读有误不好理解。其次是摘要失误。该书作者早已掌握贡品荔枝“精确到乡村”的珍贵史料,可惜捡了芝麻丢西瓜,舍弃《梧州府志》关于贡品荔枝的重要语句“梧出荔枝由来尚矣,自尉佗献汉高帝始”(资料①),错失破解农业考古重大谜团的良机。
民族文化基因是中国梦的魂与根。地方志和乡村史料是藏量丰富的文化宝藏,我们深入挖掘这些宝藏,便考证得泗化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贡品荔枝之乡,也是古代岭南地区开发最早的乡村。由此可知,泗化洲贡品荔枝既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记忆,也是梧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成果有如下现实意义。
其一是有助于恢复梧州荔枝的历史地位。2016年9月3日,中共梧州市党委书记黄俊华在中国共产党梧州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说:“加快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壮大六堡茶、砂糖橘等优势产业。”梧州是中国荔枝的发祥地,“泗化洲荔枝”在汉代成为朝廷贡品,直至清代乾隆年间仍然赫赫有名。梧州市是中国荔枝的重要产区,参考六堡茶的成功经验,借用“贡品荔枝”的金字招牌,把梧州市属各地的荔枝统一称为“泗化洲贡品荔枝”,即可打造荔枝文化的品牌,振兴梧州荔枝产业。
其二是有助于开发泗洲岛。以前,泗化洲下俚歌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因而成为“沧海遗珠”。2003年春,笔者(本文第一作者)初涉家乡文化,在《梧州日报》发表系列文章《泗洲是我家》,猜测下俚歌是“下里巴人的遗存”,首先指出其文化价值,引起学术界共鸣。此后,笔者发表了大量文章,以及学术论文《泗洲寺探微》[18]《青山庙揭秘》[19],揭示了众多古迹文物的奥秘,提出下俚文化的概念,但尚未探索得古代史的源头。自从发现更多史料之后,便考证得贡品荔枝是下俚文化的源头,许多问题迎刃而解,梳理出古代泗化洲最重要的史实,是汉代贡荔枝、南朝建青山庙、唐代兴庙会、明朝唱下俚歌。
2016年元宵节,长洲镇政府举办“泗洲村首届下俚文化研讨会”,笔者为梧州市30多位专家演讲《下俚文化简介》,综述笔者近年来的考证成果。我们的学术论文在“全国大中城市社科联第27次工作会议”上交流,我们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学术界的强烈反响,《梧州日报》2016年9月26日报道,“关于将长洲区泗洲岛整体开发建成梧州市生态乡村示范点的建议”获采纳成为十一届市政协重要提案。
其三是有助于梧州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梧州市党委书记黄俊华提出:“注重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与研究。积极推动梧州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
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有条件的,国务院2008年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第二章有如下规定:
“第七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梧州古城具有2000多年历史,可惜经过历代战乱的破坏,现存古迹文物不多。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必须“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泗洲村即为其一。古代泗化洲位于梧州的边远荒郊,是躲避兵荒马乱的世外桃源,古迹文物众多。泗洲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青山庙历史悠久,下俚歌独具特色,可以分别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乡村拥有三件文化瑰宝可以申报国家级项目,极为罕见。这些文化瑰宝如果能够成为国家级项目,必将有助于梧州市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1](南朝)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3](宋)蔡襄.荔枝谱[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4](宋)唐慎微.证类本草[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5](宋)李昉.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
[6]熊飞骏校注.张九龄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
[7]刘伟文.茂名荔枝栽培与进贡历史的考证及其它[J].南方论刊,2008(S1).
[8](清)吴九龄修,史鸣臯等纂.梧州府志[M].乾隆三十五年第一版,台北:台湾成文出版社(据同治十二年凤台书院刊本1961年12月重印).
[9](清)李百龄总修,罗勲、严寅恭纂修,王楝续纂.苍梧县志[M].同治十三年(1874年)出版.南宁市开源彩色印刷有限公司2010年影印.
[10](晋)葛洪辑,向新阳、刘克任校注.西京杂记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11](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
[12](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3.
[13]骆伟.岭南《图经》述考[J]. 广东史志,2015(3).
[14](清)章学诚.文史通义[M].北京:中华书局,2014.
[15]方遥.蔡襄《荔枝谱》与徐勃《荔枝谱》[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10(9).
[16]吴仁山.广西荔枝起源及其传播途径[J].农业考古,1983(1).
[17]陈树平.明清农业史资料[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18]苏文龙.泗洲寺探微[J].梧州学院学报,2015(4).
[19]苏文龙,等.青山庙揭秘[J].梧州学院学报,2016(1).
梁少欢(1974- ),女,广西陆川县人,梧州市长洲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长洲区精神文明办主任、长洲区社科联主席,研究方向:历史文化。
毛廷贵(1963- ),男,广西贺州市人,梧州学院副教授,梧州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院长、梧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研究方向:历史文化。
张焯生(1961- ),男,广西梧州市人,原任梧州市长洲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现任政协梧州市长洲区委员会教科文卫体和学习文史委主任,研究方向:历史文化。
黄潇凯(1982- ),男,广西蒙山县人,梧州市长洲区长洲镇副镇长,广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代史、历史文化。
(责任编辑:高 坚)
Probe into the First Village Paying Imperial Tribute of Lychee in China’s History
Su Wenlong1, Liang Shaohuan2, Mao Tinggui3, Zhang Zhuosheng4,Huang Xiaokai5
(1.3.Wuzhou University, Wuzhou 543002, China; 2.Propaganda Department of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of Changzhou District of Wuzhou City, Wuzhou 543002, China; 4.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uncil of Wuzhou City, Wuzhou 543002, China; 5.Government of Changzhou Town of Changzhou District of Wuzhou City, Wuzhou 543002, China)
It is mentioned in some existing ancient books that lychees were presented as a tribute from the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of China, but the place of tribute is not confined to any specific villages. Therefore, “the first village paying imperial tribute of lychee in China’s history” still remains a mystery in the field of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According to some presently found historical data which suggests the location of village, lychees were initiated only in the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of China in the Han Dynasty and lychees of Wuzhou’s Sihuazhou were the best in quality, which reveals that there is a long history for Wuzhou’s lychees. In addition, Zhao Tuo, a commandant, was the first one paying lychees of Sihuazhou as a tribute to the First Emperor of the Han Dynasty. So, the said information constitutes a chain of evidence which supports the conclusion: Wuzhou is the place of origin of Chinese lychees and Sihuazhou (now called Sihuazhou Village, Changzhou District, Wuzhou) is the place paying imperial tribute of lychee in the Han Dynasty. Eventually, the above-mentioned mystery has been solved.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Tribute of lychee in the Han Dynasty; Place of tribute; Wuzhou; Sihuazhou
2016-10-10
广西“县级社科联开展应用对策研究课题”(桂社科联函[2016]30号)
K875.9
A
1673-8535(2017)01-0001-05
苏文龙(1947- ),男,广西梧州市长洲区泗洲村人,梧州学院研究员,梧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研究方向:组合数学与图论、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