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金寿,王勇军,孙宏伟,刘首芳,程雪莲,程 晨
(杨浦区中医医院,上海 200090)
中药穴位敷贴结合强刺激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罗金寿,王勇军,孙宏伟,刘首芳,程雪莲,程 晨
(杨浦区中医医院,上海 200090)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采取中药穴位敷贴结合强刺激推拿手法治疗的疗效。方法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敷贴组(n=60)和结合组(n=60),对所有敷贴组患者采取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对所有结合组患者采取中药穴位敷贴结合强刺激推拿手法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结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敷贴组相比明显较高,结合组患者治疗后PSV、VM与敷贴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采取中药穴位敷贴结合强刺激推拿手法效果优良。
椎动脉型颈椎病;中药穴位敷贴;强刺激推拿手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常发疾病,是指在颈部交感神经受刺激、椎动脉受累状态引起的椎基底动脉血供不足的颈椎病类型。不断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是社会关注的重点。本院对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取了中药穴位敷贴结合强刺激推拿手法治疗,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实施了分析。以下就患者治疗内容实施回顾性分析。
1.1 一般资料
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实施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眩晕、头痛、视物不清、耳鸣等症状;自愿参与非手术治疗研究患者。排除标准:其他颈椎病类型患者;心肝肺肾脾胃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患者;其他骨科疾病患者;血液疾病患者;其他因素导致的眩晕患者;意识障碍或难以配合研究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敷贴组(n=60)和结合组(n=60),敷贴组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29例;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56.8±7.9)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4±2.1)年;结合组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46~77岁,平均年龄(56.9±7.8)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5±2.1)年。对敷贴组与结合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实施独立样本检测对比,P>0.05,可实施比对。
1.2 方法
对所有敷贴组患者采取中药穴位敷贴治疗,使用本院自制药剂实施治疗,药剂组成为:生丹参、苦参各15 g,川芎、白芷、醋延胡索、炒芥子、生芥子各10 g,细辛3 g。将上述药剂打磨成粉,加入生姜汁,调和成糊状待用。将糊状药剂做成1.5 cm×1.5 cm大小饼状,分别敷于大椎、天宗、百劳及阿是穴,并用胶布固定,敷2小时后取下。2次/周,10次一个疗程。
对所有结合组患者采取中药穴位敷贴结合强刺激推拿手法治疗,中药穴位敷贴方式与敷贴组相同,另取患者强刺激推拿手法:选择患者颈枕后部位深浅层压痛部位和颈椎椎板的压痛点实施按压,随后对患者颈椎横突压痛点按压,再对患者斜方肌、胸锁乳突肌、提肩胛肌等压痛点实施按压,压痛点均实施强刺激推拿,2 d/次,30 min/次,持续治疗5次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肌力恢复,生活及工作恢复正常;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颈部功能明显改善,生活及工作基本恢复;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1]。
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②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椎动脉收缩峰值血流速度PSV及平均血流速度VM)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取SPSS 19.0软件行数据处理分析,血流动力学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治疗效果用率表示,x2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敷贴组患者治愈26例,有效25例,无效9例;结合组患者治愈39例,有效19例,无效2例。结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7%,58/60)与敷贴组(85.0%,51/60)相比明显较高,x2=4.904,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状况
结合组患者治疗后PSV、VM与敷贴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状况(s;cm/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状况(s;cm/s)
注:与敷贴组相比,*P<0.05
敷贴组 60 32.2±3.8 33.8±4.2结合组 60 51.2±4.9* 43.7±4.6* t -- 23.375 12.311 P -- <0.05 <0.05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综合征的一种,是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发病率较高,患者常出现眩晕症状,且在不良生活方式、不良生活习惯影响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发病率正呈逐渐升高,且逐渐向年轻化方向发展。椎动脉型颈椎病极易导致患者出现颈部活动受限、疼痛、眩晕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2]。当前研究结果显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导致患者临床症状出现的主要因素。因此,及时改善患者颈椎血流动力学状况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非手术治疗是当前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常用治疗方式。本次研究中结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患者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状况与敷贴组相比明显较优,说明采取中药穴位敷贴结合强刺激推拿手法治疗效果更优。中医中将椎动脉型颈椎病划为血弊、眩晕范畴,中医认为肝肾亏、气血不畅、痰湿阻络是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3]。采取中药穴位敷贴时,使用中药对患者肩部及颈部实施敷贴,通过川芎、白芷、醋延胡索等药物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且方中生丹参、苦参、炒芥子、生芥子、细辛等药物可祛风除湿、滋补肝肾、温中通脉,采取敷贴可促进药剂直达病灶,促进患者经络疏通,改善患者血运状况[4]。强刺激推拿手法由软组织外科学创立者宣蛰人创立。采取强刺激推拿时,对患者压痛区实施强刺激推拿,可有效促进患者病灶部位局部肌肉痉挛缓解,进而改善患者局部血运,促进炎症吸收,提升治疗效果[5]。采取结合治疗时,使用两种方式改善患者肩颈部血供,因此治疗效果更高。
综上,椎动脉型颈椎病采取中药穴位敷贴结合强刺激推拿手法效果优良,可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椎动脉血运,治疗方式简单,运用价值高。
[1] 尹秦.针灸推拿联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4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11):111-112.
[2] 刘玉生.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湿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32):115-116.
[3] 胡妮娜,陈会君,左冬冬,等.运动疗法配合穴位敷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7):10-11.
[4] 王会刚,王永静,彭富珍,等.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湿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5例临床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11):1215-1217.
[5] 魏楠.针灸推拿与中药联合应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3):693-694.
本文编辑:李新刚
R681.5
B
ISSN.2095-8242.2017.010.18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