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发
(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民小学 广东湛江 524081)
摘要:陶行知是我国近代最著名的教育家之一,他的教育思想集中编著在《陶行知全集》中。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种为教育献身的精神以及其煜煜生辉的教育思想一直在中华教育事业上发光发热。其最为突出的教育思想有三个方面:一、活的教育;二、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三、教学做合一。学习其教育生活的点滴犹如在吸取一部教育巨著的养分,为自己的教育事业点亮了明灯。
关键词:活的教育;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最著名的教育家,陶先生的才华让人敬佩,陶先生的教诲让人感激, 但最让人感动得是他为教育献身的精神。陶先生的一生都在為教育奔波,都在为教育思考。大到国家教育方针,小到具体的教育事件,他无不关心,他真正做到了想教育所想,急教育所急。细细咀嚼,为之感动。他为教育事业热心热情,不曾想过回报,不曾有过计较,他说:“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毛主席说他是人民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全部记录在 《陶行知全集》中,其教育生活中的点滴把其一生的教育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他生在民国时期,但是他提出的教育思想和主张是中国现代教育变革与发展不竭的源泉。
一、活的教育
陶行知先生反对“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提倡“活的教育”、“活的知识”、“活的人”。其活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Education of life ,Education by life, Education for life这三句中。他主张要用活的人去教活的人;拿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拿活的书籍去教小孩子;另外还要活的教育方法和活的教育精神。教育是就用一个生命去润泽另一个生命;是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活的教育”思想主要从三个层面去阐述,在平时教学中我们作为老师的,要把学生当做一个有灵性、思维和活动着的个体去对待;要从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的需要出发,设法子去搜罗好的教材和教学方法,通过自己的不懈的学习去增长和充实师者的智慧以满足孩子的发展。"活的教育”就是要求所有的教育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等都是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在当时主要是教人做人,教人健康生活,他不教人升官发财,只教中国的民众救民众起来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政府的主人,做机器的主人。教人要在劳力上劳心,教大众以大众的工作养活大众的生命;以大众的科学说明了大众的生命;以大众的团体的力量保护大众的生命。在当今看来,"活的教育”就是要求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育人宗旨,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不是培养出“考试机器”、“书呆子”。特别是我国在去年9月份提出的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框架,就是我们当今“活教育”的目标,其要求我们要培养出的学生要具备六大方面的素养:1.人文底蕴,2.科学精神,3.学会学习,4.健康生活,5.责任担当,6.实践创新。我们在今后一段比较长的教学、教育研究都是朝着这个目标去研究、开发课程,深入创新德育内容。这也是我们每位一线老师应担当的责任和使命。我们也应拥有远大的教育情怀,把学生的终身发展视为已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多做贡献。
陶先生的教育理论,让我感受到了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读活书,活读书。让学生注重知识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的运用,并能运用多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去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发展自己的思维。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以考试分数为目的,以分数来衡量学生和教师的好坏。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和教师都是“死的”,陶先生形象地把它比喻成吃人的教育。传统教育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以传受知识为已任,学生以接受知识,应付考试为追求的目标。而新的教育理念是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体会学习的乐趣,从而获取知识、能力和优良的品格。这正好与陶先生的教育理念是相吻合的。
在我们平时教学中要贯彻好”活的教育“思想,需要我们教师拥有一颗坚定的教育之心和高尚的教育情怀,工作中多动脑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地学习、反思、总结,并加深对教材和新课标的研究,拓宽教育资源和教育、教学手段,善于发现和研究教育问题。这才能使我们老师变“活”,并能用活的教育资源和手段去教育“活”的学生。在这方面陶行知先生是我们广大一线教师的一座丰碑。
二、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中最核心的内容。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即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过什么样的生活,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成为什么样的人:过康健的生活便是受康健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是受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是受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是受艺术的教育;过社会革命的生活便是受社会革命的教育。以此类推:好生活是好教育;坏生活是坏教育;高尚的生活是高尚的教育;下流的生活是下流的教育;合理的生活是合理的教育;不合理的生活是不合理的教育。陶行知还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先生是教死,学生是学死!教死与学死所造成的国是死国,所造成的世界是死世界。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正好把其导师杜威的教育思想“教育即生活”来个180度的翻转,我觉得陶先生的说法更为准确,教育的内涵更大,教育的实践性更强。陶行知说,教育可以是书本的,与生活隔绝的,其力量极小。拿全部生活去做教育的对象,然后教育的力量才能伟大,方不致于偏狭。我们要拿好的生活去改造不好的生活,拿整个的生活去解放偏狭的生活。杜威先生的“教育即生活”是拿教育做生活,好教育固然是好生活,八股的教育也就造成八股的生活。而陶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育极其广阔自由,如同一个鸟放在林子里面的;“教育即生活”,将教育和生活关在学校门里,如同一个鸟关在笼子里的。通过这个形象的比喻之后,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包含两层意义:一是生活决定教育,二是教育改造生活。教育的意义在于生活的变化,因此生活教育的内容是随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生活是无止境的,因此生活教育是终身教育,是与个人生活共始终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作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实际生活是我们的指南针,向我们供给无穷的问题,要求不断的解决。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陶先生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离实践的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使教育与生活更为密切地联系起来,这就要求我们更注重生活品质的提高以改进教育的效果,同时也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潜概念,无形中要求我们要在生活过程中不断地接受教育(学习),以致于不断地改造生活。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从内容上看是动态的,随环境和不同受教育者的变化而变化。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又如何地贯彻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呢?我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特别是结合当今家乡大搞工业建设的时机,平时通过实地参观、图片、视频、讲述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现状及发展的未来以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热爱家乡的情感;还有利用我国科学技术每一次进步的机会,例如,天宫二号升天、宇航员在太空生活的重大事件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技,培养孩子探索末知的兴趣和好奇心;利用社会或生活中典型人物的事迹和优秀品格去感化学生,引领学生学习,追求真、善、美。这样,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课外,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结合生活实际创编小诗歌、短文章,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学生们自编小报,自己写稿,自己设计版面,每一次的黑板报比赛,高年级的学生都包办了本班的黑板报的板面设计、内容查找及抄写、图纹的绘画等所有环节,幼稚的作品中体现着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和创造;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我们学校就开垦了一片生态园地,每个班级负责经营一小块,让学生通过种植去体验劳动的乐趣,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学习撑握劳动技能的过程,增强班集体的荣誉感等方面,都是在劳动生活中获得的;开展有活力的体育运动,例如,举行班际足球比赛、班际体操比赛、班际踢毽球比赛,校际运动会这些活动也成为校园生活的重要部分,是学生校园生活的快乐因子,让更多的学生体验体育的乐趣,也强健了身体,锻炼了意志、凝聚了班集体。每组织一次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要求和精心的安排,都力求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处处留心生活,从生活中去获取知识的能力,让活动收到尽可能好的实效。
做为老师要有生活教育的思想意识,在每天的教育工作中,要做到追踪观察,及时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及时回应,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和技能,丰富情感体验,发展认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为学生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奠定最初的基础。
三、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所创建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最富有建设性、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支理论。“教学做合一”含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人们要在做中教,在做中学。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在陶行知先生意中,“教学做合一”实际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指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二是指关系,对事说是做,对已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指目标,教育不是教人学,而是教人学做事。他同时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的一大法宝,也是我们当今教师所应要掌握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我们老师当中普遍存在只教不做的现象。例如,有些老师教到一个知识难点或遇到一件学生的难题,他们不去查阅资料,请教别人,而是置之不理或是糊涂拖过,最后难点还在、问题仍存,学生没得到知识的长进和问题的解决,老师以这样的教学态度和方式教了十几或几十年,知识不增长,反而思想固化,方法陈旧,逐渐被时代淘汰,被学生淘汰。可见没有做的教不是真正的教,是教不好学生的,一个学校中这样的现象存在的越多,这个学校越没有真正的教育。
“教学做合一”中的“做”却不是这样。陶行知给“做”下的定义:“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劳力上劳心就是要求手到心到,如果劳力不劳心的,则一切动作都是囿于故常,不能开创新的途径;劳心而不劳力,则一切思想难免玄之又玄,不能印证于经验。劳力和劳心分家则一切进步发明都是不可能的。所以,单单劳力,或单单劳心,都不能算是真正之做真正之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便可得到事物之真理。因此,“教学做合一”中的“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这就是说,这个“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强调了“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认为“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这是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从“晓庄”实验初期开设的“农事教学做”、“家事教学做”、“改造社会环境教学做”等课程,也可以看出“教学做合一”的“做”已经与生活结合,与劳动结合了。这一“做”已广泛包含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的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内容了。
在我们教学实践中,教和学是一种常态,但是做却成为教学的奢侈品,很多时候教学做是分家。学生学习每个学科都有其生活实用性,例如,数学,生活数学到处可见,但是我们有些老师缺乏正确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更末能放手让学生去探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只是囿于考试中的几个题型,让学生反复机械地操练,磨坏了学生的意志、磨灭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更磨掉了学生对生活数学的兴趣。再例如,英语,我们许多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英语,相对于数学和语文,英语在日常生活中更是少见,可以说是可有可无的,他们只知道考试需要才学,所以学生缺乏英语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这一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学中做的环节缺失,教师末能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英语素材并加以运用,学生对生活中的英语知识视而不见,也没有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去表达,教师教的知识,学生付出努力学习,却无法体验到做所带来的乐趣,特别是在生活中缺少做的行动和思想,所以没有产生新的价值,没能把课堂所教、所学的知识得以延伸、拓展。以上这两个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让我们更能清楚地认识,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固然重要,但是缺少教学中的做,特别是在生活教育过程中的做,那么这样的教学,这样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不是真的教育,这样的学校没有真的教育。因此,我们现在的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要强调教学做的教育思想,否则,是无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和终生发展需要的人才的。
陶行知先生在短短30多年的教育生活中所呈现出的教育思想是丰富多彩的,至今,其光茫绽放得更加灿烂。作为一名教师,要向陶行知学习,向前辈们学习,多阅读其著作及研究其教育思想,从而多积累知识,丰富自己教学和管理经验,为筑梦自己的教育事业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陶行全集》[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
[2]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2016年9月
[3]杨斌:《教育照亮未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3年版
[4]《陶行全集》[M],第1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5]《陶行全集》[M],第2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6]《陶行全集》[M],第3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7]《陶行全集》[M],第5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