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同(1905.11.25~1998.5.27),曾任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等职,是我国书法事业的继承者和开拓者。他一生寄情翰墨,书法作品深为世人喜爱。舒同寿至93岁,书法是其得享高寿的养生“妙方”。
自幼享有“神童”美誉
舒同自幼喜爱书法,5岁学书,14岁即有乡誉,被誉为“神童”、“东乡才子”。曾系统地临过古代碑帖,师法颜真卿、柳公权、何绍基等名家,但师古而不泥古,尊法而求新变,并注意取其精华,大胆尝试,逐渐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创立了著名的“舒体”,备受海内外推崇。他的书法,宽博端庄,圆劲婉通,用笔老重,藏头护尾,点划润厚通畅,别具風格,是现代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别具韵味的舒体字
所谓舒体,就是从“二王”入手,以颜、柳之楷为本,取各家各体之长,使圆浑之劲,用藏锋之功,寓巧于拙,借古于今,创独特风格,立“七分半”字体。“七分半体”可以说是舒体字的精华,既结体(汉字书写的间架结构)上楷、行、草、篆、隶五体各取一分,风格上颜、柳各取一分,何绍基(晚清书法家)取半分,合称“七分半体”。“七分半”字体充分反映了舒体字的深厚基础和面貌特征。应当说,舒体字的形成,不只是艰苦的书艺探索,更重要的是意志和毅力的磨练。
一生潜心书艺
1930年9月,舒同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红军后,一直在团、师搞宣传工作,在紧张战事之余,潜心书艺。随红1军团长征到陕北时,一路上书写大幅标语,弄得身上全是石灰,衣服上也烧了好多洞。在行军途中,没有纸笔,舒同就捡了树枝在地上划拉;骑在马上,也用手指头在裤腿上划拉。有一次被毛泽东看到了,就笑着说:“舒同,你成了马背书法家啦。”从此,“马背书法家”的美名就传开了。
舒同的墨海生涯从14岁起,直至93岁病逝近80个年头,在漫长的岁月中,不管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是十年浩劫的动乱,不论是在繁忙的工作岗位上,还是在罹难挨斗的牛棚里,他始终没有中断书法研究和临池实践,并以其特有的书风,展现出革命风云、将军气度,深为人们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