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设计实施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个案分析

2017-05-18 08:12雷富光
教师·上 2017年4期
关键词:微课程教学方式小学数学

雷富光

摘 要:微课程设计实施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会呈现出怎样的变化?文章作者通过行动研究,选择小学数学四年级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用课堂观察的方法真实地记录课堂教学的情况,希望借助科学的数据分析微课程设计实施下教与学的变化。

关键词:微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是给教育带来的影响却不甚明显,课堂主流依旧是教师讲、学生听。尽管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唱响了多年,但是课堂上采取的办法任大多如新瓶装旧酒,并未发生实质性的转变,设备的持续更新对教学方式的影响不大。

信息技术真的能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吗?教学方式要怎样变革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基于以上困惑和思考,笔者在学校以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教学为例,对四年级两个教学班开展课堂观察,发现了一系列现象,形成了初步结论。

一、微课程导学环境下的课堂学生参与度更高

以“垂直和平行”一课为例,通过对学生回答问题情况、学生投入状态、提出问题的人数和上台讲解的人数进行观察对比,发现运用微课程导学的班级学生呈现出更高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1)学生回答问题情况统计表(如表1所示)。

(2)学生学习投入状态统计表(如表2所示)采取时间抽样的办法,每隔五分钟观察全班学生,看看有多少学生处于集中注意状态,有多少学生处于精力分散状态。

(3)学生提出问题的人数统计表(如表3所示)。

(4)学生上台讲解人数统计表(如表4所示)。

以上数据表明:

(1)对照班的学生与实验班相比,学生学习投入状态的人数明显低于实验班,注意力分散的程度明显高于实验班。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对照班的学生由于在较长的时间内都处于被动听讲状态,注意力容易分散。

(2)对照班与实验班相比,回答问题的人数与次数都比较少,学生提出问题的人数和上台讲解人数也少,这些数据说明微课程的导学有助于在课前形成学生的思考,这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思考有助于形成学生的有意注意,有助于学生学习行为和思维的调动,能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因为学生在课前观看了微视频,对内容有了粗浅的认识,他们有时间对自己的初步认识进行加工,如果辅以思考,就不难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前了解到下节课会学什么,学生就拥有了知识的话语权、课堂的评价权、对教师讲解的选择权;在课堂上如果教师能组织开展学生与教师、教材、同学的平等对话,课堂不难成为答疑解惑和讨论的场所: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其他学生可以帮助解决问题,教师只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把学习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绝对拥有者,而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唤醒者、激励者。

二、微课程导学环境下的课堂能体现学生思维深度的变化

运用微课程导学后,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提出有效问题,如“不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可以平行吗?”“互相垂直、互相平行中的‘互相怎么理解?”“为什么直线上一点或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垂线?”“为什么选择三角尺画垂线?”“为什么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上的垂直线段最短?”“在梯形中,长的边一定是下底吗?短的边一定是上底吗?”“什么样的两个梯形可以拼成正方形?”“为什么平行四边形可以在左右平行的两条边上作高,而梯形却不可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分析如表5所示。

由此可以发现,实验班学生的思考问题较有深度,是对照班学生在智力上不如他们吗?笔者认为不是,因為学生自学微课程后对学习目标比较清晰,对当堂课的学习有问题、有期待,在课堂上愿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能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成就感。有了学习成就感,就有学习的兴趣,由于激发了学习的内动力,导致课堂上生成的有效问题增加。

三、微课程导学环境下教与学的效果更好

在两个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学习之后,对两个班的学生在间隔两天后进行了单元测试,成绩如表6所示,通过成绩的对比,笔者认为:

1. 运用微课程导学能有效实现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学习

基于网络环境的微课程学习能较使每个学生通过独立观看微视频进行自学,这犹如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学生学习节奏的快慢全由自己掌握,懂了的知识可快进跳过,没懂的反复学,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记笔记,还可在网络上向教师或同伴寻求帮助。这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进度以及接受能力来学习,学生不必担心因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

2.基于网络环境的微课程导学能给予学生及时反馈与纠正的机会

基于网络环境下微课程导学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流程,学生把疑惑带到了课堂上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得到他们的及时反馈和解答。这种课前有准备,课中有引导,课后有帮助的学习方式当然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微课程的运用对教学流程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1.教学流程及时间对比

对照班采用常用的教学流程: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讲解传授新知(25分钟)→学生练习巩固(5分钟)→课堂小结(5分钟)。

实验班采用的流程是: 课前自主预习→课中梳理知识分享收获(检测5分钟),及时反馈聚焦问题(聚焦2分钟),师生合作释疑解惑(释疑15分钟),关注差异互帮互学(互学3分钟),课堂总结拓展延伸(展示5分钟),综合训练内化知识(作业10分钟) →课后复习 。

2.教学时间分配统计表(见表7)

通过对比发现,微课程导学环境下的班级教学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教师讲得少,师生互动与学生活动多;二是课堂组织形式多样,有自学、互学、展学;三是以问题导学为主。这说明运用微课程导学对教师的教学流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授式教学模式。

这是因为学生在微课程的学习中对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经基本掌握,教师要解决的是学生自学中存在的困惑,所以教师要采用课内“六步法”(检测、聚焦、释疑、互学、展示、作业),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工作是组织学习活动、引导思考、观察和倾听、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常规的课堂体现的是以教师的讲授及启发为中心,微课程应用后的四年级小学数学课堂呈现的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时的同伴。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综合分析,笔者认为微课程的应用不仅实现了课堂上教育技术的改变,而且促使了课堂上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使新课改理念得到落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不仅对教学质量有正面影响,而且对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 觅,贺 斌,祝智庭.微视频课程:演变、定位与应用领域[J].中国电化教育,2013(4).

[2]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

(作者单位:湖南省郴州市第九完全小学)

猜你喜欢
微课程教学方式小学数学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