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救命药”何时不再“一药难求”

2017-05-18 07:25
家庭医药 2017年5期
关键词:鱼精蛋白缺货救命

当前,广大人民群众最忧虑的一件事莫过于看病,核心则是买药吃药。而“看得起医生,吃不起药”是大多数因病返贫家庭的真实写照。与此同时,本应在关键时刻救人一命的廉价“救命药”却因市场上难觅踪影而“一药难求”的报道,近年来也时常见诸报端。廉价药踪影难觅,已经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不少患者因此错过最佳抢救期、治疗期,令人痛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请看本期特别策划——

出生不到8个月的果果患上婴儿痉挛症,孩子母亲带着果果前往省儿童保健院进行治疗。医生说,用注射用促皮质素(ACTH)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但医院没药,很多都是病人自己想办法买药。打电话向多家医院询问无果后,孩子母亲将求助信息发到了微信朋友圈。

看到信息后,武汉协和医院的陈医师马上在医院内部系统搜药,也无货。他随即转发求助信息,多方寻找发现武汉基本无药,而且全国多地相熟的医学界人士都反映各自医院也无药。还好,最终有热心人联系得知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药。次日晚上,两盒ACTH连夜送到孩子父亲手中。

原价7.8元 炒到4000元

针对果果事件,ACTH生产厂商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发出声明,为便于患者获取有关ACTH的信息,已经设立专线提供有关服务。然而,有记者致电该专线,接线员提供了一个业务员的电话,拨通后,业务员却直接表示没有药。

目前,黑市上的ACTH价格惊人。在一个有关婴儿痉挛症的QQ群里,群成员达到1944人,其中有不少患者家属及“黄牛”。调查发现,在“黄牛”手上,一盒ACTH被炒到4000元,相当于正常价格的500多倍。

“黑市”中的药从哪里来的?一位大型医药公司的销售负责人透露,黑市里流出的真药,绝大部分是“黄牛”通过一些医药公司、医院的渠道弄出来的。业内人士告知,一般是黄牛通过适用这个药的其他病症,将药品开出来,或者跟一些医院的医务人员、医药公司工作人员私下操作获得药品。

不只是ACTH,近年来,不少类似好用的廉价药,如鱼精蛋白、在心脏手术中用来控制血管痉挛的“罂粟碱”等,都曾出现紧缺。

缺失的救命药往往具备4大特点:生产厂家有限,产量少,需求量有限却超过生产量,价格低廉。尽管相关部门对特殊药品有定点生产的相关政策保障,但现实却是在正规渠道这些药仍踪影难觅。

业内人士指出,便宜救命药紧缺的重要原因是价格、分配管制和以药养医的体制存在弊病。在药品价格管制的情况下,药厂生产这类药物长期亏本或者至少不赚钱。

据了解,目前针对一些用量少但临床必需的便宜好用药,国家制定了相关政策来保障,比如定点生产、国家统一购买等,但是缺乏细化指标,缺乏严格监管以及问责制度,使政策并没有得到相应的落实。

“救心药”频喊“救命”

赵女士今年44岁,在一次体检中,她被查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两个心脏瓣膜出了问题,一个需要更换,一个需要修补。随后,她住进医院,等待手术。

医生告诉她,因为缺少名为鱼精蛋白的药,手术没法进行。“我好不容易排到床位,不愿意轻意放弃。”赵女士说,她以为过几天就会等来药品。于是,她继续在医院住了下去。然而,半个多月过去,药还是没来,她的心情也越来越差。

据了解,像赵女士一样等药做手术的病人,不在少数。68岁的高先生心脏手术也是没药,等待小半年,手术还是被取消了。在此期间,其家人还去其他医院打听了一圈,希望能借到药。然而,各大医院都说没药。

鱼精蛋白的正式名称为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是从鱼类新鲜成熟精子中提取的一种碱性蛋白质的硫酸盐,用于因注射肝素过量所引起的出血,在心脏手术结束时,患者需要使用鱼精蛋白解除抗凝。鱼精蛋白是心脏病人做体外循环手术时必需用的药品,且无其他药品可以替代,根据体重不同,每个成年人每次手术要用6~8支药,然而,一段时间以来,这种药品缺货,导致医院多个病人的手术不得不取消。

魚精蛋白属于国家定价药品,价格很便宜,十几元钱一支,而且十多年来价格都没有涨过。由于鱼精蛋白没有可替代的药品,一旦出现断供的情况,可能导致心脏手术无法进行。

事实上,一直以来,鱼精蛋白缺货已成了一个全国性的问题。据媒体公开报道的资料显示,浙江、河南、山东和安徽等地均缺货。据介绍,全国每年要做22万例心脏病手术,这个庞大的群体,都是鱼精蛋白的最终使用者。因为缺乏鱼精蛋白,很多病人不得不延迟手术,其结果当然会影响病情发展。

为何鱼精蛋白会缺货?成都一家三甲医院药剂科负责人介绍,鱼精蛋白在国内的生产厂家非常有限,几十年来维持同一售价,在物价飞涨的今天,企业方面生产药品的经济驱动力大大降低,生产已无利可图,当然不愿意再生产了。该负责人称,除此之外,也不排除企业通过“断供”的做法,倒逼国家调价的可能性。

据了解,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鱼精蛋白,历史上曾有9.1元的供货价;2014年,北京悦康凯悦制药有限公司的供货价格是13元多。

事实上,在5年前,鱼精蛋白就曾出现过大面积缺货,并引起各界关注。后来,药企加紧生产,缺货情况得到缓解。时隔5年,这种价格低廉的手术必需药品再度缺货。

有不愿意具名的院方人士说,之所以缺货,是因为北京的那家企业生产的药品仅供北京地区使用,不再流通到北京之外的区域。因此,所有供药压力全部压在上海的那家企业。该人士还推测,这可能是药品生产企业涨价的前兆。

有媒体记者曾分别致电鱼精蛋白的两家生产企业,北京悦康凯悦制药有限公司公开的联系电话一直无法接通;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的销售部门则反馈,负责人在开会,无法回答相关问题。

近年来屡屡曝出低价救命药缺货,并不只是上述提到的注射用促皮质素、鱼精蛋白,用于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的盐酸环丙沙星胶囊、他巴唑,以及治疗甲亢的甲巯咪唑、麻醉用药氯胺酮等药品也面临紧缺。

有报道显示,甲巯咪唑这种药定价为每瓶4.9元,且该价格是2006年制定的,10年来人工成本上升,但该药价格一直维持在4.9元,使得很多企业生产积极性降低,陆续停产和半停产。2013年时,中国多个城市出现甲巯咪唑片“药荒”,有的城市甚至全城“一盒难求”。

一家医院的麻醉师杨医生表示,麻醉用的氯胺酮也属于紧缺药,但是还没有到“一药难求”的地步。“这种药医院使用量非常少,我们医院一年常备在5支左右,但是一年实际用量仅1~2支。”据他介绍,这种药价格比较低,每支售价在1~2元钱,医院为了缓解该药品紧缺的问题,购买了可替代药品,每支售价在5元钱。

据统计,10年间,有10种廉价药品断了货。

对于缺货事件,业界也有着不同的看法。

一家三甲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缺货问题,行政部门应该进一步放开条件,让更多企业参与到这类药品的生产中来,增大供应量。“当然,这涉及到企业生产资质和能力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的时间更长。”他说,在此之前,不妨国家适当放开这类药品的价格,增强企业生产这类药品的积极性,先解决目前最紧要的救心问题。

四川省某政协委员认为,鱼精蛋白的缺货是低价紧缺药的普遍现象与个案的关系。他建议针对低价紧缺药的现状,要发挥药品使用单位和行业协会的作用,他们要积极主动向区域内行政部门(包括卫计委和食药监局)提出建议,指导、扶持敦促低价紧缺药的企业加大生产力度,同时给这类企业提供一些政策的扶持与补贴。当更多企业愿意生产后,再通过行政的杠杆调整,降低它的补贴。

短缺药如何不“短命”

就目前来看,“救命药”存在“缺”与“贵”的乱象。一方面是基本药物、罕见药物的短缺,另一方面则是治疗癌症等疑难杂症的高价药“一药难求”。面对如此之大的用药缺口,黑市贩药、黄牛倒卖从中渔利,10元一支的鱼精蛋白因断货被炒至上千上万元。另外,由于某些国外药物尚未获得国内准入,一些病人和家属冒着触犯法律、中毒、死亡等风险,不惜铤而走险从国外购药。

到底为何这些“救命药”在生命危急关头“拖了后腿”?

价格低廉,药厂生产亏损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经济学副教授刘宝表示,当前,药品定价主要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基本药物全国零售指导价格,在保持生产企业合理盈利的基础上压缩不合理营销费用。通常,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药物,需要经过公开招标采购,而价格低、需求量大的药往往竞争激烈。有些药厂为中标,恶意竞争,压低价格。但又因中标价太低,无利润空间,放弃生产,导致一定时期内部分药品短缺。

需求量少,非医院常备用药 北京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张亚同指出,临床上,“救命药”针对的患者通常是罕见病和突发状况的患者,需求量很小。比如,手术用药或某些特殊病用药的患者,较为少见。另外,某些药物原料的短缺也会使医院未能储备充足的药品。像鱼精蛋白,主要存在鱼类(如鲑鱼、鳟鱼、鲱鱼等)成熟精子细胞核中作为和DNA结合的核精蛋白存在,但提取鱼类精子有季节性,便限制了原料的供应量。

价格形成机制不够清晰 刘宝指出,2014年5月9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改进低价药品价格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首次取消了政府制定的低价药最高零售价,在日均标准费用内由企业自主定价,扶持了一些该类“救命药”生产企业。不过第二年该政策发生变化,药品最高零售限价政策取消,药品分类采购、医保支付价、医院二次议价等价格形成机制在实践中交错,客观导致价格信号进入一个更加不稳定时期,不利于药品企业生产。

特效药进入国内有时间差 “救命药”以癌症等重大疾病类用药为主,欧美是原研药的主要“阵地”,所以,用于肿瘤靶向和免疫治疗的一些药品目前在大陆均未上市。张亚同解释,国外原研药应用于国内临床,必须根据国人情况做试验,会比国外至少滞后3年,加之受知识产权保护,专利购买费用高,很难尽快引入。正因如此,很多国内患者纷纷到不受专利限制的印度,代购仿制药、海外就医。

“以需定产”才能救命

面对这种状况,国家出台相应政策缓解“救命药”短缺。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2016年临床必需、用量小、市场供应短缺药品定点生产企业招标公告》,将9种药品通过招标选择生产企业,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立医院供应定点生产品种,推动恢复生产供应。

专家认为,除了政策上的规范与支持,最重要的还是要“以需定产”,才能保障“救命药”供给的持续性。中国药品流通行业专家王锦霞认为,对短缺药品实行带量采购,明确采购关系,建立合理的价格机制,才能刺激生产,真正地实现供给保障。

其次,要给予企业明确的价格信号。在刘宝看来,政府定点生产、定点采购对缓解短缺态势有一定作用,但从根本来说,企业生产面临困难,与不稳定的价格机制分不开,政府要做的是让价格改革突前、价格信号要准、方向要对,有效引导企业生产和供应决策,才能保持可持续性。

最后,建立短缺药品监测预警系统。刘宝建议,除了已推动的省级短缺药品监测预警系统外,国家药管平台也应加大资金投入,及时汇总全国药品短缺信息,加强与医疗机构、药品生产流通企业沟通,从而有效协调和解决药品短缺问题。

【写在最后】

“救命药”出现药荒,恐慌无奈的不仅仅是这些病患者,而是我们每个人。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善公立醫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对临床必需、用量小、市场供应短缺的药品,由国家招标定点生产、议价采购,只是,该指导意见缺乏细化指标,缺乏严格监管以及问责制度,使政策并没有得到相应的落实,也因此出现心脏病人排队等药“救心”的窘境。

面对低价“救命药”全国缺货的现实, 国家扶持政策要跟上,应尽快出台相关措施,保证生产和供应。比如国家可设立专门的资金,用于补贴生产廉价“救命药”而亏损的企业,或者对生产廉价“救命药”的药厂给予一定的补偿;同时建立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制度,一旦发现某种“救命药”有断货可能,及时启动紧急生产等应急措施,避免药物短缺后才来补救。

不要再让患者因为等药而失去原本可以治愈的机会!让“救命药”不再望眼欲穿,既需要药企担起社会责任,更需政府用心来救命。

猜你喜欢
鱼精蛋白缺货救命
鱼精蛋白制备与功能研究进展
鱼精蛋白的抑菌特性及作为食品抑菌剂的应用
救命来电
救命!北极熊太热了
救命
救命的黑点
今年河蟹产量高、规格大!因脱壳晚,中秋可能缺货,后期价格走势有点悬
体外循环术后不同途径输注鱼精蛋白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我是谁
表面活性剂沉淀鱼精蛋白及复溶回收过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