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中大量的咏叹调、宣叙调、重唱作品往往以人物塑造为目的,以声音塑造为手段,共同推进戏剧情境的发展。好的歌剧演员一定是声音造型、人物塑造双重结合,但过去的咏叹调教学大多忽略了歌剧的文本解读、人物塑造讲解,仅仅从演唱技巧上进行教学,造成了只有声音效果、缺乏人物形象的情况。下面笔者拟通过对歌剧《卡门》中卡门和米凯拉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对咏叹调教学进行深入研究。
歌剧《卡门》中卡门与米凯拉的咏叹调、重唱选段《谈谈我的妈妈》《哈巴涅拉舞曲》《塞维利亚城墙边》等是女中音、女高音中高级阶段的必学曲目。如何精准把握她们的形象特色,分别演唱好这两个人物的咏叹调、重唱作品,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卡门与米凯拉两个人物的异同之处进行分析,力求解决教学或演唱时遇到的困难。
卡门与米凯拉是西方歌剧中的经典角色,她们的共同点是在歌剧中出场时间相近、角色年龄相仿,且都与唐·何塞发生感情纠葛。不同点是性格各异、命运不同。那么,在演唱时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如何把握作品风格,需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起。
通常在歌剧人物出场之前会有一段预示性的旋律,它既是对人物性格起提示作用,也针对接下来发生的事件、内容起提示作用。这段旋律对演唱者和观众都起到心理暗示的作用,它既能让歌唱演员迅速进入剧情,达到良好的演唱效果,又能让观众提前了解到接下来出场人物的特征。下面分别介绍米凯拉、卡门出场前的预示性音乐,以辅助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在塞维利亚广场上涌动着来来往往的人群,下士军官莫拉莱斯和他的士兵们正在巡逻,百无聊赖地唱着《街上来往的行人》,这首歌曲结束后米凯拉出场。米凯拉的出场音乐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分别由第一长笛、第二长笛、双簧管演奏出有变化的同一旋律,三次都是从弱拍开始的上行旋律;这三次变化的旋律引出米凯拉的出场,同时也暗示了她对这里的陌生。第二部分采用一段由小提琴弱起奏出的a小调旋律,用连续半音上下行的三连音节奏,描绘了她在人群中匆匆的身影;尤其在全景中,观众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物出场造型,由此判断她的年龄、身份、来历。第三部分,莫拉莱斯发现了她:“看啊,那年轻的姑娘欲言又止,看啊看啊,她犹豫不前,我们要去帮帮她。”在唱这段的同时,伴奏音乐重复第二部分,旋律在a小调上进行不稳定的连续半音上、下行,到了结尾处转为连续下行的三连音半音阶。此时,镜头没有给莫拉莱斯而是继续停留在米凯拉身上。观众通过莫拉莱斯的描述可以直观地从镜头中看到米凯拉四处张望的表情、神态。从造型来看,她将金黄色的长发盘起,搭配蓝色的无花边裙子,展现出纯洁朴实的少女形象。米凯拉手中拿着一个竹编的篮子步行,没有撑伞、没有马车、亦没有他人陪同,这是一个出身平凡、生活朴素的女子。①
卡门的出场音乐则更有戏剧张力。塞维利亚广场附近的女工们下班了,众人聚集闲聊着、盼望着,等待着卡门出现,一睹她的风采。烟厂的女工们三三两两地聚集在广场上唱起了《升到天上的烟雾》,她们有的倚在台阶上吸烟,有的慵懒地倒在石凳上休息。这段合唱在结尾处出现三小节的过渡,表明一个片段的结束。紧接着音乐由E大调转到f小调,这样的转变标志着情节的变化,同时f小调的七和弦与之前合唱渐行渐远的结束感之间充满了强烈的对比。可以说,在静谧柔和的合唱旋律中,f小调七和弦的出现打破了平静,向观众暗示着即将有事情要发生,无论是观众还是演员都被突然出现的七和弦调动了起来。这时,合唱队里传出“为什么看不到卡门”,似乎在解释刚才大家凝聚注意力的原因,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为了缓解这种紧张,小提琴奏出了一个滑音来回应,这个诙谐幽默的滑音一下子让现场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既提示了即将出场的卡门的俏皮表现,又向观众暗示下面的情节将具有喜剧感。乐队还没有等大家思考,紧跟滑音而上,演奏出卡门的主导动机,这个动机与之前《序曲》中悲伤的动机有所不同,滑音之后的主导动机充满了热情挑逗的意味,同时也蕴含着西班牙或者吉卜赛音阶特有的民族特色,用这种方式来告知观众异族风情的喜感情节即将出现。卡门在强音和弦的三次召唤下出场,连续三次不断递进的强音和弦是对卡门出场重要性的强调;卡门倚在工厂的门口,这个位置也是舞台的制高点和中间位置。从造型来看,卡门古铜色的皮肤、大大的圆耳环、高高盘起的头发、红色低胸的连衣裙上别着玫瑰花,很是神气的眼神溜溜得意地看着四周,充满自信地慢慢走出大门。递进的强音和弦与卡门出场的位置结合,再加上卡门出场时妖艳的红裙造型,而且这件红裙是舞台上唯一的一件颜色鲜艳的服装,也成为视觉上的亮点。音乐、出场位置、服装三者结合,把女一号的身份展露无遗。
通过两个人物出场前的音乐对比和出场后的造型对比,可以看出她们截然不同的气质神态、性格特点。米凯拉的出场音乐安静平和,预示着这位女性性格稳重、循规蹈矩;卡门的出场音乐充满了张力和挑逗性,预示着她的出现必然会引起一阵轰动和喧闹。从造型来看,米凯拉衣着保守整齐,一副布衣平民的形象;而卡门衣着艳丽暴露、浓妆艳抹、花枝招展,风韵诱人。
在出场音乐过去之后,平民打扮的米凯拉出现在塞维利亚城中,她东张西望地寻找着唐·何塞,神情小心又紧张。她胆怯的样子被站在不远处的莫拉莱斯看到,这个家伙饶有兴趣地走上前跟她打趣,而米凯拉却认真地向他询问起唐·何塞的情况。然后她得知唐·何塞此时不在,过一会儿会来这里换班。于是,婉拒莫拉莱斯后离开。
通过具体分析米凯拉与莫拉莱斯的这段宣叙调,我们也可从中进一步发现米凯拉的性格特征。莫拉莱斯走上前打招呼并且询问她需要哪方面的帮助,米凯拉说要找唐·何塞,他幽默地回答“我们当然认识”,这时旋律是“后十六”音符起的大三度跳进,表达了米凯拉的喜悦之情。紧接着莫拉莱斯回答:“不,他不在这儿;不,他不在这儿;此刻他不在,待会儿就到来。”此处音乐有一个转折点,首先是唐·何塞不在这儿让米凯拉失望,转身准备离去,音乐变成小二度下行;继而听到唐·何塞说一会儿就要到这里换班时音乐从过渡的半音模进变回大调,米凯拉也在大调旋律中重新露出喜悦之情。当米凯拉得知唐·何塞的准确换班时间后转身离开,莫拉莱斯一把拉住她,音乐出现十六分音符的三连音并由弱渐强急速进行,表达此刻莫拉莱斯急切想留住米凯拉聊天的心情。这时米凯拉转过身来,音乐突然渐弱,莫拉莱斯热情地挽留她,遭到米凯拉的质疑并拒绝。她反问道:“和你们吗?”莫拉莱斯回答:“对,和我们。”三十二分音符激烈地上行并加速,表达了米凯拉想走但是莫拉莱斯急切挽留的情绪对抗。米凯拉对莫拉莱斯的热心表示了谢意,决定先离开一会儿,她唱道:“当士兵换班的时候我再来。”这时音乐回到了大调,重复之前的那段旋律。米凯拉离开时,小提琴、长笛、单簧管、大管等乐器连续奏出三十二分音符的音阶快速滑行,这种音乐的滑行让观众体会到米凯拉的机智如小鸟般活灵活现。
通过这段宣叙调,可以看出米凯拉的聪明伶俐,与异性关系的处理上进退有度,行事不张扬,且有节制。但由于她长期生活在乡下,遇到陌生的环境还是小心翼翼,有些胆怯。演唱时,要在整体上保持平稳,局部上施展一点儿张弛度。同时要体现对话的感觉,加强语气,尤其是后面莫拉莱斯极力挽留米凯拉时,要保持张力,突出重音,起到强调两人态度的作用。
卡门的唱段则是另外一番景象和氛围。米凯拉的离去让塞维利亚广场又一次恢复平静。突然远处传来了士兵们交班的号角声,下士军官唐·何塞和中尉苏哈尼来到广场换班,孩子们看着热闹,广场上的人也越来越多。在人们的欢呼中卡门最后一个出场,她自信满满地拿着一支玫瑰唱出了咏叹调《哈巴涅拉舞曲》。
面对众多追求者,卡门没有拒绝也没有躲开,而是用西班牙风情的《哈巴涅拉舞曲》作为自己的爱情宣言,歌里唱道:“爱情就像一只自由鸟,你以为已经拥有,它却躲开,你以为已经躲开,它却捉住你!”在演唱这首三拍子的歌曲时,既要表现出欢快律动的效果,又要突出滑稽的感觉,因为它是卡门面对众人的宣言。虽然这是她的心声,但没有具体的指向性,所以在演唱时要充满挑逗、诙谐、嬉闹的感觉,把卡门奔放的个性、热烈的情感表现出来。另外,这种音乐风格曲原是非洲黑人舞曲,后来传入古巴,之后再传入西班牙,演唱时要注意地域特色。
《哈巴涅拉舞曲》结束时音乐变成拍,人们围住卡门不断向她发出爱情信号,接下来进入拍,速度从快板变成行板,命运主题的旋律在单簧管和弦乐中出现并构成不稳定的减七和弦。这时的卡门发现了坐在椅子上背对自己的唐·何塞,四周一片寂静,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唐·何塞。卡门在他面前停下脚步,音乐中小号和长号吹奏出不和谐的顿音,同时卡门也把别在胸前的玫瑰扔向唐·何塞,就立即跑开了。人群散开,广场上空回荡着《哈巴涅拉舞曲》的音乐。
通过这段咏叹调可以看出卡门热烈奔放的情感和不羁的性格,作为女性,她无拘无束、毫无忌惮的行为是多么大胆!从另一个侧面来分析,卡门作为吉卜赛女郎,没有家庭、亲人,一直在社会底层流浪,她这种性格也是对底层压抑生活的一种反击。
同样是表达对唐·何塞的爱意,米凯拉与卡门会有很大不同,比如米凯拉与唐·何塞的重唱片段《谈谈我的妈妈》。唐·何塞看着卡门送的玫瑰花,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悄悄地把花藏在胸前。这时米凯拉从远处跑了过来,呼唤着唐·何塞的名字,唐·何塞听到了她的呼唤,转身跑上前,他们在塞维利亚广场上热情拥抱。音乐用升F大调上行琶音刻画这种喜悦之情,不稳定的和声象征了昔日恋人在异地相聚时激动喜悦的心情。紧接着,音乐渐慢,出现一次停顿,从这次停顿可以看出久别重逢后,他们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尽管有些尴尬,但也难掩两人四目相对时发出爱的火花。米凯拉首先打破了暧昧的气氛,略加思考羞涩地说道“是你母亲叫我来的”,炽热的爱瞬间转化成多年的亲情。唐·何塞微笑着饱含深意地说了两次“谈谈我的妈妈”。他们熟悉的是彼此的过去,陌生的是现在的生活状态,所以母亲的信和问候成为他们交流的纽带和传达情感的途径,也有利于打破尴尬的气氛。米凯拉拿出信和钱交给唐·何塞,犹豫着说“还有还有”,这时长号演奏出的音符让米凯拉犹豫、羞涩的心理情绪得以延续,她终于鼓起勇气说还有件事情比金钱更有价值。唐·何塞饶有兴趣地等待米凯拉的表白,但连续两次表白都没有直抒胸臆,表明米凯拉含蓄纯洁的感情。唐·何塞在焦急中等待米凯拉的表白迟迟未来,含蓄的米凯拉不善于爱的表达,她总把自己对唐·何塞的爱依附到家庭长辈的光环下。他们坐在长椅上,音乐转为稍慢的拍并加入竖琴演奏的三连音琶音,米凯拉大段的咏叹调娓娓道来了母亲的嘱托,唐·何塞对她炽热的爱转眼化成了对母亲的敬重和思念。米凯拉由一个准未婚妻的形象瞬间变成了母亲的使者,变成了代表母亲传达对儿子叮嘱的使者,或许此刻的她想用亲情的力量来撼动爱情。但在唐·何塞的心里,米凯拉或许应该是一只小鸟,而不是代替母亲传递教导的信徒,把亲情拉出来欲盖弥彰实在不是一个好的爱情法则。直到咏叹调的后半段,米凯拉才说她要把母亲带来的吻交给唐·何塞。唐·何塞拥着米凯拉就像抱住了过去的生活,米凯拉成功地把他拉回了过去的生活,对母亲和家乡的思念之情涌上心头。
不难看出,米凯拉的含蓄贤淑与卡门的大胆奔放形成鲜明对比。在这段二重唱里,米凯拉尽显温柔,她娓娓道来的倾诉充满了浓浓爱意,与之前遇到莫拉莱斯时表现出的伶牙俐齿截然不同。这首二重唱作品适合抒情女高音演唱,在演唱前一部分时要怀着激动的情绪来表达期盼已久的重逢,到了歌曲的中间部分,向唐·何塞讲述来意“还有件事情比金钱更有价值”的这一刻要保持弱唱,把少女害羞的情怀展露出来。到了歌曲的后一部分,要抛开羞涩的情感,用述说的演唱方式去激发唐·何塞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这样的处理方式与之前卡门咏叹调的处理方式形成巨大的反差,其所表现出的那种细腻的爱也与卡门所给予唐·何塞浓烈的爱形成了对比。
通过对卡门和米凯拉的咏叹调、宣叙调、二重唱的类比研究,可以找出她们的形象差异。她们虽然都是年轻女性,也都深爱着唐·何塞,但终究因为性格和生活环境的差异,导致最终不同的命运。米凯拉的胆小谨慎与卡门的大胆热情、米凯拉的默默无闻与卡门的光彩夺目、米凯拉的温柔体贴与卡门的炽热奔放,形成强烈反差。
这种类比性的研究,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歌剧人物,使歌者在演唱歌剧片段时,不再只是盲目的纯技术性的演唱。通过这样的类比研究,可以加深对歌剧的理解,把歌剧唱段的戏剧性表现出来。
在高级阶段的声乐教学中,女高音经常出现“千歌一声”的现象。很多歌者在演绎不同的咏叹调作品时,往往在表达方式上都是一致的,是只有技术而没有内涵的表达。究其原因,还是对歌剧了解得不够全面,对歌剧角色的形象特征知之甚少。例如女高音经常会遇到的类似的音乐形象:歌剧《卡门》中的米凯拉、歌剧《费加罗婚礼》中的伯爵夫人、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中的咪咪,这几个人物形象比较接近,属于温柔贤淑型;歌剧《卡门》中的卡门、歌剧《费加罗婚礼》中的凯鲁比诺、歌剧《唐璜》中的采琳娜,这几个人物形象比较接近,属于活泼俏皮型。那么如何正确处理好这些作品,就要从类比分析歌剧人物形象开始,通过分析加深了解,挖掘隐藏在歌剧人物中的内涵,只有从整部歌剧的意义中找到人物形象,才能逐步获得歌唱的生命力。同样,在重唱的教学中,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很多同学对于歌剧中的重唱作品表达还停留在普通的艺术性重唱概念上,仅仅在旋律上下功夫是远远不够的。歌剧中的重唱作品都是建立在一定剧情的基础上的,它们是一种交流式的演唱,要通过一定的人物形象分析来塑造。
所以,歌剧人物形象类比研究是声乐专业高级阶段教学的研究重点,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其价值和意义。
注 释
①米凯拉和卡门的造型主要参考1967年卡拉扬指挥录制的版本。演出: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合唱团,演奏:维也纳爱乐乐团,指挥:卡拉扬,主演:格蕾丝·班布丽(Grace Bumbry)、琼·维克斯(Jon Vickers)、米雷拉·弗雷尼(Mirella Freni),舞者:玛莱马(Mariemma)和西班牙芭蕾舞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