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燕+李金萍
摘要:当代90后的大学生是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生活与互联网有紧密的联系。如何运用移动互联网,针对大学生的偏好和获取信息的习惯提供就业服务,让大学生切实受益,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高校;就业指导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1.7%;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92.5%;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0.4%。如今的“90后”大学生是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因此,学校可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就业指导,提高学生就业率。
一、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就业指导的必然性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的研究是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而衍生出的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面临的新问题。通过“万方数据平台”关键词查询发现,以“就业指导”为题目的论文共8458篇,其中以“新媒体高校就业指导”为题目的相关论文只有21篇(论文发表时间分别为:2013年2篇、2014年5篇、2015年10篇、2016年4篇);以“移動互联网时代高校就业指导”为题目的相关论文只有1篇。这说明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研究作为一个新问题开展研究才刚刚起步,就其问题的全面系统研究更少之又少。
二、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现状,对今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展开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笔者设计了相关的调查问卷,总计发放并收回问卷451份,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资料整理,根据调查目的总结出了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1.传统就业指导形式过于保守,无法满足学生需求。根据问卷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上,10%的学生通过人才市场,10%的学生通过校园招聘会,8%的学生通过社会关系介绍,其余72%的学生主要通过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QQ群等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传统的就业指导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2.就业指导内容不齐全,发布不及时,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需求。数据显示只有9%的学生认为学校提供就业信息非常及时,44%的学生认为一般;9%的学生认为学校提供就业信息非常齐全,48%的学生认为一般,由此可以看出就业指导内容不齐全,发布不及时,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3.就业指导方法陈旧,指导教师应用新媒体进行就业指导的意识较弱。目前,各大高校通常沿用传统的就业指导方法,如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举办讲座等,这种方式可以大规模、短时间地进行团体辅导,但由于时间短,讲师只能粗浅地进行理论上的传授,无法做出深层次的分析和总结,且因为是灌输式教学,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三、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策
1.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开展“第三屏”就业指导。众所周知,随着4G时代的到来,手机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通信工具了,因其“随时、随地、随手”的特点,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信息载体。鉴于此,教师应结合时代特点,充分利用“第三屏”进行就业指导,如建立就业指导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网络课堂等,提高就业指导水平。
2.细分学生群体,依据不同需求更新就业指导内容。传统的就业指导内容讲的是国家就业现状、就业政策、简历的制作等,这些内容枯燥乏味,更多的是灌输式教育,学生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为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可根据学生的能力素质现状及就业需求,以大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发布有趣、丰富的就业指导信息。
3.就业指导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新媒体素质。为了适应时代需求,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水平,就业指导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提升理解和使用新媒体的能力。根据学生实际需求,随时、随地调整就业指导内容,理性指导。指导教师要熟练掌握新媒体语言以及具体的运用方式,能够熟练运用微信公众号、网络平台、网络课堂开展工作。
总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相比于传统课堂式就业指导模式,移动互联网开展就业指导因其便捷性、普及性、本地性、互动性更能受到学生的青睐。就业指导部门和教师要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掌握大学生需求特点,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展及时高效的就业指导,提高学生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孙伟其,陆春.大数据在高校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网络,2014(1):64.
[2]李晓波,李洪波.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