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数学课堂讨论“三基点”

2017-05-17 12:46潘永珠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课堂讨论优化小学数学

潘永珠

摘 要:课堂讨论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形式。课堂讨论不能够停留于表面化,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例论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基于学习“关键点”、数学“思维点”、教学内容“特点”这三大“基点”优化课堂讨论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讨论;优化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讨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课堂讨论能够让学生在一个更加自由的环境内表达看法,使每一个人的观点都能够表达出来,在交流过程中实现思想的碰撞,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将自己的观点勇敢地表达出来。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认识到了课堂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课堂讨论收到的效果并不是很好。比如学生的讨论,很多情况是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展开的,而且很多学生在表达观点的时候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主要问题是口语表述能力差;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对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不高,不能够完全提起讨论的兴趣,集中不了注意力,所以讨论的效果也并不是很好。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要基于学习的“关键点”,设计讨论的问题;基于数学“思维点”,把握讨论时机;基于教学内容“特点”,选择讨论形式,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数学课堂讨论更高效。

■一、基于学习“关键点”,设计讨论问题

讨论问题是开展课堂讨论的起点,要想课堂讨论的质量高,教师就要保证正确地确定讨论点。当讨论的问题非常容易时,学生可能就会缺乏讨论的积极性;当讨论的问题非常难于理解,超出学生的知识范围时,学生无法找到讨论的重点和要点,结论也不是很容易得出,他们就会失去继续讨论的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教学“关键点”设计讨论的问题。

1. 基于学习重点,设计讨论的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基于教学重点为学生设计讨论的问题,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对重点的学习内容进行内化理解。

例如,“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要让学生探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在探究这个规律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观察是基础,同时在此基础上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进行讨论:“小数点的位置向哪个方向移动?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后数量的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后,可以再组织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总结来发现其中的规律。

2. 基于学习难点,设计讨论问题

学生对于教材中一些知识,并不能做到完全掌握,很多地方存在着困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教學难点为学生设计讨论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突破数学学习的难点。

例如,“圆周长”一课的教学难点就是如何正确地测量出圆的周长,并找出其和直径的关系。基于这一难点可以设计这样的讨论问题:“你们手中不同大小圆片的周长应该采取什么办法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通过讨论问题就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讨论,通过分组来加强交流,找到其中的规律,学生也会对这一知识有着更加透彻的理解和把握。

3. 基于学习“突破点”,设计讨论问题

对于数学问题来说,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那些“突破口”,所以也会成为讨论的重点。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开展讨论,有助于加快对问题的理解。

例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一个数学问题的“突破口”就是如何正确地“化异为同”。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前可以进行观察,随后再提出问题:“异分母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减?为什么?正确的算法应该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同分?按照这样的顺序开展讨论会使问题更便于理解。

4. 基于学习“易错点”,设计讨论问题

有些地方虽然教师重点讲解过很多次,但是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这样也是为了解决问题,减少学生心目中的疑问。

例如,“有余数除法”里,错误比较多的地方就是试商的地方,很容易出现除数没有余数大的现象。所以将“为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个问题在例题讲解的之前就先开展讨论,帮助学生加深印象,那么也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避免类似的错误。

■二、基于数学“思维点”,把握讨论时机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基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这一条“主线”来把握课堂讨论的有效时机。

1. 开放思维时,引导课堂讨论

在新版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开放性习题,这一些习题往往具有多个答案,很多学生考虑的方面不够全面,想出多种答案做题的人很少,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课堂讨论。

例如,在“7减几”这一课中,教材中出现了这样一道习题:一只调皮的老鼠背上背着一袋土豆在路上跑,在跑的过程中口袋破了一个洞,于是掉出了4个土豆。然后出示“□+□=7,7-□=□”。一些学生由于思维定式,因此在写算式的时候只会想到“7-3=4,4+3=7”。此时,教师就可以这样设计讨论问题:“老鼠背着破口袋继续奔跑,口袋里剩下的土豆可能是2个、1个或者1个也没有……”利用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既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也可以让学生发现新的算式。

2. 思维受阻时,引导课堂讨论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思维受阻的现象,此时正是教师引导他们开展课堂讨论的最好时机。

例如,在“比高矮”一课中,教材中采用了新的比较方法,即利用参照物进行比较的方法,这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存在困难的。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参照课本进行观察学习,而后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在这时,很多学生都被难住了。这时就可以在课堂上安排讨论,对学生想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讨论,看其是否可行,最后得到满意的答案。通过讨论,很多小组都找到了就地用背景的格子数来比高矮。这种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可以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同时也在讨论中体会到了自己是知识的主人。

3. 思维不同时,引导课堂讨论

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对问题的回答一般见解不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思维不同处引导他们开展课堂讨论。

例如,部分学生在学习“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由于受“能被2整除的數的特征”负迁移的影响,会得出个位上是0的数能被5整除;还有部分学生会得出个位上是5的数能被5整除。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观点,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总结出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

■三、基于教学内容“特点”,选择讨论形式

课堂讨论的形式有很多,如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不同的讨论形式是适合不同的学习内容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基于数学学习内容的特点,灵活选择课堂讨论的形式。

1. 简单内容,同桌讨论

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数学学习内容,可以采取同桌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同桌两人在议一议的过程中学习相应的数学知识点。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的“加法”时,教师可以进行如下的情景设置:分两次请1个学生和2个学生来到讲台上,体会其中蕴含的加法。此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和同桌表述自己所看到的现象。一些学生就会将其表述为:1个同学与2个同学一起走上了讲台,加在一起就是3个同学。还有一些学生说:2个同学与1个同学一起上台,合计是3个同学。学生采用的观察方式是不一样的,表述出来也有区别,然而相同的地方就是他们都体会到了“1个同学与2个同学走在一起就是将他们加在一起”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两种方法“为什么都是正确的”进行同桌讨论,这样,他们在同桌讨论的过程中就能够对“加法”的理解更深入。

2. 数学规律,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具有灵活性强、效率度高的特点,对于一些具有规律性的数学学习内容,在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时,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

例如,在学习“商不变性质”时,引导学生观察下表:

然后组织他们在小组内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讨论:①通过对被除数、除数、商变化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②是否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并填在表格里?通过小组的讨论,学生求出商并不困难,真正的难点在于找到“商不变性质”。此时,小组间的讨论与交流就会发挥其作用,小组成员各抒己见。每个人的表述可能并不相同,通过对不同意见的总结,由组长将其发现的规律表述出来。

3. 难点问题,全班讨论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些具有难度的学习内容,或者解决那些比较困难的问题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班级讨论。

例如,在教学完“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后,可以给学生呈现这样一个问题:有没有“最小公约数”和“最大公倍数”呢?学生立即会做出两种不同的反映:有或没有。此时的结论不需要马上说出来,重点就是让学生互相讨论,发表每个人的意见。这样也会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将讨论不断引向高潮。讨论时,有学生认为:课本上并没有讲到,因此是不存在的。还有学生认为:不管是哪一个自然数,“1”都是他们的最小公约数,所以是存在的。还有的学生认为:一个数是没有最大公倍数的,两个或者是两个以上的数同样不存在最大的公倍数……在持续的讨论过程中,课堂的氛围活跃了起来,学生对这一个问题也越来越了解,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以上的三种不同讨论方式中,效率最高、学生参与度最好的就是小组讨论。在课堂上,教师通常是将学生分别编为“四人小组”或者是“六人小组”。对于两个能够形成互补的学生结组属于一帮一型。为了对学生的组织能力进行培养,也可以采用组长轮换型。讨论的形式和方式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等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区别来灵活掌握。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统一的,就是要真正发挥讨论的作用,让内容大于形式,发挥对学生学习的帮助与促进作用。

总之,课堂讨论是一种高效化的学习形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课堂讨论进行高效化运用,要善于基于学习的“关键点”、数学的“思维点”、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课堂讨论。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促进对数学知识的内化,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课堂讨论优化小学数学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对大学案理研讨课学生信息检索意识若干问题的思考
改变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对思政课兴趣的突破口
谈素质教育中的课堂讨论
基于初中语文课堂开展有效讨论的实践与探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