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红兵
摘 要: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恰当的课堂练习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能启迪思维,培养能力。本文主要从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五个方面,来讨论课堂练习设计的实施技巧和策略,以便更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恰当的课堂练习不仅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还能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途径。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重视例题的教学,忽视了对课堂练习题的设计与研究,缺乏对练习内容内涵的深度挖掘,把练习题仅仅作为作业让学生“走过场”,弱化了练习题应有的育人功能。精心设计练习,丰蕴习题内涵,开发和利用好习题资源,增强练习对学生的吸引力,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
一、明确目标,提高课堂练习的针对性
无论教师如何设计课堂练习,课堂练习都必须是针对所学的知识而进行的。因此,在设计课堂练习题之前一定要认真地研读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明确练习的目标,做到突出重点和难点,在易产生混淆、易产生“思维定式”的地方,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题,以提高练习的效果。例如在设计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练习时,笔者对学习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读。
思考一:如何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设计:先让学生做一做教材中“想想做做”的1,2题(如图1),说一说“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整十数乘整十数”有什么巧妙的方法。
补充1:填空(如图2)。
补充2:判断正误(如图3)。
补充3:拓展。
计算:70×20;700×20;70×200;700×200……
思考二:如何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两位数乘整十数口算”的价值。
教学设计:改编第4题(如图4)数据,利用估算体现口算价值(如图5)。
二、分清层次,让课堂练习灵活一些
数学教材上的习题都是经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先进的一批教育教学专家数轮精挑细选、深思熟虑后的精品,每道习题都凝聚着编者的教学意图和练习要求。教师在教学前应认真研读教材习题,思考习题承载的练习目的和意图,明确练习价值。只有课前把工夫做足、做到位,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例如三年级下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这一节课的课堂练习(如图6)。
一是基本题(想想做做第1题),是学生对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的复习。二是辨析、对比题(想想做做第2,4题),第2题让学生独立判断、分析错误原因并改错,然后组织学生“会诊”,讨论错题的“症状”,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第4题让学生在对比中,进一步感受运算顺序的重要性。这些练习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检测、应用题(想想做做第3,5,6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其中第3题是对本课学习内容的检测,第5,6题是乘法和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层次清晰。教师只有明晰了教材习题的设计意图,知道先练什么内容、再练什么内容、最后练什么内容,每一道题以哪些知识为基础,又可以向哪些方向拓展和延伸,才能将教材把握得游刃有余。
当然,在考虑练习层次性的时候还要兼顾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接受能力等各种因素。一般而言,优等生以“放”为主,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能力;中等生以“领”为主,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获取知识;学困生以“扶”为主,牢牢抓住基本题。这样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三、情境辅助,让课堂练习生动一些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往往受知识对象是否有趣、是否生动的影响。课堂练习本身是枯燥乏味的,但练习的形式却可以千变万化,有着创新余地。我们在教学时应有意识地像教材一樣多设置一些童趣化的数学游戏、情境化的问题解决、冲突化的认知活动来丰盈原本单调的练习,激发学生参与练习的热情。
例如一年级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如图7、图8。
再如四年级下册《运算律》,如图9。
如果说,练习形式的趣味性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练习的热情,那么练习内容的现实性能在很大程度上诱发学生参与练习的内部需要。
如图10,五年级下册复习《圆的面积》。
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把要训练的内容预设在接近生活、隐含问题、需要思考的现实化情境之中,既让学生在训练中解决问题,突出练习的应用价值,反过来,又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增强练习的情趣感受。
四、思维历练,让课堂练习深层一些
教材上的习题一般呈现出来的都是静态的信息。因此,从完善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教师可以在明确练习目的和练习价值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对习题做进一步开发和拓展。例如动态展示习题的发生、发展过程,或者对教材安排的练习进行适当改装、重组,把习题变厚实一些,丰富习题的内涵,以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更贴近学生的学习起点,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呈现给学生更为丰富、更有思考价值的内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如图11,四年级上册《平均数》。
1. 小丽有3条丝带(如图11),它们的平均长度是多少厘米?
张齐华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对书本原始练习进行了动态改编,如图12。
张齐华老师将数据改小,并增加了格子,这样更方便学生利用“移多补少”的方法直接判断,避免把“平均数”这一课上成“先和再分”的计算练习课。他先猜测这3根彩带长度的平均数是10,然后让学生讨论判断,再让学生计算验证,最后拓展,若要使3根彩带的平均长度是10,第3根的长度应该是多少?上面的片段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适度提供一些有研究价值和思考意义的内容,为学生思维的灵动历练提供丰厚、深层的平台。正如张老师自己在设计“圆的认识”这一课时所说:“只是有一种莫名的冲动一直萦绕心头,那就是:怎样让数学课堂再厚重些、开阔些、深邃些、美丽些……”
五、立足育人,让课堂练习人文一些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立德树人,因此练习的设计要遵循培养真正的、全面的、完整的人这一原则,要加强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材的编者历来都非常注重课程的人文价值。
如图13和图14,三年级下册《年、月、日》。
这是关于节日、纪念日的图片组成的练习题。这些题很自然地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是一次很好的人文精神的熏陶。
又如图15,五年级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这是涉及保护野生动物题材的练习。
20. 下面的5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你们班同学最喜欢哪一种?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动物有什么不同吗?先在全班调查,再在方格纸上根据调查的数据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
德育无处不在,练习课也能充满人文色彩,我们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感悟,做到适时适度,不需要刻意雕琢。
不管怎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都应紧扣“立德树人”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充满个性与灵性的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使数学教育不仅有理性的面孔,更有人文的色彩。
总之,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明晰课堂练习的目标,分清练习的层次,丰蕴练习的内涵,提升练习的思维价值,把练习的功能最大化、最优化,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练习的同时,享受数学学习带来的成功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