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德容
摘 要: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教育。《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设计富有情趣、有意义的活动,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以及发展思维能力,体验数学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不是说生活等同于教育,而是说教育与生活经历同一过程,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教育。我们的学校教育不结合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的这一理论与我们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十分吻合,对于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起重要的指导作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践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决和应用,进而使学生在理解数学概忘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研究教材上提供的生活素材,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体验数学的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让数学生活化,让生活数学化。
一、课前,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了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随时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并应用于数学课堂,使学生明白数学不是那么高深莫测、虚无缥缈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例如,华师大版七年级教材的第一章引言:“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如果教师在教学时,就仅仅念一遍这句话,学生对数学与生活的关系的理解几乎没有,即使有点,也不过是教师强加于他们的。我在进行这部分教学时,不仅搜集了很多生活材料,做成了PPT课件,还给学生布置了一个预习作业“生活中的数学”,要求学生每人至少举5个例子,上课时,分小组展示搜集到的例子,教师再展示PPT课件,最后学生交流、归纳、总结出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
二、课堂上,在数学中感受生活
在數学课堂上,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把学习内容与生活有机地相结合,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教学问题真正成为学生乐于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三、课后,学以致用,让生活数学化
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这样才会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例如,在学习了几种图形变换以后,恰好我们学校即将搬入新校区,就搞了一个主题为“我是小小设计师”的活动,请学生至少运用所学的几种图形变换中的两种,为我们学校设计一个校
徽,附文字说明,并请学校的美术教师给他们打分评奖,写出评语。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
又如,学习了“瓷砖的镶嵌”后,我就组织了一次让学生在教室里“铺瓷砖”的活动,活动环节:①普及1平方米究竟有多大,先在教室的地面上分小组估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用直尺矫正,最后以1米长的线段为边长画一个正方形,让学生准确获得1平方米有多大的信息。②用1平方米的概念去估计本间教室有多少平方米,再去实际测量教师的长宽算出实际面积。③如果用边长为0.8米(俗称800厘米×800厘米)的正方形瓷砖镶嵌(可以裁断),至少需要多少块瓷砖?如果按每平方米的材料费和人工工资共50元计算,铺满这间教室需要多少钱?学生计算完成。④模拟铺瓷砖,几个小组长利用多媒体模拟完成铺瓷砖任务。在这一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一开始对1米究竟有多长的估计偏差太大,那就是数学与生活脱轨造成的,通过这一实际生活的体验,不仅把数学知识扎根在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出数学的应用价值;而且也让学生了解了一些市场经济中的知识,体会到了做任何事,都要有目的、有计划,然后才付诸行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以后成为社会人打下基础。
总而言之,让数学与生活结伴而行,联系生活学数学,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途径。新课改给我们每一位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的空间,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才能使教材再现生机与活力,才能使课堂充满个性与灵气,才能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才能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