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辉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
【摘要】新媒体具有不受时间、地点制约,反应灵敏,可以互动等优势,并且可以实现迅速、精准的反馈,打破传统制约,变成传达党的思想和精神的新媒介。文章在简述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机遇基础上,对新媒体时代下创新党员教育模式的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新媒体;党员教育模式;创新
一、引言
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的兴起与发展,我们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在新媒体时代下,新型媒介已快速取代传统媒介变成人们浏览信息、了解动态、进行交流的重要载体。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以其传播效率快、互动性能突出、覆盖广泛等优势,变成当今社会党员建设教育工作的重要媒介,拓宽了党员教育的途径,提升了大学生党员对党员教育的关注度,密切了基层组织和党员、党员和党员之间的联系,对于第一时间掌握党员工作和思想状态、全面促进党员教育工作开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以当前社会背景为基础,探究党员教育形式的变革举措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
二、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
(一)突破时间与空间界限,丰富党员教育的内容展现形式
新媒体技术的诞生,大大增加了信息的数量,不管什么事情均能够依托新媒体实现即时传播。大学生所在的高等院校当前已变成新媒体技术应用的重要基地,大学生倾向于采用手机、互联网等方式了解社会动态。新媒介将以枯燥的文字为主的有关教育内容与图像、影像有效融合,利用新媒介全面呈现,形象生动,切合大学生日常生活,一方面让教育内容得到有效补充,另一方面调动了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新媒体教育扫除了常规教育在时间与空间方面的制约,实现了信息的即时传播。此种教育形式与教育内容侧重点突出,对大学生党员有较强的感染力与影响力。
(二)建构高职院校党员教育新平台,与时俱进提供教育资源
新媒体资源数量巨大,类型众多,可以为大学生党员教育提供与时俱进的、切合实际的信息与素材,经过收集可以梳理出有代表性的教育实例,推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运用新媒体媒介,把教育材料、典型事件、理论知识、人物等整理为党员教育实例,再依托新媒体、高职院校局域网等,全面运用到党员教育实践活动中,成效特别显著。新媒体不但为党员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全新的途径,提升了党员建设的工作成效,还契合高职院校学生所处环境,与高等院校思政工作密切融合,从根本上发挥了指引高职院校舆论的功能,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注重党的发展状况,熟知党国大事。
(三)重视主客体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提升党员教育的有效性
在微信、微博等媒介上,教育主体对教育对象的指引给人平等、愉悦的感觉,激发教育对象自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依托微信、微博等媒體,党员和党员之间、学生群众和党员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均能够及时地进行沟通,掌握科学的理念和知识。
同时,通过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互动功能,不但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大学生党员的思想状况,了解其学习状况,而且依据每名党员的实际情况,予以有针对性的教育;在互联网上及时对学生党员的问题给予回复,让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形式更多样,与党员教育工作的发展速度保持一致。
三、新媒体时代下创新党员教育模式探索
(一)搭建网络学习平台,拓展党员学习的途径
高等院校一线党组织在运用报刊、书籍、观看教育片等传统模式时,应当立足于学校现状,搭建党员在线教育系统,构建一批互动性能优良、服务性能优良、教育性能优良的高职院校网站。
第一,高等院校一线党组织应当依照信息化学校构建要求,打造在线论坛、在线讲座等适合高职院校信息文化提升的学习基地,丰富在线课堂等新媒体方式,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指引大学生深化思想认知,提升整体素质。
第二,鼓励辅导员、思想政治课教师、大学生等在校园网站上发表观点,发布自己创作的文章等,不断补充在线学习的素材。
第三,引导相关职能机构利用法定假日等契机,开展在线主题教育活动,着实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中。
此外,提供网上解答与沟通服务,为大学生党员提供多种多样的在线学习资源。
(二)高度重视党员教育内容建设,丰富党员教育内容体系
在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党员的角色认知有逐渐被淡化的倾向。为此,应当着重加强以下几点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内容建设。
第一,应当坚持不懈地进行党员角色意识培育工作。大学生党员意识教育应当以理论知识讲解为根基,以实践活动开展为措施,按部就班地培养大学生党员的服务理念、自我教育理念、行为理念、主体理念,全面激发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深化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骄傲感和自豪感,积极抵御当前时代下多元化文化对大学生价值理念造成的不良冲击。
第二,在各种文化、各种理念充斥的当今时代下,应当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机制武装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思想。首先,加大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力度,让其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理念与方式了解与剖析问题;其次,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让其树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远大目标;再次,加大民族精神教育力度,深化高职院校学生对祖国的认知,增强其社会使命感。
第三,增强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媒介素质教育。媒介素质指的是群众了解、认知、运用媒介的素养,包含三个过程:了解媒介、汲取信息;解读媒介,选择性地接受有关信息;运用媒介发表自己的观点,且保护自我的正当权益。可采用组织专题座谈会、生活会等方式来实施媒介素质教育,进而指引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科学地获取与发布信息,提升其鉴别信息的能力,且依托新媒体不断让自身成长。
(三)创新党员教育的方式和技巧,提升党员教育的实效
在新媒体题时代下,创新高职院校党员教育的方式和技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应当有效应用新媒介,变革传统教育形式。新媒体具有优良的互动性能与反应性能。教育主体可依托新媒体技术,调动教育对象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教育成效。
第二,应当注重学生现实需要,因地制宜。在新媒体背景下,可依托互联网发布数量众多的党员教育内容,使高职院校学生党员除了参加集体的教育活动之外,还可以依据自我的偏好进行自主学习;另外,实施党课选修机制,设立丰富多样的专题,邀请风格各异的讲师,让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能够依据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水平、爱好等选择最恰当的课程,能够全面运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成效。
第三,突出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自我教育的效能。例如组织主题教育实践,让高职院校学生党员亲自参与、体会进而受到启发;或者在高职院校学生党员中塑造优秀典型,让其他党员耳濡目染,进而提升其自身素质。
第四,加大实践力度,使高职院校學生党员在实际活动中不断提升。一方面,制定大学生党员实践活动有关规章,对所有学生党员要参与实践的要求予以明确。另一方面,建设实践平台,如让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参与学校事务管理工作;设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实践基地,采用岗位实习、走入乡村、深入群众等方式,不断提升大学生党员的自身素养、综合能力。
(四)拓展党员教育的有效载体,随时随地开展党员教育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应当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征,全面开拓工作基地,补充教育媒介。
第一,积极利用互联网构建大学生党员在线管理系统,及时准确地了解其信息。例如党员建设信息系统便是一个以网络为基础,面向所有群众的专门化网站,实现共产党员在线参与、互动的信息系统。
第二,构建学生党支部微信群、论坛、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构建教育主体和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及党员和党员之间互相沟通的平台,第一时间推送有关消息等,及时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有侧重地组织党员教育工作。
第三,构建大学生党员教育专网,开设类型多样、内容全面、与高职院校学生身心特征相一致的栏目,调动大学生党员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成效。
四、结束语
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党员教育工作必须高度重视现代网络技术和媒体技术在党员教育模式中的应用,推动党员教育载体的拓展和教育模式的创新,以丰富多样、与时俱进的内容有效提升大学生党员教育成效,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吸引其他大学生积极参与。新媒体可以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让党员建设工作永葆青春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朱亚勤.新媒体时代党员教育模式的创新与思考[J].西部学刊,2016(06):47-49.
[2]许燕,赵阳,赵赫,等.新媒体环境下党员培养教育工作创新的思考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5(03):158-158.
[3]李玲.新媒体背景下创新高职院校党员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7):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