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汝霏
【摘 要】手工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教学内容。在手工制作中,能够协调人的大脑思维和手的能动性,手脑并用,相辅相成。在简单而又复杂的手工制作中,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满足,手脑并用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情商得到了升华,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手工;创造思维;动手能力
手工课的开展,让学生在脑力劳动和动手能力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让学生在手工制作中激活了大脑思维。手工课制作充分调动了学生在手、脑、眼方面的协调能力,刺激了学生的大脑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情趣。在手工制作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满足,智力得到了开发,激活了学生潜在的创造性思维。
一、因材施艺,不拘一格
在手工课上,学生们有着很强的创造思维。只要教师给他们创设一个开放性的手工制作教学环境,他们就能够还给你一个五彩纷呈的手工作品。让学生在手工课上放飞想象,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以自由的心态大胆思维,以无拘的行为勇敢创造,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
在三年级下册《卵石动物造型》这一课,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各种卵石通过拼摆、组合、描绘等手法进行卵石动物的造型设计。在这一课中,我带领学生欣赏了卵石的造型作品,让学生了解了卵石动物造型的特点以后,我拿出了好多的卵石,让学生进行观察,告诉我都可以做出哪些动物造型?学生根据卵石的外形、特征展开想象,他们告诉我:椭圆的卵石可以画团缩着的一些小动物;不规则的一头小,一头大的卵石可以画小兔子;看起来比较方的石头可以画大型的像老虎、狮子等各种动物的造型。学生们,根据卵石的形状进行动物外形的设计或通过拼摆、组合的形式设计出各种动物的造型。
“心有多大,天就有多大”。让学生们根据卵石材料的外形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将自己心目中的动物形象进行设计,让他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享受着对卵石的认识,并在这种认知中爱上手工课。手工课中根据材质的外形因材施艺,不拘一格,给学生预留了广阔的创造空间,让他们由被动的学习化为主动地、积极地学习。
二、变废为宝,挖掘潜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废旧的报纸、纸盒、易拉罐、啤酒瓶、旧挂历等随处可见,利用这些废旧材料制作一些工艺品或生活用品,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眼睛。
在三年级下册《有趣的造型》一课中,我让学生考虑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家里的蛋壳通常都是怎样处理的?学生们告诉我,通常都是扔进垃圾桶,随后我问学生,想不想将垃圾变成好看的工艺品呢?学生们表示很想,只是不知道怎样变。于是我为学生展示了一些利用蛋壳做好的有趣的形象(蛋壳宝宝、孙悟空、小白兔等),学生感觉非常的好看,希望他们也能做出好看的造型。于是,我为同学们拿出了提前收集好的蛋壳、废弃的乒乓球、用剩下的彩纸边料和废旧的毛线等,让他们讨论怎样将这些废品变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学生们通过讨论得出:可以做蛋壳人物,做小鸡,做可爱的小山羊,做一群小猪、小蜜蜂等等。学生们通过想象设计,将废弃的蛋壳变成了精美的艺术品。
合理的利用废旧材料进行手工制作,对于学生认识手工作品与生活的关系相互联系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让他们充分的认识到美无处不在的真理,进而去发现美,创造美。变废为宝,挖掘了学生在手工制作方面的潜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现材料合理运用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
三、就地取材,独具匠心
在一些手工课中,根据手工制作的内容,手工制作材料不会统一要求,这时,我会让学生就地取材,带来家里比较容易找到的物品进行手工制作。这样不仅给学生了一个想象的空间,还让学生觉得好玩,有趣,让学生发现原来生活中最普通的物品,通过我们的双手也能变得非常的美丽。
在三年级上册第3课《有趣的拼图》一课中,要求学生们利用植物的种子来做一幅漂亮的、有创意的拼图。在这一课中,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带学生们观看了一幅幅精美的植物籽粒拼图(以黑豆拼摆的喷水的鲸、大米拼摆的可爱的小兔子、用绿豆和红豆拼摆的漂亮的孔雀)。要求他们说出这些拼图分别用了哪些种子,为什们拼图很漂亮?學生们告诉我有黑豆、大米、绿豆和红豆;这些拼图之所以漂亮是因为这些种子分别把几种动物的特征明显的体现了出来。我告诉学生,我们可以根据种子的颜色、形状来做好多小动物的或者植物的拼图,看看你们带来的种子都可以做什么拼图?学生说我带的玉米可以拼成小鸭子或拼成黄色的花;还有同学告诉我他带的各种豆类,我想拼贴一只漂亮的小猫;还有同学告诉我他带了黑豆和大米,可以拼熊猫等等,学生们的拼图作品非常的成功。
就地取材,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手工制作中学会了动脑、动手。在手工制作中,根据课本内容灵活的掌握手工材料的运用,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通过实际的手工操作,学生对材料的运用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他们做出独具匠心的手工作品。
手工课的开展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展示,充分的调动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在手工制作、摸索的过程中享受到了创作的乐趣,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他们在手工制作中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了他们的手工创作欲望。
【参考文献】
[1]罗蓉.美术生活化教学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9(18)
[2]朱成斌.谈学校美术教学的生活化[J].美与时代,2007(01)
[3]王玉莲.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恰当应用[J].当代教育科学,2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