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库国
【摘 要】阐述核电厂质量保证监督、监查方法,实施思路、探索方法、改进措施等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并给出解决建议。
【Abstract】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supervision and monitoring method, implementation ideas, exploration method,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so on for the quality assurance in nuclear power plant, and gives suggests to solve these problem.
【关键词】质保;监查;监督;有效性;探讨;建议
【Keywords】quality assurance; monitoring; supervision; supervise; effectiveness; exploration; suggest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114-02
1 引言
大亚湾核电站在运机组至今经过几十次大修,质量保证人员在历次大修中深度参与,下现场监督,通过监督发现执行、准备、行为规范等方面存在问题,从而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并通过问题的反馈、纠正,提炼管理改进的闭式的周而复始的循环系统。质量保证人员对在现场发现的问题根据重要度和广泛性分为F1、F2缺陷进行跟踪纠正,F1缺陷指发生的问题比较典型,后果较为严重;F2为缺陷发生的后果不太严重的偏差。
对于重要事件,质量保证人员还通过事件调查或专项调查来系统分析管理原因,质量保证人员在大修期间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其中发现的问题曾被定为“运行事件”和“内部事件”,从近10年大修质保监督的数据看大修缺陷呈下降趋势,很大程度得益于质保人员的现场不断纠偏工作。
然而质量保证工作成效似乎与业绩没有直接关系,使得人们对质量保证工作有效性产生置疑。论文针对这些问题及目前质量保证工作的现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2 质量保证工作应从组织经营方面整体思考
一般情况下,人们对于项目进度、质量和投入的成本没有综合考虑,对三者的关系缺乏系统性的认知和思考,从而缺乏“质量主导”的意识,也使得质量保证工作人员不能很好地站在公司的经营与发展角度考虑质量保证工作的有效性,进而表现在实际工作中为不断地发現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在初期更多为提出符合性问题)。
作为公司的质量保证工作者,若不能站在公司经营与发展的角度去考虑质量保证工作,如不将质量保证工作与公司效益(投入、进度)相结合,不紧密围绕组织发展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体系性问题以及影响项目的质量、投入和进度的主要问题开展工作,则质量保证工作在组织管理中不容易被管理者认可,甚至可能还会与其他生产部门人员或者管理者与质保工作认识相对立,给质量保证工作开展带来困扰。
质量保证工作是否有“价”?主要体现在质量保证工作有效性方面,但质量保证工作的有效性缺乏直观的感受,目前质量保证工作习惯将检查的数量和检查中发现了多少问题,发出了多少CAR/OBN(纠正措施/观察意见)当成了主要成果[1]。其不知质量保证工作的重点在于通过发现问题来论证、体现出管理性问题,从管理的源头解决问题,这也充分体现了对质保对问题的多维度思考。
3 目前质量保证监督/监查方法的局限性
核电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评价及改进,主要是通过监督/监查(内审)发现问题并要求整改。但该方法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现有质量保证体系的监督/监查主要是建立在即成事实和已有依据的基础上,有些还没有发展成问题的“苗头”、“隐患”等往往表现不明显,这些“苗头”、“隐患”作为改进建议提出也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作为问题又没有充分的理由要求责任单位实施整改。使得一些问题在监督/监查中往往不能得到充分地提出和整改。且出于一定的原因,问题容易被掩盖起来,使得质量保证人员不能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问题。因此,对一些比较深层问题的发现监督/监查方法及力度还显得有些不足。
同时,从已实施的监督/监查看,许多问题都归结为执行问题,这些执行力不足问题又往往是由于人员意识、体制和机制等深层次原因所致,而这些深层次问题是很难在现有监督/监查程序规定的关闭期内就能得到纠正的。
4 质量改进环节有效性的缺陷
一般的组织建立和实施质量体系的方法大致为:首先,将体系文件植入组织中,搭建起质量体系机构与模型,同时配备对应的管理程序;其次,通过有限的监督/监查评价和整改式来维护质量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最后,对于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这个“质量保证循环”看似完美,但整个体系中缺乏系统、有效和积极主动的质量改进引导机制,主要表现为整改后的问题长期重发,不能根治。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全体员工的质量参与意识和积极性不高,没有达到“全员认识一致、共同参与的”层面,部分员工不能充分理解质量改进目的和意义,认为质保部门检查是“找茬”同时可能打扰自己手头工作,所以在质量保证检查过程中表现为不给予积极配合、应付检查;发现质量问题后极力对发现的问题作出“无罪辩解”,或者从问题的其他方面对问题进行开脱,更甚者打出“人情”牌来应付质保检查发现的问题。
组织缺乏系统有效性的质量改进机制,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缺少制度以组织和引导员工积极参与质量改进活动,比如,成立QC小组和QC推进工作组;本部门内部的质量保证小组;另一方面质量改进的方法和措施比较单一,多局限于学习反馈、进入绩效考核落实责任处罚等手段。
5 改进建议
5.1 需探索提升质保工作有效性的思路、方法和实践
建立符合公司发展需要的有效质量管理体系,体现质量保证工作的价值,首先应从组织经营整体的角度思考和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树立“大质量”意识和注重对公司的贡献。其次是在坚持现有质量保证监督/监查方法基础上,要求質量保证工作人员丰富和创新工作方法,围绕公司经营中的项目进度、质量和投入的成本以及公司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系统的质量改进活动,推动和促进问题得到解决,真正体现质量保证工作的价值,提高质保工作的有效性。
5.2 提升质量保证人员自身能力,进一步改进检查方法
在以往的监督/监查中我们发现,一些组织的领导及员工因为没有树立正确的意识、缺乏良好的工作习惯,组织没有建立符合核安全文化要求的机制或制度,基本的体系建立和有效运行完全依赖外部质量保证力量,缺乏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的能力和动力。由此导致组织的规章制度、程序不能得到有效执行,一些问题重复发生。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质量保证人员不仅需要有效开展监督/监查工作,还要善于组织和实施质量改进活动,这便对质量保证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质量保证人员在监督/监查中对于发现的问题还需从技术方面说服对方,同时帮助被检查单位推动重大问题的解决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通过质量保证人员富有成效的工作影响组织各级领导,推动和帮助组织各级组织以及分包单位积极开展质量改进活动,充分体现和提高质量保证工作有效性。
5.3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系统有效的改进机制
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主要包括“质量管理文件体系、质量管理绩效体系、质量改进体系”三个方面。其中“质量改进体系”是指以领导带头、全员参与,不断开展质量管理改进活动,发动各级员工参与管理,调动员工积极性,通过体验式的活动,使得员工加深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对程序的了解,学习质量管理知识,有效促进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调动广大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员工自觉遵守企业程序和规章制度,有效提高执行力。
质量改进体系是质量管理体系能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在公司经营目标一致的前提下,质量改进活动也可以尝试打破部门界限,根据公司部门业务的特点成立相应的项目组来推行。
6 结论
目前质量保证工作的监督/监查是发现问题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事后及过程控制。质量改进活动是预防问题的发生或重复发生的重要手段或有效方法。其重要意义在于能够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员工核安全文化素养和质量意识,提高员工在质量保证方面的能力和执行力。真正体现了预防为主的质量保证内涵,体现组织核安全文化水平及核心能力所在,增强了企业凝聚力。质量保证部门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协助和帮助业务板块、项目共同开展质量改进活动,推动解决组织在发展和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苏万新.浅谈“质量是干出来的”[J].大亚湾核电,2001(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