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淑凤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对老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学的也是作文。其实,作文说难也不难。因为,书面表达和语言表达并没有本质区别。一个人能将话说清楚,作文也必然不会差。通过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避开作文常见的硬伤,让孩子们亲近作文,爱上作文,会写作文,写好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之一。
【关键词】小学生;创造性思维;作文教;硬伤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最让老师头疼的问题是,学生作文常常是空话、套话连篇,而对于学生自己的一些真正想法和故事,却不知道如何表达。如此作文便成为被动应付老师的一项高难度作业,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就不难理解了。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会学生避开作文常见的硬伤尤为重要。
一、以情绪为基本点,激发学生亲近作文
在日常生活当中,学生不仅有快乐的情绪,但同时也有负面的情绪。重视学生的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日常生活和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在作文完整体现自己的生活场景,而不局限于其中的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可在教学中,常常可以看到多数低年级学生的作文(日记)中,一半以上都是关于外出旅游、课外活动的题材。难道学生的日常生活都是在活动和出游中度过的吗?如果肯定的回答显然有悖常识。同样,高年级学生作文也有类似的问题,如母爱话题就写妈妈端牛奶,助人为乐就写给老爷爷让座……学生只选择这样的题材进行作文,与我们老师的错误引导不无关系。在教学实践当中,一些老师为便于打分和评讲,死板地限制作文内容和作文方法,而限制的内容常常符合老师个人的价值观,例如作文应是快乐的,跟平常生活不一样的事情。这种引导使学生认为作文就应该如此,进而也使学生产生了不出去玩就没有题材可写的误区。事实上,每一天的校园生活虽然相似,但绝不相同。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应引导学生放松作文,以情绪来寻找生活中的“说话点”。因为,每个学生都会有酸甜苦辣的情绪,如果能把其处于这些情绪的感受及产生这些情绪的原因表述清楚,便是一篇有温度、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如果片面强调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一味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从而找到生活中的美,可要使学生在作文中得以运用,就很可能超出学生的能力范畴,勉强行之反倒容易适得其反。相比之下,以情绪为导向,学生反而更能够切身体会,不会产生过大的作文压力,写起作文来也就如行云流水,不仅有条不紊,还能具体生动。例如:有作文题目是“介绍生活中的趣事”,如果换一个角度,将作文题目改编成:“我遇到了一件事,我感到……”,是不是使作文题穿透局限而更具发散性,让学生更有话说呢?
二、以勤读苦写为核心点,让学生爱上作文
阅读是写作的先导,作文所需要的语感、词汇、造句和布局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阅读。“阅读,架起了由模仿到创作的桥梁。[1]”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常常会发现很多学生“无话可说”或没有材料可写,语言表述词不达意,究其原因就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也是说,没有读的“耕耘”,那有写的“收获”。基于这样的实际,在作文教学中,我十分重视阅读的“吸收”作用,通过强化阅读,让学生体验所读之书当中的经典词语或语句,并在反复品味的过程中理解其中的精妙之处,找到表达的真谛,从而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掌握相关的作文技巧,完成自己独到的作文迁移过程。阅读为写打好基础,是写的“活水源头”,而要真正写好作文,还得靠动手多写、多练笔。很多学生之所以“有话写不出”,就是由于平时缺少练笔。正如俗话所说的“文章读十遍,不如写一遍”。只有鼓励学生大胆写、不停地写,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提高作文能力。基于作文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反复练习的过程,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写一篇完整的作文,小至遣词造句,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生巧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就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作文的难度。而且,这种“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的自由训练方法,不但消除了写作难的心理并培养了学生的作文兴趣,还使学生的作文更真实,更贴近生活。
三、以仿写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会写作文
顧名思义,所谓“仿写”,就是仿照范文作文。或许有人会认为仿写多了,学生作文就会缺乏创新精神,这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相背离。其实,“仿写与创新并不对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增强了学生作文的创新能力,就像依葫芦画瓢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看葫芦画瓢,仿写作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模仿。[2]”由于小学阶段主要是打基础的初写阶段,所以,在指导仿写时,应把着眼点放在语言仿写上。语言仿写,又包括句子的仿写和段落的仿写。句子仿写主要是根据范文当中的个别词汇和语句进行修辞手法、表现方法、表达技巧等一系列的作文模仿。例如,在教学《黄山奇松》时,可以把仿写的语句放在迎客松的形容段落上,也就是文中的第二自然段: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仿写时,可以将这种独特的修辞手法用在描写一棵桃树或一棵杏树上。段落的仿写,就是对于一些优秀的文章当中的优秀段落进行模仿,这比之前的句式模仿加深了难度,也是对学生的作文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海底世界》这篇课文,作者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海底珊瑚的形状和海底的鱼。教学之后,我趁热打铁,带领学生来到厦门著名游览景点之一的人造海底世界,让孩子们真实体验了海底中的石笋和岩石。千奇百怪的石笋、岩石大大拨动了孩子们的心弦。回到学校后,我要求学生模仿课文《海底世界》中珊瑚和鱼这两段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人造海底世界中的岩石》的作文。一阵刷刷笔声后,一段段内容各异、格式相似的小作文呈现在我的眼前,还真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架势,他们把海底中的岩石想象成犹如盛开的朵朵莲花、双龙戏珠、猴子抱西瓜等等。由此可见,句式段落仿写,不仅锻炼了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也还打开了学生的想象和思维。
四、以评价为关键点,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在评价学生作文时,包括我本人在内的大多数老师喜欢大刀阔斧地修改学生的习作,常常是改得密密麻麻,并在作文后提出许许多多的修改意见,有时甚至还夹杂着责备的声音。但是,此举往往吃力不讨好,还常常事与愿违。因为,它不仅压制了学生的作文个性,还增加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著名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3]”《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语文评价应避免繁琐化,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基于这一认识,我一改过去的做法,无论是书面评价还是口头评语,都非常注重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成功的一面。例如: 有一学生在写《放风筝》时, 只写了一句话,“我今天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放风筝。”当我投影并朗读他的作文时,他低下了头,班上的其他同学也窃窃私语:“怎么这么少, 就一句呀!”而我却这样对同学说:“这篇作文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话, 但这位同学用了‘绿油油这么漂亮、这么优雅的形容词,把草地写的太美、太活了,连老师都想去草地上放风筝了。”当我的话音刚落, 他的头忽然抬了起来,脸上挂满了自信的笑容,那成功的兴奋劲就更甭提了。所以,作文的评价与教学活动一样,应当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科兴趣放在首位。我每次讲评作文时,都要表扬90%以上的学生,还评选出了班级小作家、小天才、小秀才,这样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爱上了写作文。而对那些10%以下作文能力较差的学生,则进行个别辅导,使这些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更加有信心地写作,以更快的速度提高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谊,阅读,架起了由模仿到创作的桥梁[J].考试周刊,2013,60.
[2] 匿名,小学语文:仿写句子(照样子写句子)的方法[EB/OL].2016-09-05/2017-04-02.http://www.wtoutiao.com/p/345c0xT.html.
[3] 第斯多惠(德), 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袁一安,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