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军宪
【摘 要】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转向以学生“学”的活动为基点,教师的教要基于学生的学,在基于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之上,依托学习经验、激活经验、落实基本活动经验,有时要改造原有经验,有时要舍弃固有经验。总之,不管是教学设计时还是在课堂教学中都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合理进行学习建构,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经验;积累;激活;落实;改造
随着课改的深入,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很大改变,但在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是站在教师“教”的立场,从教法入手而困于教学内容,着眼于教师的教而较少顾及学生的学。(我就是要教这些,我就是要这样教。)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两种怪现象:教师“教的活动”比较有结构、完整;学生“学的活动”非常零散、没有结构。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转向以学生“学”的活动为基点。
一、积累基本经验,夯实基础
经验是经历和体验,泛指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①,是一切认识的起点。在泰勒看来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而学习经验是指学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他认为“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提供学习经验,而不是向学生展示各种事物。”教师的职责是积极创设适合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各种情境,以便为每个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开展数学意义学习。
案例1:
在学习+=?学生出现了两种答案,即+=和+=,针对这两种情况,请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等方式来说一说自己的理解过程:
生1:+可以看成2个加上3个等于5个。
生2:+,分子2+3=5,分母7+7=14,+=。
师:大家认为呢?
师:画图很好的表示2个加上3个,就是5个,所以+=,而通过画图,再与比较,发现比小,+不可能是。
再通过尝试计算一些同分母分数的加法题,可以得出: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在学习小数加减法或分数加减法时,理解加法的意义是一样是:即把几个数合并为一个数。这样对于分数的加减来说,也就是相同单位的数的加减,所以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先要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即分数单位要统一。这样,将整数加减法的经验与分数加减法相联系,借助整数加减法的经验,学生能很快地掌握分数加减法的学习。
二、激活学习经验,有效构建
数学学习经验是一种过程性知识,它是指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感性知识、情绪体验和应用意识。这一过程中,活动是经验的源泉,经验是活动的提升。因此,合理的设计活动,激活学生原有的学习经验,智慧地引领学生在活动中有所领悟,促进学习的有效深入。
案例2:笔者执教的“交换律”教学片段
师:观察这一组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3+4=4+3 2+5=5+2 5+8=8+5
生1:它们的得数一样的。
生2: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师:在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个结论是同学们从这组等式中发现的,也仅仅是我们的一个猜想,它到底是不是正确的,还要我们进行验证。师生举例验证。
师:这样的等式写的完吗?
生:写不完。
师:同学们有没有找到一个反例,就是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变了?如果找到这样一个反例,就说明这个猜想是错的。
小结:“在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是正确的。这就是加法交换律。加法有交换律,那么减法、乘法、除法中有这样的交换律吗?你们能用刚才这样的方法来进行验证吗?
数学的规律和结论等要在大量素材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等,才能抽象归纳出本质来,笔者安排这一环节从众多的加法等式中发现加法交换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改造原有经验,科学发展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这种观点,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爱好,并利用过去的知识与经验,对当前的外界刺激做出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学习要在学生个体理解的基础上“悟”得的。教师要在学生促进理解时对原有的经验加以改造,从而获得更多、更深层次、更高意义的学习。
案例3:
这是六年级的一道作业题:商店运来一些草莓,上午卖出全部的30%,下午又卖出18千克,这时卖出的和剩下的比是3:4,还有多少千克没有卖?
这道题按理说不难,可是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是:49人只做对10个,其中有37人列式为18÷(-30%)。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学生会这样列式?
我请这些同学说说想法,学生认为3:4,化成分数就是。
这是缺少对经验的加工改造。比化成分数学生比较熟练,但在具体的数学情境中,还要考虑单位“1”具体是指谁。本题中“上午卖出全部的30%”,这是把全部的草莓看作单位“1”,与它相对应的应该是卖出的和剩下的份数总和7份,也就是說上午和下午卖出的占全部的,所以算式是18÷(-30%)。
案例4:北师大版第六册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
计算100-8.3
在作业中有一部分学生出现如右边这样的竖式,究其原因是因为以往的整数加减法竖式中一直强调的数位对齐(整数的末位与末位对齐),学生将这一条经验迁移至整数与小数的加减法中,认为要把0和3对齐再计算,导致错误。
发现这一问题后,我首先指出数位对齐是正确的,要把相同的数位对齐,借助元、角、分的情境,把100-8.3看成100元减去8.3元,也就是100元减去8元3角,元与元相加减,角与角相加减,这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把100元写成100.0元与80.3元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相减了。
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更多的时候要将经验加以改造,才能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是紧密相连的,他们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经验的积累、激活、利用、调整、提升的过程,是“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解读”,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数学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经验积累的过程,就是一种新的“经历”和“体验”,需要将经验不断地积累、改造,才能不断地促进数学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注释:
①夏征农: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第1407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浙江省小学数学教学建议
[3]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