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松君
【摘 要】在教学实践中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标志。在课堂中要切实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当从本质上增强学生参与程度后,也就能极大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参与程度;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往往是辛苦的,于是许多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对于初中英语学科而言,这种现象会更明显,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热情不高,两级分化明显。于是英语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整个教学活动中,要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以此來极大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了使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更高,我在学生参与课堂程度方面,做了如下尝试:
一、设计好导学案,使学生参与有准备
时下,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编写导学案帮助学生预习是环节之一。在此之前,也要求学生预习。但是,提前预习是随意性的,大多数同学是在老师讲课之前随便的浏览一下教材看看老师将要讲授的内容,没有目的。有了导学案学生的自学有了方向,按照导学案来导学,知道参与课堂要先具备什么信息资料。于是教师在设计时就绝不能随意,编写一份导学案,有时会耗费我们两到三天的时间。一般导学案要包括三维目标、重难点预设、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达标检测、课后反思几个环节构成。
二、创设好各情境,使学生参与有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缺乏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就差,学生思维也就难以调动,因而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要使学生学得有味,关键在于教师教得有味,老师上课,其实正如说书人那样对原有作品进行再创造,把平面、静止的文字变成立体的、活生生的形象,赋于教材以生命力,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因而,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提供展示平台,使学生参与有机会
课堂上为使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的充足和有意义,我们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有参与课堂的机会。
曾经见识过一位老师这样提供参与机会给学生。课堂是以小组形式组织的。在前几个课堂环节展示中,每个组的表现不相上下,唯独有个小组落后面较明显,于是老师安排整个小组起立齐读一个内容,并且也在展示栏中加了个人得分。这样的安排让这一小组的成员一起有了参与机会,很好地融入进课堂,不会觉得因为暂时落后而被抛在了课堂之外。
四、讲究点小策略,使学生参与有信心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注重表达运用。哪怕学生只是真诚地说Sorry,I have no idea.要多鼓励表扬学生,充分肯定赞赏学生的展示结果,不要怕学生出错,要允许学生出错;对学生多一份宽容,对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偏差不能横加指责,强令修正,应指导学生冷静思考,反思总结,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学习任务。教育学家大卫·史华兹(2002)曾说过:“信心的功效在于:‘我一定能的信念使你产生克服万难的力量、技巧与精力。一旦你相信‘我一定能,如何做也就应运而生。”教师积极的语言会给予学生成功的喜悦,使之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不断强化参与交际的意识和动力。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应及时肯定和表扬,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减少顾虑,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跃跃欲试愿意接受任务时,要及时给予锻炼的机会。
五、运用学法指导,使学生参与有能力
在不同的学习时期,学生的学习规律不同,教师应采取的教学方法不同,传授给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应不同。教师要注意搞好学习方法的指导。考虑学生现有能力,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只有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去学习,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调动认识能力,挖掘潜力,提高学习效率。
六、及时点评纠错,使学生参与有效果
在英语教学这种以语言技能为主的教学中,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目标之一。语言学习是一个“验证错误” 的过程。犯错误是英语学习的必然环节。在控制性练习或准却性练习时,学生的语言错误应该及时纠正。否则错误很容易“石化”(fossilization),成为今后学习的障碍。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反映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接受程度。教师通过学生在回答问题以及各互动环节的表现,发现普遍或个别存在的问题;相应的,通过对反馈信息的再处理,由教师的评价用语给予适当的点拨。
总之,提高课堂效率的措施有很多,借助于增强学生参与程度来改善提高英语课堂效率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以主人翁态度参与到课堂,而且可以使课堂教学环节更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精神。教师“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的“说”是为了达到不需要“说”。在课堂上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参与,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10
[2]周彬.课堂密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