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军红
【摘 要】针对长期以来小学低年级概念化、程式化的词义教学模式,本文重点通过创设情境、拓展延伸、融情想象三个方面,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简明阐释如何让小学低年级词义教学灵动起来、厚实起来、鲜活起来。
【关键词】词义教学;灵动;厚实;鲜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和更有趣味,其中词义教学对培养学生感悟理解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使小学低年级词义课堂变得更灵动、更厚实、更鲜活,结合近年来低年级词义教学实践,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让词义教学灵动起来
如何使词义教学灵动起来,就是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通过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不断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和领悟力。
(1)学会“做”中显“义”。比如在教学《乌鸦喝水》“渐渐地”一词时,我带来了一个瓶子和一些小石子,让一位学生来扮演乌鸦,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子往装有半瓶水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当学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渐升高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马上就會领悟到“渐渐地”就是“慢慢地”的意思。
(2)学会“画”中品“义”。比如在教学《月亮湾》时,我把一大张绘画纸贴在黑板上,让大家推荐一名班级画画能手现场作画,我不断提示并充分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先在河岸边画上桃树,再画上桃花,然后又推荐几名同学也参与进来,不一会儿,整个画纸上变成了一片粉红色的桃花林。孩子们在广泛参与过程中,轻松地理解了“粉红色”、“开满”等词的含义。
(3)学会“演”出其“义”。教学《咏华山》一课时,我围绕课文对话,主动扮演师傅,让大家推荐一位学生扮演沉香。在师生表演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救母途中可能遇到的路途遥远、遇上猛兽,甚至会被心狠手辣的二郎神抓去等重重险境,也丝毫打动不了救母心切的信念,使他们感悟“救母心切”的真正内涵。
二、拓展延伸,让词义教学厚实起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每篇文章中精妙的词语是“一词一世界”,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感受,创造出具体真实的形象,透过词语看到词语背后更为广阔的世界。
(1)学会点染词语的亮度。在教学《月光曲》“清幽”一词时,我用大屏幕出示三种解释:①(风景)秀丽而幽静;②清静幽深;③清亮幽远。绝大多数学生很快选出第二种。然后引导学生大胆发言,进行情景描述,随着学生的描述,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慢慢打开,词语所包含的美丽意境、词语所蕴藉的丰富内涵在学生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学生理解掌握的内容或许超过词语本身。
(2)学会拉近词语的跨度。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匮乏,阅读面相对狭窄,而有些词语本身离学生生活的跨度就比较大,因此,学生往往对很多背景资料不了解,给词义教学造成了障碍。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革命”一词时,我大量展示课外历史图片和视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推翻三座大山的历史进行通俗易懂地讲解,尽可能拉近学生与词语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
(3)学会挖掘词语的深度。在教学《开天辟地》“开天辟地”一词时,我反复设疑,让学生一步一步从“开天辟地”一词中想象盘古的伟大,学生逐步体会到了盘古不仅开辟了这个世界,更创造了这个世界,还把全部都献给了这个世界,而且不求任何回报。引导学生在感悟、理解、欣赏词语的同时,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和精神的陶冶,激活了语言的敏锐的洞察力和联想力。
三、融情想象,让词义教学鲜活起来
词语从来都不是一个个呆板的符号,而是蕴涵着独特审美性格的精灵。低年级词义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引领学生借助多样的生活经验、丰富的想象、相关的背景资料去解读词语,让词语生动、丰满、深刻起来。
(1)学会还词语以生动。叶圣陶先生指出:“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的确,有些词语的意义比较抽象,而词义的具体表现形式在生活中却经常出现。对它们,学生曾经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体验过。在词语教学中,我们应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联想中调动起自己的生活体验,唤起相似的记忆,用心领会,使词语打上学生各自鲜明的个性烙印。
(2)学会还词语以丰满。面对词义教学,许多教师的传统做法是:让学生查字典、词典以理解词意,或让学生对着参考书念出并记牢词语解释,这就如同把言语当做一个僵硬的符号,毫无生命特征,学生一知半解,过目即忘。我们应努力创设真实鲜活的情境,诱发学生的思维、情感、联想、想象,化枯燥的抽象符号为具体可感的鲜活形象,进而形成栩栩如生的立体场景,从而让学生真切而透彻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3)学会还词语以深刻。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学习语言,一定要让词语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使词语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因此,在词义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依托文本,链接相关的背景资料,引领学生深入推敲、品味词语,从词语表层走向词语深层,感悟词语潜在的、隐含的深层意思,让学生更深刻、更准确、更丰富地把握了文本的内涵。
参考文献:
[1]秦训刚.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大出版社.
[2]低年级词义教学的途径.教育科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