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岗
【摘 要】小学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既是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又是学生与任课教师沟通的纽带。因此,班主任工作是及其重要的,更具有多重性,在班级工作中,我们要更加关心学生,让学生体会到你的关爱,学生在有爱的班级中学习才会使你的工作更加高效的推进。还有,在班级工作中,我认为还应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小学是学生性格养成的关键阶段,学生的性格培养也应被我们所重视。
【关键词】班主任;日常管理;德育工作;爱心教育;沟通协调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已被大多数老师及家长所认可,大量的实践表明班主任在学生的成长发展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灵魂人物,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担的伟大责任。由于小学生年龄的限制,性格活泼好动。性格、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都有很好的塑性,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的性格培养,好的行为习惯伴随人的一生,通过我们的培养,使学生不仅懂得如何学习,更懂礼貌、有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重视细节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1)课前及课堂。让学生提前三分钟备课,注重课堂纪律,对学生有一定的约束,要求学生有礼貌;课堂有秩序;上课积极主动;作业规范认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种良好、认真的行为习惯将伴随学生的一生,使学生每天热情、积极的投入学习中去,并且自觉遵守课堂纪律。
(2)课间操及课外活动。下课后,让体育委员负责,组织学生有序带到操场参加课间操,课间操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律能力,使学生面对违纪事件能正确控制住自己,不敢逾越违纪的红线。
(3)思想品德教育。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在思想教育方面具有很强的塑形,作为班主任,我们应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品格教育,这关乎学生一生的成长发展,我们评论一个人,首先会评论他的品格,这是一个人的行为准则,而小学阶段正是这一习惯的养成阶段,由此可见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好的习惯养成需要一定的过程,那么思想品德的教育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它需要一定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的讲解,切身实践去教育,使学生所理解。具体可以通过班会时间的講解,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让他们给更低年纪做榜样,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回家给父母洗一次脚,帮父母干家务活来使他们明确父母的艰辛与不易,使他们有更大的决心去孝敬父母、遵守规定、好好学习。
二、注重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
(1)批评和表扬适当。小学生的虚荣心很强,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在自己的小伙伴面前有面子,学生在各个方面极力表现自己,教师不要无动于衷,适当的表扬学生,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认为教师还在关心着他们,尤其对于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教师的一句鼓励话可能会成为他们认真学习的动力。这些学生认为尽管我学习差,但是教师依然关注我们,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班级管理也就容易多了。当然,教师还是要有威严的,在课堂上是老师,在课下和学生是朋友,当学生犯了错误时,还需要一些批评,千万不能娇惯学生。在批评学生是应该注意场合,学生都有自尊心,批评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以后不再犯。这种做饭使教师在学生心里的形象变得高大,学生尊重老师,老师也方便管理班级。
(2)和学生成为朋友。班主任要想管理好班级首先要了解整个班级的情况,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公平的班级管理制度。了解班级的情况首先应该从个体开始,教师努力和学生成为朋友,这样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也会向老师寻求帮助。教师在学生心中树立一个和蔼可亲的形象,积极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必要的时候可以做一些家访,和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对于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多一些关爱,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学生才会积极配合班级的各项制度,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三、多举行课外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
班级凝聚力在班级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的班级每个同学团结向上,在有一些活动时每个同学积极参加,努力为班级争光。教师在平时的管理中可以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外活动,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外活动中,每个同学互相帮助,共同协作,班级的凝聚力不断加强,同学之间关系得到良好的发展,在以后学校有集体活动时,每个同学都想为班级争光,班级团结一致。
四、教师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
一个合格的教师是不断学习的,班主任也不例外,班主任积极完善自己的文化水平,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经验,多参加各种调研活动,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当然,以上只是我的一些经验,具体的方法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总结,希望这些对教师们管理班级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周国文,李霜霜.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3(03)
[2]高双.小学德育实效性低下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3(04)
[3]邓晨光,郝忠彬.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及规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