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亮
【摘 要】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介入学校教育,为以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提供物质技术条件。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融为一体,使多种手段教学媒体互相补充、协调统一,发挥其优势,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探究性学习;实验教学;建构性学习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手段日趋现代化,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介入学校教育,为以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提供物质技术条件。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融为一体,使多种手段教学媒体互相补充、协调统一,发挥其优势,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我在这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摸索出了一些经验。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创造优化的教学情境
物理课堂上的探究性学习,一般的步骤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进行试验、分析和结论、评估与交流。多媒体课件多感官的综合刺激在创设情境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例如:讲运动和力一节,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演示氢气球上升,飞机投弹,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从而使学生带着急于想探索原因的心情,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再如:讲电路问题时,用动画演示短路引起火灾,不但生动有趣,而且使学生认识到正确连接电路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了感染,同时使课堂教学效果及其教育功能达到了最佳状态。
二、多媒体技术与实验教学整合,发挥演示实验作用
中学物理是实验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物理教研的辅助,模拟一些重要的在目前条件下难以完成的实验,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提高实验的演示效果。例如,做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若用常规仪器按传统实验方法进行演示,由于常现实验仪器和环境的限制,蜡烛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影像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现象不是很明显,误差较大,致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不甚理解,并产生迷惑。此时如改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实验,演示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情况,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明了,从而使学生对该实验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利于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概念的形成。
由此可见,通过多媒体技术与中学物理实验的整合,可以突破常规实验条件的局限。对那些难以观察到的、复杂的、困难的实验进行模拟,使之成为常规实验的补充,并与常现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从而有助于学生发现规律、形成概念、获得新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验技能。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物理实验进行仿真演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重要
在课堂上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危害程度等条件的限制,实验效果不如人意。而采用模拟型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发现的最大难题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差,每次实验课,老师的大量精力都花在纠正同学们的错误操作上,而且由于人数众多,老师不可能面面俱到,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为此我在学校计算机教室中装了一个《物理仪器随意组合》这样一个小软件,学生在上机的时候就可以进行仿真实验演示。通过仿真实验的训练,再进实验室做实验,我们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大的提高了。
四、利用网络优势,实现交互式和协作式的建构性学习
计算机网络上丰富多彩的巨大的信息资源,为学生建构物理知识提供真实、丰富、复杂的学习情境。信息时代每个人每时每刻都接受着大量信息。在建構性学习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充分。网络信息的“互动性”为交互性和协作式学习提供了最佳物质基础。在物理学科中,信息处理能力主要指能从多样话媒体中获取和处理人类与物理环境有关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网络技术的开发,使多媒体不仅成为学生查找信息的资源库,而且成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环境下的一种认知工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充分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发挥小组学生性格各异、思路各异、方法各异的学习优势,利用网络交互的特点,进行多向思维的碰撞,通过这种交互、协作、沟通、碰撞,每位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多种解决途径,从而对建构物理知识产生创新的洞察力。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对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化学课堂教学进行的一些尝试,但是我们发现,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之后,学生常常被眼花缭乱的课堂教学所吸引,然而在现代教育技术的环境中,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却被抹杀了。这与我们的素质教育宗旨是相违背的。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必须尽快找到课件与学生之间的结合点。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课件中的练习与反馈这一环节,但这还不够,因为它并没有达到多媒体技术的不可替代性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能力的效果。在这一方面,今后将作进一步多方面的尝试以期达到师生共同发挥创造力的目标。
我们相信多媒体技术,但我们不迷信多媒体技术。我们始终认为多媒体技术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并不是为了向学生展示电脑技术的。我们认为,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要紧扣优化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这一中心,恰当选用、规范操作、最大限度协调兼顾好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之间、教学媒体与学生认知规律之间的关系,有效服务于教育教学。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做到“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设计和实施能反映知识形成规律的教学过程,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
[2]彭前程.《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
[3]项华.《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教学整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