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温霜
【摘 要】课堂教学是美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落实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的重要渠道。面对当下的小学美术课堂,美术教师要有罗强的驾驭能力,精心设计教学,恰当引导学生,处理好来自课堂教学的生成因素,这样才能有效促进美术课堂教学。
【关键词】生成因素;有效教学;小学美术
课堂教学是美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落实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的重要渠道,也是发展学生艺术修养的最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美术课堂也同其他课一样,也会面临着诸多变化的因素,有很多不可预测的课堂教学生成现象,美术教师应该怎样合理有效地处理,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精心设计,恰当引导
美术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会产生大不相同的教学效果。美术教师对教学内容要有选择,组织和再加工的能力。以及使教学内容的表达或呈现方式更有效地为学生服务,而且对于美术教学来说,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地开发、延伸和创造。因此,有没有对教学进行精心的设计,课堂教学和实际效果大不一样。面临生成的课堂教学,美术教师也是课堂教学智慧的引导者。帮助学生智慧地进行课堂学习选择,让课堂教学更有价值、更有效率。
如:我在教《剪花边》时,预设的教学过程是看老师表演,了解制作过程;分析特点,寻找规律;表现花边,赏析特色。可是,刚上课我发现学生已经学会剪花边了,而且基本上能够剪各种花边。我马上意识到按照原先设计的教案上课就没有意义。于是我作出选择,让学生根据自己身边的生活寻找各种花边纹样,再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新的花边,根据学生的选择性,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突出美术教学实践性和能动性,学生不仅深刻体会学习的兴趣。而教师除了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地选择,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实现课堂智慧地引申,促使美术课堂更有活力,这些对美术课堂教学显得尤其重要。同时,充分地利用美术文本的教學资源,美术文本也是教学落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平台,美术文本的内容与价值取向等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进程的推进,也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结合教学实际,有必要对现在的美术文本做出有效地处理,智慧地引申,以当下实际地发展挑战文本,超越文本。当然,通过美术教师智慧地引申,可以架设起师生互动的平台,形成人人参与,自由对话,民主沟通的学习氛围,不断地创造和谐的教学境界。在高效地开发美术文本中,学生通过学习美术的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价、综合与探索,互相促进,共享学习美术彼此的快乐,感受彼此的情感和友谊,达到心灵上的共鸣。
二、落实常规,摒弃多元
美术教学生成,创造出绚丽多彩的课堂气象,也是新课标下美术教师所追求的理想教学境界。然而,也有一些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标精神,为了只追求形式上的“生成”,经常会被一些错误信息资源和毫无意义的生成性问题分散精力,扰乱教学视线。有很多的美术课堂教学是“为多元性而活动”,形式上的热闹,教学内容上的混乱,该做的没有做,该说的没有说清楚,课堂教学秩序失控。为求“多元性”而“迷失”了文本,为求“表面生成”而迷失了目标。其实,生成教学的美术课堂,就好像是塞林格笔下的“麦田”,有一群孩子在课堂“麦田”里自由自在地游戏、狂奔、乱跑、新的活动不断生成,课堂里除了教师和学生就没有其他人了,老师就是站在那“麦田”的悬崖边的守望者。教师守望着这片麦田,哪个孩子往悬崖边上奔来,就把他捉住。不让一个孩子掉下“悬崖”,不让学生过多迷失于美术课堂的“多元性”。
三、恰当评价,明确是非
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克服过分追求“课堂多元”导致课堂教学虚化的倾向。过分追求“花样翻新”,生搬硬套,缺乏真正的领悟,效果肯定不尽人意,甚至导致“教育诚信”的缺失。课堂流行的用语是:“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幅作品?”等提问,由于设计不够精练,机械求“新”,加上引导不够,小学生因能力所限,选择没有深度,游离于美术文本重点之外。还有在美术课堂小组讨论中,教室里讨论声响成一片,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再说,展示讨论成果的往往是几个优秀学生,大部分学生只是课堂上的“看客”。以上这些流于表面的形式,不利于我们美术课堂的生成教学。当然课堂的“生成”还表现在评价“生成”上。美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反馈时,只说“画得好”、“画得不错”,没有实质性的评价,模糊了学生的“是非准则”,更使小学生丧失判断能力。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心灵层面去看他参与美术学习,通过他们的美术习作来审视他们的审美发生的变化和内在的需要等,更多分析习作背后儿童当下的生活需要,以及儿童现今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状况等,进行一次引导性的评价。
总之,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恰当引导,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内发挥出最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