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理论视角下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言语创造能力研究

2017-05-15 15:18赵天彬
求知导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第二语言修辞语境

赵天彬

摘 要:修辞的目的和效果是在具体语境中增强语言表现力,使词义由语言义转化为言语义,产生语境义变。语境义变在深层次上属于语言能力,这种能力是指灵活运用语言的言语创造能力,对外汉语教学要培养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汉语言语创造能力。

關键词:修辞;言语创造能力;语境;第二语言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语言教学的根本任务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从目前国内学习汉语的留学生和国外汉语推广机构的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水平来看,他们的汉语运用情况即便合乎规范不影响交际,却不地道。究其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汉语修辞的认识不足,缺乏语境意识。

一、言语创造能力与语言能力、交际能力

20世纪50年代末奥斯汀提出“言语行为”理论,认为人们所说出的话语可分为言内行为(字面意义)、言外行为(言外意义)和言后行为(对听话人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乔姆斯基提出“语言能力”概念,指人们所具有的语言知识,是一种内化了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的语言规则体系。同年代,海姆斯提出“交际能力”概念,认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不仅指能说出合乎语法的句子,还包括能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

固有的修辞格、修辞学理论属于语言知识和语言规则,但话语者具体语境中的言语修辞具有主观创造性、临时性,言语创造能力即具体语境中对语言的创造性运用,由此生成言语,因此言语创造能力是建立在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之上的,是二者的升华。

二、语境与语境义变、修辞

骆小所(1997)指出:“修辞中的语流义变和情景义变就是语境义变。”“语流义变和情景义变过程是词义由语言义向言语义转化的过程。”“从语言的运用符号本身来看,语流义变和情景义变的表层结构属于语言行为,深层结构属于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指人对自己的语言生成本能具有潜在的创造能力,即一种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特别是情感自然地创造语言代码的能力。”骆小所(2001)倡导修辞学研究由“表”的层面深入“里”的研究,“特别是修辞产生的心理基础”。骆小所先生认为:“语言意义向言语意义转化的过程中,由于交际对象的不同,言语意义往往带有主观色彩。言语意义的获得,往往与交际双方的心理活动有关,言语材料的选配与交际者主观情感和心境等密切相关。”

三、言语创造能力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不难发现,目前在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身上呈现出汉语运用缺乏语境和修辞意识、符合规范却不地道的问题。这一问题逐步被学界重视,诸多学者探讨了对外汉语教学所面临的修辞教学问题。目前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修辞和语境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对症下药的方式开展对外汉语修辞教学、语境教学来解决,从而提高他们灵活运用汉语进行修辞表达的能力,即言语创造能力。

四、思考与对策

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将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细化为言语创造能力,它与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存在不同之处。

针对现行高校现代汉语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孟建安(2007)提出:“修辞教学应以语境为纲。”尽管这是针对国内高校的现代汉语教学提出的观点,但其对修辞的重视和对修辞教学的建议是值得对外汉语教学者关注与学习的。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针对外汉语教学的语境、语体、情景教学等提出相关观点。如在语境方面有的学者提出了相关的对外汉语教学问题及建议与策略,这些研究体现了语境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与应用价值。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语境研究和修辞研究,都将是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言语创造能力研究的学习和借鉴对象。关于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言语创造能力研究不只限于语境和修辞方面,还有更多的现实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才能体现和被发现的,希望广大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者和研究者开拓思维,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参考文献:

[1]骆小所.修辞中的语流义变和情景义变[J].修辞学习,1997(4):8-9.

[2]骆小所.21世纪中国修辞学研究的出路和发展[J].学术探究,2001(5):65-68.

[3]孟建安.修辞教学应以语境为纲[J].修辞学习,2007(4):62-64.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修辞语境
语境与语境教学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脑与第二语言学习
Critically assess the use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as an aid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Improving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bility of Speaking English by the PPP Model
可口可乐广告语修辞应用及其汉译分析
李白诗歌修辞与英译赏析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