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主义理论在我国古镇设计中的应用——以古滇文化旅游名城·古滇民族部落项目为例

2017-05-15 00:41:12王佳文WangJiawen
住宅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古镇主义建筑

王佳文 Wang Jiawen

1 新城市主义理论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基本诉求

新城市主义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二战后,由于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小汽车使用量剧增等现象,导致大量城市人口向郊区迁徙,造成城市中心衰退与郊区无序蔓延。于是,主张减少郊区无序蔓延、复兴城市中心的新城市主义理念应运而生。

新城市主义在美国城市设计与规划领域影响深远,也经历了不同时期相当数量的实践检验。其原则可以概括为:①减少郊区无序蔓延,强调紧凑的街区设计;②鼓励混合收入阶层共同居住,避免贫穷集中;③鼓励步行和公共交通的使用,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④学校商业等配套生活设施在步行或自行车范围内;⑤强调清晰的边界和邻里结构;⑥推崇建筑和景观设计与当地的文化气候地形相结合。新城市主义理念鼓励从传统的城市设计中提炼手法,完成对街道及城市肌理的回归,创造有邻里感归属感的社区、街道和公共空间。

2 我国引入新城市主义理念的背景

新城市主义理念最初被引入我国,是作为开发商宣传营销的口号而并非学术交流,目的是通过先进设计理念的引入增强项目的竞争力。房地产市场在快速发展阶段需要新鲜理念输入,且其适应性需要结合国情进行辨析,简单地套用概念或断章取义都是片面的,不利于完善新城市主义在我国的适应性研究。随着市区内地段逐渐饱和,出现大面积开发项目的可能性趋小,真正的大型开发往往位于郊区,引入新城市主义规划与建筑设计理念,突出人性化的设计思想,在房地产于郊区发展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本文将以古滇民族部落项目为例,系统地进行辨析。

3 古滇文化旅游名城·古滇民族部落项目介绍

古滇民族部落项目位于滇池南岸的晋宁,历史悠久,拥有优美的滇池湖滨带和古滇文化等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根据规划,晋宁将被建设成新昆明南部新城,成为昆明的“南大门”“桥头堡”。

3.1 项目概况

项目用地面积378 280m2,规划容积率在0.5~1.0之间,建筑限高40m。以古滇文化为核心,从云南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建筑文化等多个方面切入规划设计,在尊重地区文化底蕴的同时,用多种手段表现和发扬地方文化特色。地块内部分为十几个片区,每个片区代表一个云南当地少数民族的建筑及文化风俗,业态涉及当地少数民族手工艺品展示、餐饮及民俗活动展示等。

3.2 目标定位

项目的主要服务人群包括国内、国际旅游人群、周边自驾游客户,预期停留时间大约在一周或一个季度。因此,项目规划以古滇文化为依托,结合基地优越的自然山水条件,打造集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养生、商务会展、娱乐、居住、办公等功能融为一体的、以都市旅游为主线的超大型复合城市开发的文化旅游综合体[1]。通过对开放空间和水系的打造,创造怡人生活空间,建设宜居的、高品质的文化休闲小镇,使人们常游此地。

3.3 轴线划分

项目以红山为中心,打造“十”字形的古滇文化旅游核心轴线,南北向形成古滇文化展示和体验中心,东西向轴线则向西延伸,形成文化演艺休闲中心。南北中轴南端向西延伸,打造南部新城的城市生活商业空间,围绕其发展形成一系列文化产业和城市生活一体化的组团。环湖南路以北打造“七彩云南·欢乐世界”和“七彩云南·新太阳国际养老养生产业区”(图1)。在实现以古滇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文化产业的全方位发展的同时,带动居住、教育、医疗、办公、商业等城市功能的发展,由此将本项目打造成一座名副其实的文化旅游名城。

图1 古滇民族部落总平面图

3.4 空间发展策略

项目关于居住空间发展策略的内容,与新城市主义倡导的人性化邻里关系、多样化家庭结构如出一辙。

3.4.1 居住人口特性

项目区域内未来的居住人口主要分为3大类:一类为原住民回迁安置;一类为本区创造工作就业机会的工作人群;还有一类为外来人口。居民的收入状况和居住需求具有较大的差异。

3.4.2 以多元化住宅类型满足不同的居住需求

提供多样化类型及价位的住宅选择,满足不同喜好、规模和收入的家庭不同时期的需求,使进驻的人口更加多元,创造社会平等,强化社区的连接。

3.4.3 强调人性化的邻里关系

创造一个尺度适宜,以人为本的邻里关系,日常生活的活动应该发生在步行距离内,可以步行或骑自行车至学校、银行、商店等公共服务设施,街区尺度及道路宽度的设计应该鼓励步行,降低对机动交通的依赖。

3.4.3 建立有机的过渡空间

建立有机的过渡空间,以开放或半开放空间的形式,对现有文脉和环境做出贴切而独特的回应;住宅布局围绕城市公共设施节点进行布置,形成组团化的有序布局。

3.4.4 组团化社区发展

住宅布局围绕城市公共设施节点进行布置,形成组团化的布局。

4 新城市主义理论与古镇设计共同关注的特点解析

4.1 路网设计

古镇路网规划设计与新城市主义建议尺度都考虑了步行半径,试图打造更人性化的路网结构。对比两者,古镇路网偏向自然生长的机理特征,新城市主义则更具人工化的几何形规划特点,但对道路尺度及街区大小的考虑无一例外,都是走亲民路线,街区的尺度基本控制在150m以内(图2)。

4.2 广场设计

新城市主义项目中心绿地与广场设计对小镇中心广场的规划设计与有可借鉴之处。古滇民族部落广场设计的功能以节庆活动与集会表演为主,部分结合祭祀与宗教活动,因而有些民族的片区广场临近房祭祀柱等,例如德昂族。考虑到过大尺度的广场不利于聚集人气,广场面积基本控制在250m2以内(图3)。新城市主义中心广场以海滨城项目为代表,中心最大的广场人员稀少,使用率低下,而且需要这种尺度的大型广场活动有限,相反地,在街区中500m2以下的小广场非常受居民欢迎(图4)。

图2 纳西族片区路网及广场节点分析图

图3 傣族片区街区尺度节点设计图

图4 海滨城尺度宜人的小型广场

4.3 院落设计

在古滇民族部落项目中,院落设计较为有代表性的是纳西族片区。院落以近似方形的院子为核心,三间为一坊,以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建筑组织模式为基本单元展开。功能设计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作为完全开放性的院落,零售多朝主街开口,朝向内院多做餐饮以增加内院附加值,其中,不利位置餐饮商铺变薄,分别朝向次街和内院;另一种是作为民宿大堂区兼做商铺的共享区域,在确保院落的公共性与开放性方面有相当的基础(图5)。

4.4 建筑与自然

少数民族干阑式建筑在商业功能方面,有了相当程度的改良,且依然保持原始民居的建筑特色甚至地形选择,例如傣族、景颇族。干阑式建筑在与水系结合设计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充分体现了古镇设计比新城市主义的代表海滨城在对待环境方面的态度更为柔软。自然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无缝对接恰恰是古镇长期发展形成的根基。海滨城临近海滩,利用景观资源吸纳度假旅游人流,创造旅游度假小镇。面朝大海的独栋别墅享受最好的景观资源,然而这种方式对景观的共享性不如古镇设计中常常用到的手法,例如水系的引入及滨水商业界面的打造。

4.5 业态比例

古镇的设计中,商业的密度和人流量构成了古镇气氛营造的重点;而新城市主义的代表项目海滨城等都是以度假别墅为主,在中心广场处布置部分商业及相关业态设计的。所以就业态而言,古镇更加注重商业气氛的营造,这种互动交流空间及场所的创作是新城市主义理论极力推崇的。

4.6 建筑造型的多样性

新城市主义理论为了推动该理论的适应性,扩大理论的影响力,对建筑造型的要求与限制很少。其中,比较突出的理念是尽量避免建筑单体造型的千篇一律,在大体风格和谐统一的前提下,追求适当的变化,以增强各区域的标识性与辨识度。在追求建筑造型个性与统一方面,古镇的设计和规划中,自然生长的方式较之于新城市主义偏几何形的规划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就好比是手工艺设计与工业化生产。然而,全新的古镇设计实践中,遇到的难题恰恰是如何在工业化设计与施工的现状下,实现建筑自然生长的效果;如何在设计、施工单位工作量与收费相匹配的前提下,达到最优的古镇建筑多样化与道路自然生长的效果。此外,如何平衡建筑单体的丰富性以赢得更加挑剔的市场,并确保成本控制,也是开发商关注的问题之一。

4.7 建筑造型的地域性

新城市主义者鼓励建筑应该有其独特的在地性,以延续社区历史文化。建筑形式语言能够表达深层内涵和价值,建筑仅仅是大的区域范围中的一个片段。新城市主义建筑只是完善街道、邻里、街区和整体自然环境的一个填充物。除了通过着力打造转角、低层部分及节点的方式来丰富街道与建筑,各个时期不同的建筑式样、高度及密度同时存在于一个区域,也为城市增添了趣味性与地方特色。昆明拥有历史悠久的古滇文化,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与地方特色。这些历史和文化为昆明留下了众多的特色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古滇民族部落项目对多个少数民族建筑文化的研究、提取与融合为项目的地域性表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正确解读地域文化,不仅仅是对符号形式简单的模仿和借用,更要体会抽去形式保留下来的精神特质,同时,要满足开发项目的使用需求。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团队和业主同赴多个具有代表性的云南少数民族村落考察,例如纳西族的研究考察以丽江古城为主,白族的研究考察以沙溪古镇为主。

图5 白族片区院落分析图

5 结语

新城市主义起源于美国,并在美国小城镇建设的社区中发展成熟起来。在我国的实践中,同样比较适用于小城镇、城市郊区或者容积率要求相对低一些的城市中心地段。古滇民族部落恰恰吻合了上述要求,为新城市主义理念的实施创造了土壤。

但是,新城市主义所鼓励的开放性社区在安全方面尚存在一定质疑。社区通过公共空间的设计,增进不同收入阶层住户的相互了解;而我国社会在贫富差距大且社会矛盾突出的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与交流也需要在一定阶层跨度范围内,突破了这个心理上的“度”则会造成不安全感。因此,社区的开放性一直是项目开发的争议点。幸运的是,古滇民族部落项目由于其旅游文化小镇的定位,业态以商业、展览、民宿为主,具有强烈的公共性与开放性,这对于实现新城市主义提倡的商住混合开放性社区是非常具有潜力和可行性的。

猜你喜欢
古镇主义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北方建筑(2021年6期)2021-12-31 03:03:54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36
新写意主义
艺术品鉴(2020年9期)2020-10-28 09:00:16
建筑的“芯”
现代装饰(2020年6期)2020-06-22 08:43:12
古镇之旅
乡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 06:51:00
近光灯主义
古镇——镇远古镇
乡村地理(2017年4期)2017-09-18 02:53:56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Coco薇(2016年7期)2016-06-28 02: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