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荣达
【摘要】哈贝马斯在研究别的同时,在上个世纪末期年代开始研究了交往行为的理论知识,他把很多的西方国家的文化知识转变成人的哲学思想。上世纪末期由于社会原因的影响,人们没有自由权利、工业化文明在随之消失,导致当时形成了殖民化主义的思想,对于这些情况的产生,哈马贝斯运用自己的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希望建设一个人人平等、自由的美好的社会环境,并为此努力。本文对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作出分析。
【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生活世界
一、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主要内容
1、交往行动概念和交往合理性
哈贝马斯一直没有停止过自己的研究,在每个不同时期,不同的阶段,他对交往行动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并根据社会发展情况,更新自己的理解。
哈马贝斯通过跟人交往,将世界分为了以人的想法为主体的叫主观世界,而人通过自己的想法认识到的其他事物称为客观世界。
2、交往行动的一般假设前提:普遍语用学
第一,有另外一个专家学者认为,人们在交往活动中语言是必不可少的交流方式,任何一句话都能表示自己的想法,同时还可以通过想法产生实际行动。如果语言不是相通的,私人语言在交往过程中无法与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并且没办法与其他人正常交流。只有公共语言才能使大家都能听懂,方面交流。
第二,由于语言能够表达人的思想并且能够及时的帮助人们解决问题,通过慢慢的发展演变,对于语言的使用也越来越准确了。
第三,言语要有它实际性的能力基础,就是参与对话者和被参与对话者在理性的方面是要讲究原则的。对话参与者全面遵循的理性谈话的抽象原则是:在涉及客观世界时,在言语交流的过程中是必须要实话实说的。
第四,人们在生活中经常需要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思想等方面,从人们在资本主义晚期的交往中,我们可以看出语言被运用的重要性。日常语言本身的意识形态化使得语言的沟通媒介功能被操作化、功能化。
3、生活世界与系统
哈贝马斯讲出了要把生活界现象和解释学的现象结合在一起,但是他们的性质是不同的。交往行动的“坚实的根基”和“背景的支持”。人们都是在自己能够看到的生活中进行交往,如果离开他们视线范围内的交往者,他们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他们所沟通的环境就是为交往提供场所的。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基本的就是要先学会接触社会、文化等。所谓文化,也称之为“知识储存”,很多的参加者首先要接触到当地的文化、价值、信仰、语言并可能在互动中适用的知识库;所谓社会,也称之为“合法的秩序”,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沟通,互相学习文化知识、生活习惯等方面,人在生活的世界中,也会一直不断的发展变化,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劳动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就是社会与文化相结合产生的产物。
从结构功能的主观思想来看:哈贝马斯认为,人们对通过劳动制造的物质产品和通过文化知识制造出自己所想要的其他需求就构成了一个社会形态,这就是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想要获得金钱或者某种职能就必须通过劳动和自己的文化知识获得。经济系统为人们带来金钱利益,而行政系统则是使用自己的权利介入到公共场所中。
4、交往行动与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哈贝马斯认为没有必要重建唯物主义,因为我们现在是在往前发展的,完善了从前不健全的制度,摒弃了旧的陋习。人们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并且已经适应了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一起往更好的方向前进。所以,没有必要再回到过去的那种状态中,不利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进步。把传统的思想给放下,重新使用当代的思想形式,以便更好地达到这种理论确立的目标。
能够将理论展现出来的是历史文物,而社会的进步又是理论的形成。在传统社会中,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产生了3个问题:第一,马克思所提倡的思想,对社会和个人生活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比如他提到过,如果有问题产生了,不用从自身寻找原因,不要怀疑自己的行为,相信自己就是对的,这种思想不适用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第二,由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使资本主义的价值和规范失去了作用。从而显示出马克思没有明确社会应该是以哪种规范方式来进行活动。没有规范的具体标准,无法使人们相互约束,也可能会造成社会产生动乱。第三,由于历史唯物主义忽视了道德规范对人们在社會中的行为的约束,只注重发展生产力,使人们之间失去了公平,没有前进的动力,从而也无法提高生产力。
二、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比较
哈马贝斯客曾经表示,对于历史的发展,不能用人的精神方式来表达,也不能通过现在社会发展的情况来猜测以前的历史情况。其交往理论不是像有些专家认为的那样,只表达自己的想法,它也要考虑到对方交往者的想法。哈马贝斯没有表明自己对实践的立场,所以,对于交往过程中的动力以及变化等各方面,还要对两者的理论进行对比研究。
1、两种交往理论立论基础的比较
任何理论知识都要在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出结果的,但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实践,马克思主义与哈贝马斯产生了不同的意见:马克思认为先有物质生产,然后再将理论与物质相互集合,才能在实践中证实理论知识。
但是哈贝马斯认为,人们通过劳动才能产生物质。不管是劳动还是语言的运用都是独立的个体,它们都有自己的规则,,所以在语言的交往过程中,必须理性的交往,不能太随意。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团结友爱。而劳动理论是以语言交往为前提的。二者的结合更利于社会的进步。
2、关于交往动力的比较
因为两个人表明的观点不同,所以对两种观点的研究结果也是不一样的。马克思认为,提高生产力是人们交往的基本条件。交往方式的演变也是生产力的变化影响的,与世界的变化没有关系。
3、关于交往的历史发展的比较
哈贝马斯是通过观察儿童和道德素质的形成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的。他通过比较人与社会在每个阶段变化过程的相同之处,来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在青春期,人类开始思想成熟,会对自己的行为或者问题进行思考。在传统的成熟的历史文化里,很多的具体内容要以主体化的思路,最终被哲学化、理性化的宇宙论、世界观和一神教所取代。
很多专家都会儿童进行过研究,他们发现儿童在初期没有自己的想法,对于大人提出的意见,都是听从的,所以他们的需求与外部环境是统一的。在规范操作阶段,青年人已经学会如何保持自己的独立个体,角色同一性被自我统一性所取代。在更广泛的社会集团范围内,他的需求通过竞争表现出来,他对行为规范表现一种反思性的理解和运用的态度。自我要求与社会性强制要求之间的矛盾,通过自我对社会规范的评判,争议和讨论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都没有停止。
三、总结
哈马贝斯认为只有人们之间交往进行道德规范化,才能更好的推动社会的进步。但是人与人,与社会之间的交往如果用金钱或者权利来交换,会使社会风气恶化,不利于和谐发展。人们之间和谐相处需要重建生活世界的。有的地方,抑制工具理性的过度膨胀,建立和谐的语言环境,人们通过道德规范理性的的交往,进而达到生产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艾四林.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评析[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3:11-18.
[2] 韩红. 论交往行为合理化的实现途径──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的核心问题[J]. 学术研究, 2002,02:45-50.
[3] 徐连明, 韦学霖. 论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兼论其与雅斯贝尔斯交往理论的异同[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S1:38-42.
[4] 陈朝娟.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视野下大学生网络交往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 2010,10: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