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介语理论是在语言对比和偏误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介语和偏误现象的出现是语言习得中的一个动态和必然的过程。本文从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的汉语语篇偏误为例分析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从语言交际、偏误形成方式等角度分析中介语和偏误的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语言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介语理论;语篇偏误;第二语言
一、中介语理论
中介语理论是在语言对比研究和偏误分析的基础上在国外发展起来的。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开始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中介语”的概念一般认为最早是由塞林格于1972年正式提出的。国内对“中介语”的理解为:中介语是由于学习外语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目的语的规律进行不正确的归纳和推论而产生的一个语言系统,这个语言系统既不同于学习者的母语,又区别于他所学的目的语。但是,也有人把“中介语”理解为“思维语言”、“媒介语言”或类似于词语释义的“解释语”。
中介语理论实际上应该包括了三方面的内容:1、揭示了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中介现象;2、进一步提出了语言习得中的过度泛化等原理;3、偏误分析。
语言学习者应该把“中介语”看作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受综合性因素影响的不断变动的状态,因为语言虽有其共性的规律,但具体的言语却会因人而异,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又是千差万别的。
二、中介语篇偏误类
中介语语篇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自发性输出材料,能够比较可靠地反映学习者的中介语状况。本文将语篇衔接偏误按产生原因分作以下6种类型:
1、语际偏误:就是由母语负迁移而引起的语篇偏误,又称干扰性偏误。
例如:他从澳大利亚来到广州为了访问我们俩。
这个句子里的“为了访问我们俩”在英语中是用了动词不定式表达,受母语影响,留学生把英语的表达式迁移到了汉语中。
2、语内偏误:指受已经习得的目的语知识影响而出现的语篇偏误。
例如:幸亏那个小姑娘,我才认识我最好的朋友。
该用“多亏”的地方用成了“幸亏”。“多亏”与“幸亏”都可以表示由于前面的有利条件,而避免了后面不如意的事。但二者还是有差别的:“多亏”更多的含有感激的语气,“幸亏”更多的是种如释重负的庆幸语气。
3、发展难度偏误:指的是语言项目难度超出了学习者中介语发展水平而产生的偏误。
例如:我充满好奇的眼睛还在瞪着那个交通灯。
4、回避偏误:通过使用近似的或间接的表达方式而绕过应该用的语言项,由此而产生的语篇偏误叫回避偏误。
例如:其实有可能要是我真的想忘记他也不能了,这是因为我的弟弟和他的女儿成了朋友。
5、诱导偏误:指由于教材编写或教师施教不当而造成的语篇偏误。
例如:我国家的人用金钱来判断谁是个幸福的人,什么是快乐。
6、杂糅与不明原因偏误:杂糅是学习者把两种不同的正确表达方式杂和在一起,揉成一个错误句子的偏误;不明原因偏误是指判断不出明显原因的偏误。
例如:可是在发展中国家像中国,保护知识产权那么重要吗?
经统计分析,这120篇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汉语作文中的衔接偏误共390个,平均每篇3.25个。其中语际偏误150个,占38.46%,数量最多,比例最高。由此可见,母语迁移造成了1/3以上的中介语语篇偏误,是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衔接偏误的最重要原因。
三、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方式
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大致有空项影响、对称影响、非对称影响、斜配关系影响等几个:
1、空项影响
英语和汉语中的语言项目并非一一对应,有些语言项目英语中有,而汉语中没有;有些项目英语中没有,汉语中却有。本文把这种情况称为空项,把这种影响形式称为空项影响。
首先,英语中有些语言项目在汉语中并不存在,其语义功能在汉语中必须由其他形式来承担。例如:
(1)关系代词
英语中有关系代词,而汉语中没有关系代词,关系代词的语义功能在汉语中一般是通过指示代词、人称代词或词汇复现等手段表达的。
例如:我经常跟外国朋友写信,为了免费旅行,是一个好办法。(这是一个好办法)
I often write to my foreign friends,which is a good way for free travel。
在该例中,作者把跟外国朋友通信看作是免费旅行。最后一个小句里应加上一个指示代词“这”,用于回指前面提到的“跟外国朋友通信”的这种情况。
(2)不定代词one
英语中有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用法灵活的不定代词“one”。汉语中没有这种语言形式,其语义功能是通过词汇复现、“的”字结构等形式实现的。遇到这种情况时,留学生常常不知如何处理,很容易出现偏误。
例如:那个商店卖很多漂亮的衣服,我最后选择了红色。(一件红色的)
There are many beautiful dresses in that shop。Finally I chose a red one。
以英語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也容易出现一些偏误。例如,出现于主语后的单音节连接词在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而英语中却没有这类用法。
例如:全家人都吃完了,才妈妈开始吃。
2、对称影响
对称影响是指母语中的某个语言项目在语法、语义和语用上与目的语的某个语言项目完全相同,英汉两种语言中衔接方面的对称项目较少,常见的有表示序列的方式。这些方式对于二语学习者来说,习得难度不大,但仍有偏误存在。
3、非对称影响
非对称影响指的是虽然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某个语言项目,到二者并不是一一对应,而呈现出一对多或者多对一的情况。
首先,英语中的一个语言项,对应于汉语的多个语言项。英语中的一个语言项对应汉语中的多个语言项,即母语中的一种形式分裂成目的语的两种或多种形式的语言项目,对于留学生来说难度很大,在应用时也极容易出现偏误。
如:Q:你喜欢喝什么汤?A:我喜欢牛肉汤,或者鸡汤。
What soup do you like?I like beef soup or chicken soup。
这里“or”可以翻译为三种意思:还是、或者、否则。根据不同语境,可以有不同的意思。
其次,英语中的两个或多个语言项,对应汉语中的一个语言项。有时,英语的两个或多个语言项对应于汉语的一个语言项。
例句:当我学习上遇到困难,就请老师帮助我。
在汉语中,连词“当”单用时后面一般跟“时”或“的时候”与之呼应。
4、斜配关系影响
斜配关系是介于对称和非对称之间的一种情况,指的是英语中的某个语言项目与汉语中的某个语言项目有时对称有时不对称的情况。
例句:办公室的环境比较有意思和年轻人在他们的工作上比较出色。
The environment in the office is interesting and the young people there work excellently。
例子中的汉语“和”的地方英语中可以用“and”,而汉语句子中是不正确的,英语句子却很自然。
综上所述,母语通过空项影响、对称影响、非对称影响和斜配关系影响等形式,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目的语学习过程有着显著的影响。正如Rod Ellis所言,学习者先有的語言知识对目的语学习的影响,是任何一种第二种语言习得理论都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程美珍. 汉语病句辨析九百例[M]. 北京: 华语教学出版社, 1997.
[2] 周小兵. 学习难度的测定和考察[J]. 世界汉语教学, 2004.
[3] 张 斌.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1.
[4] 刘月华, 等. 实用汉语语法(增订本)[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1.
【作者简介】
李雅欣(1995—),女,内蒙古人,临沂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