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英
摘 要:作为中学基础学科,化学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但仍有一些学生对化学不感兴趣,视化学为畏途,觉得化学知识艰涩难懂,毫无趣味性可言。追根究底还是因为化学中涉及到的公式符号繁琐又枯燥,使初中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难题。
关键词:化学教学;趣味性;发掘;探索
作为中学基础学科,化学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但仍有一些学生对化学不感兴趣,视化学为畏途,觉得化学知识艰涩难懂,毫无趣味性可言。追根究底还是因为化学中涉及到的公式符号繁琐又枯燥,使初中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难题。笔者认为,增强化学教学的趣味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中之重。那么,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怎么增加化学这门学科的趣味性呢?笔者总结起来大致有下列几点做法:
一、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提高化学教学趣味性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语言表达上的艺术感染力不容小觑。化学教学语言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富有表现力,能使学生感到惊讶,使学生情绪兴奋,对认识产生兴趣,体验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教学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且注意力高度集中,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一位初中化学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但要特别注意,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并非基于活跃课堂气氛,逗逗风趣。与此相反,教师运用形象化语言施教,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本身,而不是诱使他们的知识撇在一边。
二、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提高化学教学趣味性
前苏联教育学家米·期洛特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幽默的语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使讲解的内容变得有趣,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师生间的隔阂,融洽师生間的关系;可以突出一些概念、规律的特征,解决教学的难点,还可以巧妙地处理偶发事件,将化学教学接入正轨。
三、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化学教学趣味性
科学技术的飞跃,尤其是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日益普及,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各类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自制教学课件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这种可延滞再现的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涵,也扩展了教学外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制作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投影、微机以及多媒体技术,使教学手段新颖、教学内容形象、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将化学实验游戏化,提高化学教学趣味性
“寓教于乐”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都是从游戏中开始的。现行初中化学教材比以往化学教材增加了许多实验,其中添了不少学生实验与小实验。为了使学生在实验操作的乐趣中培养观察能力、得到科学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我个人认为,可将部分实验精心包装游戏化,如小魔术、趣味小游戏、小制作等。这样,突出了实验观察与操作中的趣味性,充分开发利用青少年好动心理特征的正面效应,用实验趣味启发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从而能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另外,可将部分演示实验制作成类似游戏软件,利用计算机、投影TV等电化教学设施重现实验的基本情况。
五、讲化学史中的逸闻趣事,提高化学教学趣味性
教材上对化学史上的人物介绍非常简略,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给学生讲一些相关科学家的逸闻趣事,使学生心目中的化学家形象具体而丰满。拉近学生与伟大科学家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探索化学奥秘的兴趣。例如,学习元素周期律时,门捷列夫怎样发现元素周期律的故事值得一讲;居里夫人对放射性元素穷极一生的研究,是不可多得的化学家奇闻。
生动的化学史讲解使化学教学不再是冷冰冰的符号、理论和概念,变成了化学教学中的一道美味诱人的听觉大餐,学生们会竖起耳朵享受。牺牲一点点时间讲化学史上的趣味故事,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事半功倍。
总之,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怎样在教学上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怎样开启学生的心扉,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我认为这不仅需要妥善的处理教材,安排内容,更要增强化学教学的趣味性。善于用有效方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表现力,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有效地辅助化学教学,将枯燥乏味的化学符号、方程式、元素转化为各种趣味,深深地植入学生的头脑。化学教学的趣味性尝试不止笔者提到的以上几个方面。用心去发掘,有意识地去探索,大胆去尝试,相信大家一定会发现更多增强化学教学趣味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