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由表及里

2017-05-13 09:11黄佳敏
魅力中国 2017年2期
关键词:起承转合

黄佳敏

摘要:《孙权劝学》这篇课文从劝学话语的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体现了孙权劝学的巧妙之处,塑造了孙权善劝的人物形象。“开门见山”、“巧设目标”及“现身说法”是三大劝说的方法;“起”“承”“转”“合”是诗文结构技巧的使用。探究文本的深层蕴含,还应从劝学的意义理解孙权之善劝,领略一代君王保家卫国的卓越战略眼光。

关键词:孙权劝学;善劝;起承转合;战略眼光

在《孙权劝学》这篇课文中,孙权有两“曰”,总共五句话,在分析孙权善劝时,以人教版的教师用书为例,通常把孙权的两“曰”作为两部分来分析:认为“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说明了吕蒙当今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这是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继而用“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明确学习目标,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让吕蒙无可推辞。在人教社官网上七篇关于《孙权劝学》的教材解读及教学设计中,有一篇重点分析了孙权的善劝 ,其正是通过学习的必要性与学习的可能性两方面来分析,由此可见,这一分析方法被广大中学教师借鉴于教学当中。

一、善劝之方法

劝说方法是指为达到劝说的目的而采取的途徑、步骤、手段、技巧等。如果从劝学内容使用的方法着眼,笔者认为孙权的两“曰”可以划分成三个部分,分别对应“开门见山”、“巧设目标”及“现身说法”。第一段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笔者认为其可以用“开门见山”来概括。在这里,孙权没有拐弯抹角,而是直接劝吕蒙学习,果断明了,不仅反映了孙权的王者风范,更体现了孙权对吕蒙这一武将坦坦荡荡、直率性格的了解。

在第二段劝说话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中,以肖炎方《孙权之善劝》为代表,大多老师认为其运用的劝说方法是“循循善诱”,但笔者认为更应该将其归纳为“巧设目标”,这不仅是从吕蒙的身份地位考虑,更是从“劝”的原因来着手分析。吕蒙是战功显著的大将,功高自傲,孙权作为高高在上的君主,如果直接命令傲慢的吕蒙去学习,很有可能会取得适得其反的后果,两人的君臣身份和性格特点决定了孙权只能巧妙地“劝”吕蒙学习。除此,吕蒙还是一名武将,学习意识差,这一点也能从鲁肃“非复吴下阿蒙”的惊叹中体现出来。再者,“循循善诱”强调的是劝说的过程娓娓道来、层层递进,它不应该只体现在第二段话中,而更适合用来归纳整个劝说过程。

第三段是“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在这段话中,孙权运用对比的方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即使工作忙碌也能有时间学习,从学习中受益匪浅,以此来鼓励吕蒙学习,这便是“现身说法”。

二、善劝之结构

上述“开门见山”、“巧设目标”以及“现身说法”都是从孙权劝说话语的内容上来分析其善劝之处,但孙权的善劝不仅仅体现在内容上,由劝说语言的结构着手进行分析,更能体会其“起承转合”的匠心独运。

起承转合之说是中国古代诗学的基本理论之一,最早见于托名元人杨载(仲弘)的《诗法家数》和傅若金(与砺)述范梈之言的《诗法正论》 ,随着文学的发展,“起”“承”“转”“合”也成为了诗文写作结构章法的术语。“起”是与破题联系在一起的,意味诗文的开端;“承”即接、应,承接上文加以论述;“转”即转折,有开启下文的作用;“合”可以说结、总,是诗文的结尾部分。

孙权两“曰”共五句话也可以划分为四段,对应起承转合之说。第一段“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是劝学之“起”,孙权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点破劝说的目的,以此作为劝说的开端,并因而有了下文的进一步劝说;第二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对应“承”,孙权此段承接上文“蒙辞以军中多务”的表现,继续劝说,借此说明让吕蒙读书的目的不是让他成为掌管经学典籍的博士,希望缓解他对于学习的抗拒情绪;第三段“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是劝学之“转”,在这里,孙权话锋一转,在转折中让吕蒙知道自己劝他读书的目标只是开阔视野,了解历史而已。这个目标与前者“治经为博士”相差甚远,难度系数呈陡坡式下降,能让吕蒙鲜明地感受到学习的可能性;最后一段“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对应“合”,孙权用自己从学习中获益匪浅的经历劝导、鼓励吕蒙学习,以此完美地结束劝学过程。在孙权“起承转合”的巧妙劝说下,吕蒙最终受到感化,开始认真学习,令人刮目相待,这也更好地照应了劝学之“合”。

三、善劝之意义

据《三国志》中的“周瑜鲁肃吕蒙传”记载,此时吕蒙因战功卓著,“拜偏将军,领寻阳令”。孙权劝学之后,吕蒙苦读兵书战策,学有所成,建安十七年,吕蒙在濡须之战中向孙权献计——在濡须水口之处建立军事防御设施“坞”。建安十八年,曹操大军进攻濡须,凭借濡须坞,吕蒙率领吴军击退曹军,充分显示了吕蒙的卓越战略眼光及强大的军事能力。

孙权曾经这样评价吕蒙:“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于子敬。”(引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八)鲁肃去世后,吕蒙代守陆口,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增强了东吴的国家实力。吕蒙能成为一代文武双全的将士,“孙权劝学”正是重要的转折点,这充分反映了一代君王孙权卓越的战略眼光,劝学的意义上升到保家卫国的层面,孙权善劝的功力显露无遗,善劝的形象鲜明突出,《孙权劝学》这篇课文的深层意蕴也令人恍然大悟。

语文教学应注重由表及里,不仅需要分析语言文字的技巧效果及艺术魅力,还应细读文本,结合历史背景深入探究文本蕴含的深层意蕴,对教材进行更深刻的解读,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在深刻的阅读体验得以熏陶和丰富。

孙权短小精悍的两“曰”劝学语,仅寥寥五句话,就从劝学内容上体现了“开门见山”、“巧设目标”及“现身说法”的巧妙之处,又从劝学的结构上体现了诗文结构“起”“承”“转”“合”的技巧,更从劝学意义上展现了一代君王的治国方略及远大战略眼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由表及里的解读,便能让学生处处感受到孙权劝学的循循善诱,孙权善劝的人物形象也就水到渠成地浮现在我们眼前。

【参考文献】

[1]肖炎方.孙权之善劝[J].语文教学通讯,2001,09:25.

[2]刘占泉.《孙权劝学》备课参考[J]. 中学语文教学,2013,02:41-42.

[3]魏文华.对话中凸现个性——《孙权劝学》赏读[J].现代语文,2004,03:25-26.

[4]黄强.起承转合结构说的源流[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6,01:67-75.

[5]张晓伟.“起承转合”之说的源流[J].文艺理论研究,2015,04:209-214.

[6]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

[7]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七年级.下册/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8(2015.10重印)

注释

1.阳超.15《孙权劝学》教学设计[EB/OL].[2016-08-25].

http://www.pep.com.cn/czyw/jszx/tbjxzy/qx/3dy/jxsj/201008/t20100823_702197.htm.2017年-3月-8日.

2.黄强.起承转合结构说的源流[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6,01:67-75.

猜你喜欢
起承转合
基于“起承转合”的中小学生智创素养培育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起承转合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起承转合”结构运用
政治课堂环节设计的“起承转合”
中国古典诗歌的起承转合与四格漫画的融合初探
议论文写作学法指导一则
初中数学概念“起承转合”教学模式
政治课堂注重情境串联研究
幼儿园种植课程建设中“起承转合”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起承转合”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