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巴洛克音乐

2017-05-13 00:07王钟莹
魅力中国 2017年2期
关键词:音乐表现巴洛克结构

王钟莹

摘要: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发展空前绚烂,受文艺复兴的影响,逐渐脱离沉闷自律的宗教音乐体系,开始为听起来很美而存在,音乐结构对比鲜明,强调放开自我,大胆表达个人情感,这个时期为后世音乐模式的发展奠定许多基础,诸如歌剧,复调音乐,作曲体系的建立等等。

关键词:巴洛克;复调体系;音乐表现;结构

在西方音乐发展的前期,音乐一直披着神秘的宗教色彩,像它所处的年代一样灰暗,保守。当文艺的复兴萌芽迸发火花燃及整个欧洲时,作为艺术的一部分,音乐也开始它的新新改革之路,这个对后世带来不可思议影响的时期——巴洛克音乐时期就这样展开来。本文旨在讨论巴洛克音乐的作品及影响度,再一次向大家展现它的特殊之美。

一、时期背景

“巴洛克”一词,在当时是个不怎么美的贬义词,意思是破坏美的,古怪的,臃腫繁杂的艺术,随着时代推进才慢慢被纠正对它的偏见。巴洛克艺术在现代人看来有种破茧成蝶的感觉,不再那么循规蹈矩,音乐词典中对它的解释是装饰,夸张,对比,展现,华丽。受文艺复兴的洗礼,作曲家逐渐脱离宗教音乐体系,并且从中走出自己的创作道路,音乐方向也朝着世俗音乐发展,产生了清唱剧,康塔塔,受难曲等具有欣赏性的音乐创新,宗教性被作曲技法和风格的改变而弱化。

二、巴洛克音乐时期作曲家

音乐之路在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受宗教的束缚,通常作为赞美上帝的陪衬,旋律感不强,声部单一,听起来刻板,机械。直到文艺复兴之后,人们对视听需求强调美感增加,才有了后来的不同音乐时期,巴洛克音乐在这条音乐之路上出现的恰到好处,各国作曲家相互借鉴学习,并融合本民族音乐特点发展做创。这时期涌现出许多伟大的作曲家,除了后世熟知的巴赫,亨德尔外,还有许多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家,对后世有着深层的影响。

蒙特威尔第(Claudio Monteverdi,1567-1642)意大利作曲家,可以说是巴洛克音乐的奠基人,对声乐、和声学、交响乐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现存作品有歌剧《奥菲欧》、《波佩阿的加冕》,他一生创作九部牧歌集、二十一首宗教牧歌、二十一首三重唱、十五首三声部谐谑曲,可惜由于诸多原因作品大量失传。蒙特威尔第所处的年代属于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交替,作品极力规避宗教音乐的特点,以短歌小调打破旧枷锁,音乐作品偏向世俗化。受意大利音乐的影响,欧洲各国纷纷走上了艺术创新的音乐新篇章。

吕利(Jean-Baptiste Lully,1632—1687),原名乔万尼·巴蒂斯塔·吕利,意大利籍法国作曲家。生于佛罗伦萨,他是法国巴洛克音乐最具有影响力的作曲家,许多法国作曲家都受到他的影响,其中也包括巴赫。当时的法国处于被称为“太阳王”的路易十四年代,这位皇帝是个热衷艺术的人,致力于把法国变成欧洲文明和艺术的中心,吕利很幸运的得到皇帝青睐,被委任宫廷乐正,作品也相应为满足国王的喜好来创作,音乐多以希腊神话为题材描写爱情,并且开创了法国歌剧这一新的形式,发展了大量经文歌和法国序曲,作品种类较多,芭蕾舞剧、歌剧、小经文歌、大经文歌、器乐曲都有涉及。现今被熟知的有大经文歌《哦,眼泪》等。

亨利·普赛尔(HenryPurcell,1659-1695),巴洛克早期英国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十岁起在皇室小圣堂中充当歌童,后因嗓子坏了而担任音乐保管员,他是威斯敏斯特教堂的管风琴师,与巴赫与贝多芬一般伟大的作曲家。普塞尔属于晚熟型作曲家,作品多为唱剧,创作风格很能跟得上当时的音乐风向标,曲风偏法国和意大利,具有明快的旋律性,曾任查理二世国王弦乐队的作曲师,是皇家教堂的三名管风琴师之一。代表性作品有歌剧《狄朵与伊尼阿斯》,为幕间歌舞表演所写的伴乐《女先知》《印度女王》《暴风雨》,为德莱顿的爱国戏剧《亚瑟王》所作的配乐。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George Friedrich Handel,1685-1759),英籍德国作曲家,与另一位大师巴赫属于同一个时期,可能由于大家对巴赫更熟悉些,而被忽略,他是一位著名的清唱剧大师,也是著名的管风琴大师,其音乐作品侧重声乐曲,喜欢创作歌剧和舞台音乐,巴洛克时出现的三大声乐题材分别为康塔塔、清唱剧、受难曲,亨德尔虽然都涉及,但对康塔塔和受难曲的贡献更大些,不同于巴赫虔诚的教会调式,他喜欢推陈出新,利用乐队丰富音乐织体。主要作品有清唱剧《弥撒亚》,竖琴曲《降B大调竖琴协奏曲》,管弦乐组曲《水上音乐》等。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也是位德国的作曲家,著名的管风琴演奏家、小提琴演奏家、大键琴演奏家,巴洛克音乐时期最后的新星,至此之后这个时期逐渐落下帷幕,走出大家的视野。巴赫是虔诚的基督徒,作品多围绕宗教体系抒发对世人的怜悯、同情、对和平的渴望,音乐创作始终围绕德国作曲的写作特点,严谨、认真、规整的旋律进行,复调音乐体系的完善可以说是他最璀璨的音乐贡献之一,不仅具有内容丰富,复杂多变灵巧的复调技巧,和声功能结构也十分清晰,是复调与和声达到极致的高融合时期。代表作品有钢琴曲《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英国组曲》《十二平均律曲集》等,管弦乐《勃兰登堡协奏曲》《音乐的奉献》等。后世给这位作曲家的定义很多,西方现代音乐之父,复调音乐大师。

三、复调音乐

复调音乐作品在早期多用以格里高利圣咏为基础的奥尔加农来创作,技法上运用平行、斜行、反向等方式发展旋律,节奏模式在此时也逐渐被重视,经过发展迪斯坎图斯形式和福布尔东形式的创作技法后,到巴洛克时期创作水平达到复调音乐的顶峰。开始出现新型创作技法。

这个时期的复调写作注重强调通奏低音的重要性,低音围绕性很强,通奏低音也被成为数字低音,简单解释就是大提琴和羽管键琴合起来的声部,低音声部从乐曲开头到结尾都是独立旋律线条,创造高低两端的声部旋律线条感,类似于现今的主调音乐。

这个时期还衍生出新的复调写作技法-赋格,即以一个主要题材为发展方向,与主题形成对位关系的对题,主题与对题可不断出现在不同声部,这样不停的交替,相互呼应,达到强调主题的目的,这种创作手法加深了复调织体声部独立感。功不可没的作曲家就是巴赫,他在十二平均律中共有四十多首赋格曲。后来的奏鸣曲写作技法也喜欢运用赋格写作形式,用以强调说明主旋律。复调音乐虽然在之后很长时间都没有走上音乐的舞台,但总在无形中出现于作曲家的音乐创作上。

四、对后世的影响

对我们来说,对巴洛克音乐可能会感觉枯燥乏味,昏昏欲睡,但深入了解会发觉,它会有很多深层次的一面让你欲罢不能。科学家曾研究,这个时期的音乐拍速度大体与人的心跳频率一致,这种缓慢舒缓的旋律特点能让人很快平复情绪,更有研究说它能提高人的记忆力,不管怎么说,在音乐发展的道路上,这个时期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今后还将继续。

参考文献:

[1]朱秋华著 《西方音乐史》.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2-12-1

[2]林华 叶思敏 《复调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08

[3]钱仁康 《西方音乐史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4]张洪岛 《欧洲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音乐表现巴洛克结构
华丽巴洛克/莹润光泽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技巧和音乐表现的平衡
技巧和音乐表现的平衡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的音乐分析与演奏研究
巴洛克时期的亨德尔
miumiu艳遇巴洛克
半包围结构
巴洛克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