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铸剑>眉间尺的人物形象

2017-05-13 00:08赖诗韵
魅力中国 2017年2期
关键词:铸剑

赖诗韵

摘要:鲁迅先生的《铸剑》是一篇以眉间尺为父复仇为主题的文章。眉间尺作为主要人物之一,他矛盾的性格以及存在着迟疑的复仇行动都值得我们进一步解读。而若要更深层次的了解眉间尺这个人物,我们也应该对文章中的另外一个主要人物黑色人进行解读。

关键词:《铸剑》;眉间尺;黑色人

鲁迅先生在《致徐懋庸》中提过《铸剑》的来源:“《铸剑》的出典,现在完全忘记了,只记得原文大约二三百字,我是只给铺排,没有改动的。也许是见于唐宋类书或地理志上(那里的“三王冢”条下),不过简直没法查。”尽管鲁迅先生已经不记得这个故事的来源,但仍然可以得知,这个故事历史悠久,鲁迅先生对其并没有进行太大的改动。又在鲁迅先生的《致增田涉》中,可知《铸剑》是鲁迅先生自认为写得比较认真而非油滑的小说,也是其“复仇”思想的一个延伸发展。由短短的两三百字扩展到近万字并且是认真写作的作品,这其中所蕴含的关于复仇思想等等的内涵必是值得我们深究的。在此便从浅析眉间尺这一人物入手吧。

本文原题为《眉间尺》,虽然会有人认为后文出现的黑色人才是本文的主人公,但无论如何,眉间尺不可否认的都是本文比较重要的一个人物形象。

文章一开始,描写的是眉间尺杀鼠的场景。眉间尺想捉住这只让他发烦的老鼠并将它杀死,在这个过程中,他看着被困在水瓮里挣扎的老鼠,突然觉得它可怜,并用芦干让它爬上来一点;而看到老鼠丑陋的样子又憎恨地把它按到水里让它赶紧淹死。等到老鼠终于快死的时候,他把它从水瓮里夹了出来;老鼠快要活过来准备跑走时,眉间尺终于一脚把它踩死了。眉间尺在杀死老鼠的过程中却也在不断地救它,在它死后还觉得它可怜,这体现出眉间尺对老鼠似乎还存在着一点“善意”。

再看后面。眉间尺得知自己的身世,知道自己的仇人是大王后,他决意改变他这令母亲担心的优柔的性情,踏上向大王复仇的道路。看到大王时他便坚决的想要用他的剑杀死大王。这一系列的举动看似很坚决,然而在即将踏上复仇之路的那个晚上,他辗转难眠;在刺杀大王的时候顾虑重重,既担心伤了无辜的群众,又害怕踏伤围观的儿童,被干瘪脸少年一搅和,便束手无策暴露了自己的身份。

眉间尺看似心意已决,然而在刺杀大王的过程中还有软弱的一面,优柔的性情没有完全改变,这在细枝末节的地方影响着他的行动。眉间尺作为一个十六岁的涉世未深没有斗争经验的少年,不可避免的他的斗争思想会不够成熟坚定,行动也不够果断。

老鼠和大王二者对于眉间尺来说,都是作为一个“恶”的形象所存在。眉间尺在与“老鼠”这一恶的形象“斗争”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点“善意”,这是因为老鼠虽“恶”,但对于眉间尺来说它却是一个弱者;他杀死了老鼠,虽然它是恶的,但似乎总有那么一点不是很理直气壮,老鼠作为一个弱者在面临死亡时的挣扎激发了眉间尺的同情心理。而眉间尺在刺杀大王的过程中,虽不是十分的果断,但并不像面对老鼠时还存有“善意”;相反的大王对于眉间尺来说是一个强者,眉间尺向王复仇,体现出的是一种无畏的斗争精神,是一件庄重的充满正义的事情,因此眉间尺对大王毫无同情心理,一心只想向其复仇。眉间尺对待这二者的不同,也恰是正常的人性所在。眉间尺对待老鼠的“善”,在复仇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顾虑迟疑,都是他矛盾性格的体现,而这样的矛盾性格,也是正常的人性所在。眉间尺作为一个复仇者,他性格中存在着的正常的“人性”的矛盾使得他的复仇之路注定不会顺利,甚至于要依托他人才能完成。

最后眉间尺完成复仇,成功把大王杀死,也正是依靠黑色人的帮助。想要進一步了解眉间尺的人物形象,我们也应该分析一下黑色人这一人物。

当眉间尺问到黑色人为何要助他报仇时,黑色人这样解释:“我一向认识你的父亲,也如一向认识你一样。但我要报仇,却并不为此······你还不知道么,我怎么地善于报仇。你的就是我的;他也就是我。我的魂灵上是有这么多的,人我所加的伤,我已经憎恶了我自己!”

黑色人要报的不是个人的仇,他并不为了什么个人的原因去向大王报仇。他的报仇,更像是一种使命,他仿佛就是为报仇而生,而他报仇的对象,是这个世界上最恶的事物——亦就是最贪婪残暴的社会上危害最大的王。他有勇有谋,没有任何犹豫,也不需要担心什么,他唯一想的也只需要想的就是报仇。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他不惜自刎只为能和王做最后的殊死搏斗,以确保能够彻底地杀死王。

鲁迅先生在《摩罗诗力说》中推崇“立意在反抗,旨归在动作”的摩罗精神。黑色人正是这样一个具有摩罗精神的人物,他更像是一个理想化的人物,它既带有尼采式的超人哲学的思想,又拥有墨子的为民效命的情怀。

根据鲁迅先生所说的《铸剑》这个故事的来源,我们不难发现这个故事是来源于《搜神记》中“三王墓”小说。在这个小说中,相助眉间尺这一形象报仇的是“客”,是一个泛指的敬称,但是鲁迅先生却把他称呼为“黑色人”,这其中的意味似乎也可以进行一番探究。

黑色于鲁迅而言似乎是有着不一样的象征意义的,一般是反抗者、精神界战士的象征。他的小说第一次出现黑色的象征性形象是在《药》的结尾。夏大妈在给瑜儿上坟的时候,看到“一只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那乌鸦张开两翅,一挫身,直向着远远的天空,箭也似的飞去了”。在坟场看见乌鸦,这样的场景看似阴冷,但实际上却也透露出一种勃发奋起的力量。原本铁铸一般站着的乌鸦“哑”的一声大叫打破了孤寂直指天空远处,这样的乌鸦是有一种“神”在的——这种精神气质象征着革命者夏瑜的精神永存。鲁迅先生在这黑色的乌鸦身上寄托了革命者的精神。同样的,在这篇文章当中把“客”称呼为黑色人,突出了黑色人的复仇精神,也让黑色人这个形象更加的理想化。

眉间尺和黑色人相比,眉间尺更像是一个现实中的复仇者,虽然拥有一颗坚定复仇的心,但是也会拥有人性中矛盾脆弱的一部分。黑色人则更像是一个理想化的复仇者,可以抛弃与生俱来的软弱和犹豫,忘却对生的执着和对死的恐惧,只为复仇而活,不惜一切代价去达成自己“复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白冰.鲁迅小说杂文散文全集·铸剑.[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

[2刘恋.<铸剑>的人物形象解析.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月,第29卷第2期

[3]白帆.虚无现实中的复仇——浅析<铸剑>中的人物及其思想.沧桑,2007年3月,168-169

[4]张兵.<铸剑>的文化解读.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104-120

[5]谢昭新.乌鸦 枣树 黑色人——鲁迅作品中的色彩象征.贵州社会科学.1996年6月,57-61

猜你喜欢
铸剑
对于复仇精神不同程度的消解
《铸剑》:在含混中失落的意义
从《铸剑》再看鲁迅之“复仇”与“鬼气”
老铸剑师的秘诀
论《铸剑》的复仇母题
以剑铸“剑”
鲁迅《铸剑》中被解构的复仇者形象
小说《铸剑》中意象的融合
毛腊生:用砂子为国“铸剑”
鲁迅与茅盾历史小说的叙事学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