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联网+”条件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2017-05-13 11:11王萌萌郭跃军
学理论·下 2017年4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互联网+互联网

王萌萌+郭跃军

摘 要:2015年,《咬文嚼字》杂志发布了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互联网+”排行第二。而在高校意识形态的建设中,互联网早已成了主战场,在这个主战场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以及社会思潮都影响着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互联网+”为人们获取信息以及发表言论提供了新的途径。但是,网络上一些不良信息、错误思想也加大了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难度。因此,在“互联网+”的条件下,能否做好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到高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不仅是关系到高校培养人才的问题,也是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前途以及长治久安的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意识形态;建设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4-0222-02

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网络已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要阵地。因此,加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一、“互联网+”构建高校意识形态斗争新战场

高校是知识分子的聚集地,“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使互联网与教育相结合,形成以互联网为主要工具的教学活动。网络给我们教学带来方便,也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新战场。

(一)“互联网+”条件下,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状况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目前,网民还是主要以青年为主,高校学子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一直是我国关注的重点问题。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和自由性的特点,加上大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兴趣和接受的能力,容易受到错误思想以及西方价值观的影响。据报道,目前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渠道,因此高校的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着来自社会和西方的挑战,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也受到冲击,甚至还有淡化的倾向。

(二)“互联网+”条件下,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特征

“互联网+”颠覆了传统的高校意识形态的建构方式, “意识形态的传播从来就是媒体传播,自然也是新媒体传播的重要内容”[1]。网络呈现出了新的传播属性和传播方式,使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展现出新的特点。

互联网打破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的单一性,成为最新、最快、最有影响力的传播媒介。汤普森说:“现代社会中的意识形态分析,必须把大众传播的性质与影响放在核心位置,虽然大众传播不是意识形态运作的唯一场所。”[2]从这个层面来说,互联网确实显示出了它的优越性,成为意识形态建构与传播的重要载体。

“互联网+”条件下,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场所具有了自由性、开放性和扩大性的特点,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更为广阔、更加开放的平台。互联网也使得意识形态具有多样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政府的管理和控制,任何国家、组织、个人的观点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阐述,所以互联网便是这些思想和言论的聚集地。

(三)“互联网+”条件下,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意义

习近平同志强调:“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权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3]所以,加强高校的意识形态建设,直接影响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关系到整个国家和党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安定团结。

首先,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保障。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社会主义是高校必须坚持的方向。当今,为了了解世界、开阔视野,高校不再是封闭办学,而是不断加强对外交流。然而,一些敌对势力便会利用这一条件对我国高校的师生灌输西方文化。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巩固思想防线,才能促进高校的深化改革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其次,加強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是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质量的有力保证。高校是人和社会主义事业之间的一座重要的桥梁,只有在高校中对人进行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培养,使其不仅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而且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仰,才能确保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

二、“互联网+”条件下,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面临新挑战

(一)互联网强烈冲击了高校意识形态的建设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人们自由地发表言论、接受信息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同时,各种有害信息也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使高校的意识形态建设受到了威胁。“网络打破了传统媒体对话语权的垄断,对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和引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4],以往的书刊、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易于控制,信息需要审核才能被传播,确保了正确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而网络的自由性、开放性、兼容性使得各种信息都在网上肆意泛滥。大学生的心智和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缺乏对网络信息和言论的辨别能力,这些因素造成了高校的意识形态建设受到严重的冲击。

(二)互联网使东西方文化思想冲突更为明显,对高校意识形态的抵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习近平同志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5]。只有筑起牢固的思想防线,才能有效地防止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文化思想,形成了不同的意识形态,这样必然会造成冲突,西方敌对势力则利用互联网宣扬自己的价值观,对其他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思想上的侵略,对高校师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此,高校要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感。

三、“互联网+”条件下,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对策

“意识形态不仅仅是统治阶级的信仰和统治合理性的理论依据,更重要的是它具有维护国家政治制度的功能”[6]。所以要加强和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制定出相应的对策,确保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

(一)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完善高校的领导机制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在高校意识形态的建设中,必须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能力,牢牢把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注重高校里领导班子以及干部队伍的建设,全面深化马克思主义思想,培育出大批优秀的思想工作者。严格管理校园网络,构建高校安全的网络运行机制。高校各个部门在党委的带领下,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在互联网这种“世界视野”下,维护好高校的意识形态安全。

(二)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校园文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面对开放的国际环境,各国的思想不断融合交流,文化呈现出越来越多元化的趋势,我国必须有坚定的思想信仰防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社会的整体凝聚力。所以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做好校园文化建设。

除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外,还要抓好思想文化建设。首先,要正确对待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挖掘其包含的意识形态资源,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次,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真正内化于心。最后,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在高校中的研究,尤其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保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指导地位。

(三)加强对高校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建设中的舆论引导和监督管理

网络是获取信息、引导舆论和宣传意识形态的新途径,所以高校必须主动占据互联网这个阵地,掌握主动权。建立一支既思想觉悟高,又熟悉计算机网络的人才队伍,在网络上加大高校主流意识的宣传力度。第一,认识到在高校中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重要性,抢占制高点,加强信息资源的建设。第二,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在网络上的教育和宣传,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网络化,用科学理论引导网络意识形态的建设。第三,必须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监管工作,实施建设和管理并行的原则。杜绝危害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事件发生。第四,对网络的舆论加以引导,对信息加以辨别,发现一些有倾向性的问题及时消灭,保证网络意识形态的纯洁性。

四、结语

在“互联网+”的时代下,西方强国利用互联网推行“数字霸权”和價值观渗透,我们面临的战争是信息化战争,思想政治工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7]。高校的意识形态建设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重要的一部分,是党的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引导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确保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余源培.新媒体与意识形态建设[J].河北学刊,2013 (1).

[2][英]约翰·汤普森.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M].高,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葛晨光.网络发展与高校意识形态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1).

[5]习近平.把思想宣传工作做得更好[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6]田改伟.试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J].政治学研究,2005(1).

[7]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解读[N].解放军报,2014-11-24.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互联网+互联网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