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探究

2017-05-13 11:28黎欢
学理论·下 2017年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欠发达地区实现路径

黎欢

摘 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长期而艰巨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国内外局势复杂多变的时代,在我国社会深刻转型的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显得格外重要。欠发达地区因经济发展落后、教育设施薄弱和交通相对闭塞等客观因素制约着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正因如此,推进欠发达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更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性。通过剖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欠发达地区面临的诸多困境,旨在提出行而有效的实施路径,从而使其笼罩在理论光芒之中。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欠发达地区;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4-0032-02

近年來,随着改革开放的纵向深入和我国社会的深刻转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质量、水平和效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党的十七大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在基本内涵与基本特点、必要性与重要性、基本历程与基本经验、传播载体与实现路径等方面成果颇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得以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不竭动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的内在要求。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整体上呈现出几个特点:一是党中央和各级党组织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逐步增强;二是城市及城市周边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力度和普及效果明显提升;三是农村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普及程度与宣传力度相对滞后。欠发达地区的自身条件制约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但没有欠发达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众化的战略目标。

一、欠发达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性与必要性

在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点和难点是政府主导下欠发达地区人们主体性的发挥。因此,推进欠发达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现实性和必要性。

强化人们的思想政治意识,有利于保证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方向,营造和谐的经济发展环境,有助于调动欠发达地区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还有益于抵制欠发达地区的不良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的乡风文明氛围。由此可见,欠发达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党和国家的战略任务,也是该地区人们脱贫致富的客观要求。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仅凭国家和社会的援助,则只能缓解欠发达地区的一时之急。若想早日步入脱贫致富的行列,欠发达地区的人们只能依托当地有利条件,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出特色产业。此外,人们依靠科学理论,寻求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最佳平衡点,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不同阶层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趋于复杂化,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同一区域的人们因文化水平程度、家庭经济情况等方面的差异致使收入差距较大。长此以往,欠发达地区的基层群众易被边缘化,导致人们社会心理失衡。因此,要进一步推进欠发达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协调多方利益关系,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和谐发展。

二、欠发达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困境

(一)历史遗留思想残余对人民群众思想观念产生不良影响

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残余和封建宗族势力在欠发达地区仍有深刻的社会影响,封建迷信等落后文化在欠发达地区肆意横行,求神拜佛、算命祈福等迷信活动屡禁不止。加之城市“黄、毒、赌”等不良风气流向农村,严重侵蚀人们思想。长期以来,因部分干部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认识不深,相关部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泛化,致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认识出现偏差。这些思想的存在严重阻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

(二)市场经济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挑战

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的存在,造成我国的贫富不均、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生活水平的悬殊造成部分人幸福感缺失、心理不平衡,产生“相对剥夺感”;市场经济负面影响所带来的奢靡主义、功利主义等非马克思主义或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严重冲击着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这给欠发达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负面影响。

(三)群众文化水平偏低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挑战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其严谨的逻辑和晦涩的语言则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具有一定的文化功底。但欠发达地区因经济发展滞后、教育设施薄弱、地理位置偏僻、交通相对闭塞等客观条件,致使人们生活圈子狭小,接受新事物、新思想能力较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上述客观因素决定了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这便极大制约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解、接受和掌握的能力。在欠发达地区,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知之甚少,或是漠不关心。换言之,马克思主义在欠发达地区的基础极其薄弱,且尚未占领人们的思想阵地和欠发达地区的文化阵地。这便意味着在欠发达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道路极其坎坷。

(四)基层干部工作能力弱化

长期以来,部分基层干部认为主要工作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长期忽视自身和群众的思想建设。加之,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人们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念呈现复杂性、多元化特点。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导致部分干部信仰模糊。此外,基层的理论宣传队伍则向兼职化发展,或领导干部兼任,或临时聘用。这样一来,兼职的理论宣传工作者缺乏必备的知识储备和传播技巧,导致欠发达地区理论宣传队伍参差不齐,弱化了欠发达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五)普及内容陈旧、宣传方式简单,降低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

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单调,理论内容难以与时俱进,欠发达地区的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感到失望。理论宣传工作者并未从人们的现实问题着手,并未从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人们现实问题的方法入手,而是单纯地停留在“为宣传而宣传”的层面上。除此之外,宣传形式过于简单,拘泥于发文件、提口号等简单说教,难以充分地发挥电视、广播、网络等信息化媒介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作用,严重影响欠发达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

三、欠发达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

推进欠发达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历史任务,是一项需要政府、社会与公众协同配合的系统工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道路上遍布荆棘,但我们要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解放思想的工作作风,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和以人为本的准则,找到一条通往光明的康庄大道。

(一)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加大欠发达地区扶贫脱贫力度

经济发展是解決欠发达地区人们精神贫瘠的重要手段。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的人们才能迈入小康社会;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才能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没有经济发展这一座桥,哪能使欠发达地区的人们渡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条宽阔的河。这恰如毛泽东所讲:“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1]139

(二)纠正群众错误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2]。没有正确思想的引领,经济再发达、交通再便利恐怕亦无济于事。目前我国正处于大变革时期,新事物、新思想、新情况层出不穷。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欠发达地区所出现的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绝非偶然。倘若不及时用马克思主义引导其步入思想正轨,人们则会陷入思想混乱和信仰模糊的困境。因而,及时纠正人们的错误思想显得尤为必要。一方面,要积极宣传党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使人们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另一方面,开展先进人物示范教育,请当地的英雄人物、道德模范、致富代表等讲述自身经历或致富经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加强基层干部学习力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基层干部是党、国家与基层群众的重要联结点。党和国家通过基层干部将战略决策与惠农政策传递给基层群众,而基层群众通过基层干部向上级部门反映自身的利益需求。由此可见,基层干部在欠发达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不仅具有先锋模范作用,而且还具有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基层干部学习力度,提高其理论素养,不仅可以身体力行地践行马克思主义,还可以保证欠发达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效性与方向性。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欠发达地区生根、发芽,才能绽放出理论之光。

(四)满足群众利益需求,促进理论的物质转化

用科学理论武装人们头脑只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一步,而不是终极目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终目的在于人们用科学理论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创造出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3]。因此,欠发达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佳契合点则是人们所关注的现实问题。只有解决人们的现实问题,满足人们的现实需要,群众才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1]137。此外,人们在实践中促进理论的物质转化,不仅能促进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还能促进人们思想极大解放、境界极大提高,并最终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五)创新理论内容与传播方式,把握欠发达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4]。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大众化,还应包括基于时代变化所形成的新思想、新理论的大众化。这不仅要积极发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引导作用,还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示范教育,培育欠发达地区人们依靠科技和教育发展经济的理念[5]。另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需求,采取差异化的传播策略;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宣传方式,实行双向互动交流的理论传播方式;还要采取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示范教育与常规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渗透性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韩振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551.

[3]孙熙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个重要环节[J].思想教育研究,2008(10).

[4]徐志宏,秦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68.

[5]翟坤周.构建“十二五”时期我国农民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2).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欠发达地区实现路径
农村文化事业建设要抓住哪几个关键点
“互联网+”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
“营改增”试点对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影响分析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马克思主义早期大众化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
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研究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