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6+1”课堂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和思考
——以导体的电阻的教学为例

2017-05-12 09:58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华侨中学529100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导体导学电阻率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华侨中学(529100)

叶永强●



高效“6+1”课堂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和思考
——以导体的电阻的教学为例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华侨中学(529100)

叶永强●

高效课堂的含义是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主动的学习,在单位时间内高质量地、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课堂,课堂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效益.如何实施高效的课堂?河北精英中学校长李金池先生创立了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引起教育界关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是如何操作的?以人教版导体的电阻一课为例进行阐述,尝试用学习金字塔理论解释这种教学模式能实现高效的依据.

高效课堂;高效“6+1”课堂模式;学习金字塔理论

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由河北精英中学校长李金池先生创立,它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笔者有幸到河北精英中学听课学习,深受启发,萌生了实践这种教学模式的冲动和思考.

一、什么是高效课堂呢?

有关高效课堂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一、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主动的学习,在单位时间内高质量地、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二、在有效的时空里采用恰当的策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获取有效的知识和能力.三,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的发展.四,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效益的课堂.

综合上述,高效课堂,是指学生在三维教学目标方面,获得更加全面、更加协调、以及更加持续地发展,教师通过少的教学投入使得学生获得多的教学收入,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发展价值能够得到全面实现的课堂.

如何实现高效课堂?李金池先生提出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引用李金池先生的论述,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简介如下.

(一)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

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准确把握课程目标、课程标准,综合利用课程资源的前提下,以集体备课为保证,每节课以“导学提纲”,和“限时练习”为基础,按照“导-思-议-展-评-检+练”6个课堂教学环节加上1个课后练的严格程序,开展课堂和课堂延伸教学;它是一种能切实落实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堂角色地位,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益的新课堂教学模式.

(二)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

(1)导—课堂引导(3分钟):“导”是根据“导学提纲”中“导”环节规定的内容引导课堂.“导”包括“导入”和“导学”,即由教师从旧课、旧知导入新课、新知;引导本节课堂学习要点、学习方法.

(2)思—自主思考学习(13分钟):“思”是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看书、阅读导学提纲实行自主学习.自学的形式应多样,可以是读课文、做例题、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等.“思”这个环节是一堂课的基础环节,一般要给它十几分钟,要求学生认真地看书,独立地思考,深入地钻研.教师巡视课堂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学情,确保每一个学生精力都要高度集中,紧张、高效地实施自学.

(3)议—小组合作学习议论(7分钟):“议”是根据导学提纲规定的“议”的内容,小组交流、分享自主学习成果,小组合作解决疑难困惑.小组合作学习是近年来各地教育工作者所创造的高效课堂的共同特征,都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小组讨论这个环节.没有小组讨论的课堂,往往难以激活学生的思维,难以挑逗起学生的兴奋点,难以保证课堂的高效.在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的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学生全部站起来进行讨论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互帮互助,激活思维,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展——激情展示(7分钟):小组讨论之后,要进入展示环节,或口头表达,或到黑板上演.在此过程中,为了课堂井然有序地进行,学生在发表意见时,需举手并站起来说“我展示”,当同组组员有不同意见补充时,需举手并站起来说“我补充”,当学生们对发言学生的观点持怀疑态度则可说“我质疑”,然后大胆发表意见.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的诱导、激赏、肯定,调动起学生探究的激情,启发和鼓励他们大胆地质疑、挑战、补充、完善.

“展示”的目的是通过问题展示,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和讨论中存在的疑点、误点和盲点,然后让学生八仙过海,各出奇招,群起而围歼之,也让更多的同学获取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5)评—点评精讲(7分钟):“评”是按照导学提纲中“评”环节规定的内容进行精讲、拓展、点睛、形成结论;整体梳理,形成知识网络.要求:精讲内容为知识网络、规律,知识重点、难点,学习思路、方法,精讲重难点、易混点,精讲思路、方法和规律;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能会的不讲,与本堂课教学内容无关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还是不能会的不讲.精讲语言要简洁、明确;精讲载体为屏幕、板书、教学语言.

(6)检—检测反馈(3分钟):“检”是根据导学提纲中“检”环节规定的内容,检验学生当堂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检验知识、方法的掌握情况,检验学习效果.方式是及时练习,及时问答.

(7)练一一巩固迁移、学以致用(40分钟或80分钟):本环节主要是在课堂外进行演练实践.学生要通过多种形式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常用的方式是做理论联系实际考点的习题测验,目的是让学生从学会理解知识点到应用到实际习题中,这也是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学习目的所要“走”的“最后一步”.

综上所述,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课堂教学中的6个环节,即“6+1”模式中的“6”,包括“导”、“思”、“议”、“展”、“评”、“检”;第二部分是“练”,即“6+1”模式中的“1”,它是每天对应安排一节自习课对当天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巩固、迁移、拓展的“限时练习”.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导体的电阻》的教学为例,笔者尝试高效“6+1”课堂的教学模式,下面是上课时用过的导学提纲.

二、《导体的电阻》的导学提纲

【学习目标】

1.掌握电阻定律及电阻率的物理意义,并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2.通过类比,培养学生分析解决三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科学研究方法

3.通过从猜想→研究方法→实验操作等一系列探索过程,使学生掌握如何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应用电阻定律;难点:理解电阻率.

【学习过程】

(一)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

[自主学习]影响电阻的因素有哪些?图1给出了一种研究方法,以电阻a为参考,b仅长一些、c仅横截面大一些、d仅材料不同.依次在AB间接入b、c、d电阻,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你可获得哪些结论?这是一种什么研究方法?

[要点提炼]1.在横截面积、材料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____.

2.在长度、材料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成____.

3.在长度、在横截面积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与制成导体的材料____.

[合作学习]今有n个长度为l,横截面积为S0,电阻为R0的导体,将它们串联起来.证明:总电阻R与R0与它们的长度成正比.

今有n个长度为l,横截面积为S0,电阻为R0的导体,将它们并联起来.证明:总电阻R与R0与它们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二)导体的电阻

[自主学习](1)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与它的成正比,与它的成反比;导体电阻还与构成它的有关.

[合作学习]1.观察课本表格,回答:不同导体材料的电阻率是否相同?纯净金属与合金哪种材料的电阻率大?

2.在测量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试验中,得到了图2所示图线,此过程钨丝的形状并无明显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电阻明显变化了呢?

(1)ρ表示材料的电阻率,单位是:欧姆·米,符号:.其大小与导体的形状、大小无关,与和有关.

(2)l表示沿方向导体的长度;S表示于电流方向导体的横截面积.

(三)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合作学习](1)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可用于制造电阻温度计)

(2)半导体和绝缘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较大,可用于制做热敏电阻)

(3)有些合金(如锰铜、镍铜)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可用来制做电阻)

(4)当温度降低到附近时,某些材料的电阻率突然减小到零成为超导体

(四)课堂小结

2.方法小结: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实验探究过程:观察猜想—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结论实验

1.如图3所示,P是一个表面镶有很薄电热膜的长陶瓷管,其长度为L,直径为D,镀膜的厚度为d,管两端有导电金属箍M、N.现把它接入电路中,测得它两端电压为U,通过它的电流为I,则金属膜的电阻为多少?镀膜材料电阻率为多少?

2.目前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很高,要求里面的各种电子元件都微型化,集成度越高,电子元件越微型化、越小.图4中R1和R2是两个材料相同、厚度相同、表面为正方形的导体,但R2的尺寸远远小于R1的尺寸.通过两导体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则关于这两个导体的电阻R1、R2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R1>R2B.R1

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内容学生在“思”的环节完成;合作学习的内容学生在“议”的环节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展”环节学生展示解答的思路和解答结果,并相互提出质疑.“评”的环节是课堂小结部分的内容.高效“6+1”课堂学生的角色重点在“思”“议”“展”的环节.

课后访谈了部分学生,他们说出真实的感受:

学生1:“思”的环节,我们通读课本,用笔圈点勾画,然后合上书,做导学提纲,不仅提升的效果,也集中了我的注意力.

学生2:“导”的环节,老师展示的图片很有趣,引发了我对这节课的好奇心.

学生3:“议”的环节,组长对我有很大帮助,我原来不懂的,议论后我学会了.

学生4:“展”的环节,我获得回答展示的机会,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被老师肯定和表扬,非常开心,感受道学习成功的喜悦.

高效“6+1”课堂为什么可以实现高效?笔者尝试从建构主义学习金字塔理论来解释.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在学习金字塔塔尖,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24小时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第七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学习金字塔理论虽然是研究教学方法的,但方法优化的背后却潜藏着人认知的一般规律.

三、什么是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专家,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只是一种关于某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解释或假设,并不是解释现实世界的“绝对参照”,不意味着终极答案,随着社会的发展,肯定还会有更真实的解释.知识只能由学生自己来建构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通过特定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过程,来赋予知识以意义.这种意义带有个性化色彩,并以此为基础建构新的知识.外部信息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其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在这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这种改变和意义的获取难以用“搬运或灌输”的方式获得.

意义的建构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教学活动要围绕这种最终目标来进行.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意义的建构,教师教过 ≠ 学生学过.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

学习金字塔基座底部的方法何以能高效?原因有几点: 1、主动思考、创造;多感官参与;多维视角刺激;2、思考和实践体验紧密联系;3、积极的学习情感,适合意义的建构,知识牢固、灵活.然而被动接收信息,难以完成意义的建构 ,知识是僵硬的,容易淡忘.

综上所述,高效“6+1”课堂的“导”“思”“议”“展”“评”“检”“练”七个环节吻合学习金字塔基座底部的方法,所以能实现高效教学.

[1]张姗.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河北师范大学

G632

B

1008-0333(2017)12-0052-03

猜你喜欢
导体导学电阻率
基于防腐层电阻率的埋地管道防腐层退化规律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应用自适应交叉近似算法快速计算导体RCS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三维电阻率成像与高聚物注浆在水闸加固中的应用
随钻电阻率测井的固定探测深度合成方法
海洋可控源电磁场视电阻率计算方法
悬链式交联中大截面导体的连接器技术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