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邳州市运河中学()(221300)
沙向丽●
高中生物课堂迷思概念教学策略
江苏省邳州市运河中学()(221300)
沙向丽●
生物迷思概念在人的意识里更深蒂固,受这些概念影响学生很难接受、理解正确的生物概念,对于现实生活中生物知识的认识与科学概念存在很大差异.在生物教学中利用迷思概念教学,要讲究方式、方法,通过激发知识冲突、实验验证、联系实际等方法,可为学生拨开迷雾,使其正确的、准确的掌握生物概念.
生物教学;迷思概念;激发冲突;实验;联系实际
生物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些概念、定义,学生感觉知识点很好理解,甚至在大众认知中也是这样的;但是真正理解生物学概念本质还是有难度的,这是因为大众的认识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错误,与科学的生物概念不一致,导致学生在头脑中已经留下的浅层认知与真正的生物学概念本质是不吻合的,甚至是相悖!那么,如何利用生物课堂的迷思概念促进生物教学效率的提升,是本文要研究的重点.
生物教学中有很多知识大家都认为应当是这样的,实际上科学的概念却是那样的,例如基因的自由组合教学中,很多学生会认为基因的自由组合就是基因重组,只是名字不一样而已;凡是绿色的植物都要进行光合作用,在晚上因为没有阳光所有植物都不会有光合作用等,对这些迷思概念想当然的理解致使学生很难接受新知识,那么教学中教师要如何做呢?
教学中结合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推导,先推翻学生知识认知中的错误思想,再重组新的、正确的生物概念.以基因的自由组合概念的认知为例,先通过多媒体、语言描述等向学生较为直观的展示基因的自由组合,让学生结合对生物现象的理解推导基因组合定律,然后再对推导的内容进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引导学生对正确的概念进行理解、背诵,学生很容易就识记住概念,很多教师也以为学生熟练掌握了自由组合实质.不过,若将自由组合概念与两对性状遗传图解过程联系起来,学生对概念中的自由组合与头脑中有关数学的组合就会产生知识冲突.比如:
基因自由组合实质发生在哪一步?很多学生认为环节②就是自由组合,实际上环节②是学生头脑中数学意义上的组合,而环节①才是自由组合概念的实质.所以利用迷思概念引发的知识冲突,可以使学生更全面的理解科学概念本质.
生物实验往往能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生物现象,从而纠正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迷思概念.例如“光合作用”的概念学习中,针对学生形形色色的迷思概念,应用概念讲解知识最能解决问题.例如,海尔蒙特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含有叶绿素的植物营养只有一部分来自土壤,更多的是来自阳光、水和空气,这也推导出“光合作用”的主要条件: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含有叶绿素的植物只有在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又如“普利斯特利实验”,蜡烛和小白鼠的生存状况,证明了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再如,利用天竺葵证明叶绿体、光和二氧化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刻的认识到科学概念的正确性.如光合作用学习中,学生往往会忽略叶绿体在“光合作用” 中作用,认为“光合作用”有光和二氧化碳就足够了,在天竺葵的实验中,植物叶片的白色部分能够帮学生解开迷雾,使其认识到光合作用要在含有叶绿素的植物上才能发生.教学中如不能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可能会一直影响学生对正确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因此,结合实验解决学生对一些“边缘”生物迷思概念的认知,是有效的促进生物教学的手段.
生物学与生命、健康、疾病等息息相关,对于生物的学习联系实际破解学生的迷思概念是最佳途径,例如,高中生物必修二中学习的“关注人类遗传病”,什么病遗传,什么病不遗传,对于学生而言是个很模糊的概念,有很多学生会将遗传病、传染病的概念混为一谈,也有学生认为只要是严重的病都会遗传,结合实际生活中遗传病的防治,引导学生逐步的理解遗传病和传染病的区别,引导他们正确的掌握遗传病的概念.例如乙型肝炎到底是遗传病还是传染病,很多学生都分不清,通过社会实践、联系生活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使其对生物知识产生探索求真的意识,对生物概念的掌握更科学、更准确.又如,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本书包括很多知识概念,若想较好地理解这些概念,需要多联系生活实际.比如在“内环境与稳态”,突然出现许多陌生的概念,比如内环境、稳态、渗透压及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还有多种激素如抗利尿激素等,如何让学生识记并能透彻理解这些名词概念,可以通过多联系自身实际进行概念突破教学.例如,对“内环境”概念的学习,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身体结构,认识:内环境就是体内环境吗?其中“内”相对于什么而言?“内环境”又称为“细胞外液”,其中“外”相对于什么而言?体内所有成分都是内环境成分吗?通过结合实际教学,学生就能明白这些迷思概念,而且也能很好地应用这些概念.
生物课堂的迷思概念往往在学生的思想中根深蒂固,要改变其对知识原有的印象,使其接受与科学概念一致的概念,就需要让学生认清迷思概念错误之处,采用知识冲突、实验、联系实际等方法,再结合其他教学手段,将能获得更大的成效.
【备注:本文为徐州市2016年度教师个人课题《高中生物“学讲”课堂中“迷思概念转变”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为:G160347】
[1]徐建,先“破”后“立”——谈高中生物迷思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J],中学生物学,2014(12):7-8
G632
B
1008-0333(2017)12-009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