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福兰
数学练习是教师有目的、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巩固、运用知识的有效途径,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的指导下,教师恰当地使用数学课程资源,根据教学内容,基于学生的生活、游戏、实践、探究,设计各种趣味练习,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生活性——增强情感体验
《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增进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因此,教师设计的趣味性练习,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中挖掘练习题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机械、枯燥、严肃的数学知识传授为亲切、形象、生动的数学体验。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商店里的铅笔每支1元,圆珠笔每支2元,毛笔每支5元,钢笔每支8元,妈妈给我10元钱,我可以买什么笔?买几支?怎么买?”然后让同桌间模拟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付钱、收钱和找钱的操作。学生的兴致很高,真实体验了购物的过程,迅速掌握知识。
二、游戏性——培养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正處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思维发展也不够稳定。如何在课堂上变机械枯燥的传统练习为高效生动的趣味练习?教师需要从学生爱玩游戏的特点入手。爱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做游戏可以满足学生好动爱玩的心理,使他们的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也能提高注意的紧张程度。在游戏中,学生始终能在愉快的气氛中保持高昂的情绪和对学习的极大兴趣。例如,教学完“1~9的表内乘法”后,教学进入复习练习阶段,笔者制作写上1~9各数的卡片发给每位学生,让他们去找朋友,要求两人的数拼在一起进行相乘,比比看谁更快说出答案。这样在游戏中练习,在练习中巩固、运用知识,学生会觉得非常有意思,比起直接由教师说数字让学生说答案更有效。
三、合作性——改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总体目标之一是要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开展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改变,也是培养学生具有现代社会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的需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合作学习更具有趣味性,让作业练习更具有合作性,使学生在合作练习中通过交流彼此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式和过程,互相讨论分析,优化学习方式,选择最好的学习方法。例如,在教学“克和千克的认识”一课,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合作完成的练习:四人小组里先估一估自己带来的物品有多重,再用合适的秤称一称,并做好记录,看看与自己估计的数字差多少。通过合作完成练习,学生之间不仅加强了交流,也提高了练习效果,培养了合作精神。
四、实践性——提高动手能力
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而他们的思维发展很大部分是从实践中得来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联系实际,善于设计实践性趣味练习,恰当地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就如数、量、比、折、剪、摆、拼、做等,通过手、眼、口、耳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教学完“图形的拼组”后,笔者布置了一个实践性作业:用七巧板拼一拼,看谁拼的图案最多最好看,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学生们纷纷拿出自己带来的七巧板,兴致勃勃地拼了起来,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图案。
五、探究性——激发好奇心理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创造。小学生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只有当学生对事物产生了好奇,才能引发思考,才有可能步入创造的境地。教学中,教师要致力于营造探究的学习氛围,创设探究情境,设计探究性趣味练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克和千克的认识”后,笔者要求学生回去找找重量大约为1克、10克、100克、1千克的物品;跟自己的父母先估一估1粒花生米、一颗鸡蛋、自己的书包有多重;猜一猜,1千克红枣里有多少颗,然后称一称、数一数。这样的作业不但家长喜欢,学生也觉得新奇有趣。
六、开放性——助推发散思维
《课程标准》要求,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且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应丰富多彩。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能一味地把教师的思路、教材的方法强加给学生,也不强求学生用统一的方法去思考、解决问题。教师设计开放性趣味练习,关注学生发散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开放性趣味练习,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不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更多参与的机会和体验成功的机会,更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例如,在教学完“10以内数的加减”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练习:(1)选择1、2、3、4、5、6、7这几个数填在括号内,使算式成立。( )+( )=( )+( )=( )+(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4<9,10-( )>5。因为答案不是唯一的,当一位学生说出一种答案时,马上就有学生说出另一种答案,他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自己的答案,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
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努力挖掘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喜新好奇、好胜心强的特点,设计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趣味性练习,使练习练到点子上,练到关键处,真正发挥练习的作用。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安市西洋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王彬 黄哲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