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锦华
美术教育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正确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他们的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深刻认识到:要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美术教学应以“情”感化学生,充分发挥学生情感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情感对美术教学的正面影响
美术教学必须要注重教与学两个关键因素。通常学生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的,该学习方式属于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不仅属于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学生的情感与意志发展的过程,还是形成艺术能力的过程。著名学者卡耐基觉得,学习不仅与智力密切相关,与情感之间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的。多名著名心理学家研究得出,一个人能否取得事业成功,智商占比20%,情商占比80%。由此可见,在学习过程中,情商是尤其重要的。
学生的情感会受到积极与消极两种因素影响,例如自卑、焦虑、绝望等属于消极因素,热情、自信、坚强等属于积极因素。一般来说,积极的学生不仅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面对学习上的困难也会努力克服,学习取得进步的可能性相当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将基本的美术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应当注意学生的情感表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避免、减少消极情感的影响。
二、利用积极的情感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一)构建良好平等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应当要让教师融入到学生当中,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看待问题,跟学生采用朋友式的相处方式。只要学生对老师产生好感,自然就会提起学习热情,就容易挖掘出自身的潜能。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个事例。
开学的第四节美术课,笔者刚走进五(3)教室,就听到班长汇报说:“老师,李竞宇没带成长袋。”笔者当下立即盯住李竞宇,怒火直升。“过来!”随着一声怒吼,把手拍向讲台桌。当时忘了手里还拿着红笔,红笔盖缺了一角,笔者愣了一下,想到自己也经常忘带红笔,批改作业时总向学生借,跟李竞宇还不是一样吗?
笔者有点惭愧,于是心平气和地问:“一个成长记录袋要多少钱呢?”“两块钱。”几个同学齐声说。笔者从包里掏出两块钱,递给李竞宇说:“我送你一个成长袋,趁现在还没上课赶快去小卖部买一个。”他傻傻地看着,怎么也不敢拿。最后是欣磊借给他钱,李竞宇随即闪电般冲向了小卖部。笔者笑了,全班同学都笑了。
这节课,同学们认真听课,专心作画,作品都很优秀。可见,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让学习效果好,学生喜欢老师,才更喜欢上美术课。
(二)采用鼓励评价方式
多年的美术教学使笔者总结出,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更高,也更加具有表现欲望。只要教师布置完作业,强调好的作品都可在展板上展示,就可以看到很多学生认真、细心地完成作品。反之,高年级的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并不热情,主要原因在于教师表扬的学生基本都是画得比较好的,即使有学生取得进步也没受到表扬,画得差的还经常受到教师批评,自然大多数学生都提不起美术学习兴趣,有的甚至将此门课程放弃。
采用鼓励性的评价方式是提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极好方式。面对学生的新奇独特想法,教师应该及时进行表扬,全面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使之敢于接受各种挑战。
对评价过程,笔者不仅采用教师评价形式,还通过小组评价、学生评价等多种形式进行。目的是让学生及时发现别人和自己作品中的优点和长处,使学生树立信心与勇气,从而形成一个支持学生成功的激励机制。在班上,笔者还设立了学习进步奖、助人为乐奖、创新奖,建立了美术组长轮换制,评选最佳美术组长。
学生们人人有机会,都能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快乐,学习有信心,越学越有兴趣,就能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成功。
(三)激发学生好奇心
学生大多对新事物好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多融入新鲜的事物,让教学变得更加新奇。例如,在上《魔幻的颜色》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将三原色中的两种进行调和,形成另一种颜色。学生之前不知道这个规律,会感到好奇,就会激起学生的尝试兴趣。例如蓝加黄会变成绿色,笔者就让学生把自己调好的绿色涂在小纸片上并展示到展板上,再提出问题:“这些颜色都是用蓝加黄调成的,可为什么调成的绿色却不尽相同?”激起好奇心后,趁热打铁指向其中几种綠色,分别问调色的学生,让他们谈谈刚才怎样调的,这样不难得出蓝和黄不同的分量会调出不同的绿色的结论,本课的难点迎刃而解。在动手过程中,学生可以同时获取新知识,得到双赢的效果。
绘画过程实际上也是包含情感的,教师应当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只要学生动情了,自然就会将情感融入到作品中,效果必然会更好。所以用情感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大大提升学习效果。
(四)采用现代教学方式
当前美术教学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教材资源不够丰富。美术教材中,许多图片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已变差,画面也不够清晰,教材容量有限图片不多,有的又偏小,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方式。笔者会自己去寻找相关的教学资料或拍自己绘制的作品和生活中各种相关事物的图片等,然后制作成课件展示给学生,提高课堂效率。如《美术的节奏》一课,笔者就精心设计制作课件,建立音乐节奏与美术节奏的“超链接”。教学伊始,设计以轻松愉快的律动导入,笔者孩子们用打节拍做动作的形式在《健康歌》的律动中感受音乐节奏的魅力。音乐节奏正是孩子理解美术节奏这个抽象名词的桥梁。笔者让四幅有大小、粗细、曲直、疏密变化的二方连续图形有节奏地闪烁,与音乐节奏的长短、强弱一一对应,让孩子直观感受到美术节奏的魅力。“美术的节奏美”(画面中两种或多种不同要素重复出现就产生了节奏感)不攻自破,揭示课题也就水到渠成了。另外,教师还可收集网上视频、录像等相关素材,将有用的素材进行整合,供学生欣赏。素材资源更加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程度也会更加深厚,自然可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的教学就应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情商”。如此才可使学生真正喜欢美术课,将原本的“要我学美术”的局面转变为“我要学美术”,自然就可达到极佳的美术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前埔南区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黄晓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