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玮鳗
一、在算法多样化中突出数学思想
【教学片段1】
师:3.5×3是小数乘整数,你会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理解的方法计算吗?
生 :3.5+3.5+3.5=10.5。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 :根据乘法的意义,3.5×3表示3个3.5的和是多少,把它转化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来计算。
生 :3.5元=35角,35×3=105(角),105角=10.5元。
师:联系人民币的知识,化成以角为单位,变成整数乘法就会计算了。
生 :我是这么算的35×3=105,3.5×3=10.5。
师:她这么算有道理吗,谁听明白了?
生 :我知道,她是根据我们四年级时学的积的变化规律算的,一个因数3不变,另一个因数35除以10变成3.5,积也要除以10,105就变成10.5。
生5:我是用四年级学过的乘法分配律来计算的,3.5元×3=(3元+5角)×3=3元×3+5角×3=9元+15角=10.5元。
师:太棒了,不但会算,还能说出是根据什么来算的。仔细观察,你们觉得这几种算法有共同点吗?
生 :不管是哪种算法,其实都是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计算的。
生7:以后在解决问题时,要思考這和我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有没有关系,能不能转化为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发展和延伸。从学生上述反馈中可以看出,在教师的“你会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理解的方法计算吗”话语的引导下,学生已经会唤起记忆中的“相近”知识,调动已有的经验,用自己理解的方法计算了。教学如果止步于此,那这个环节只是展示了算法的多样化。在教师“仔细观察,你觉得这几种算法有共同点吗”的追问下,学生在观察、对比、交流中找到共同点:这几种方法其实都是转化为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的,转化的思想方法铭记脑中。学生以后在面对新知识的时候,就会首先想到:“是否可以转化为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学生的学习就站在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二、在找对应中感悟数学思想
【教学片段2】
师:找一找,你的算法和下面的哪个图形相对应,说一说你的理由。
生 :3.5+3.5+3.5=10.5,可以用图3表示。
生 :3.5元×3=(3元+5角)×3=3元×3+5角×3=9元+15角=10.5元,可以用图2表示。
生 :3.5元=35角,35×3=105(角),105角=10.5元;35×3=105,3.5×3=10.5和竖式计算都可以用图1来表示。
在低、中年级整数乘整数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会借助初步的数形结合、以形助数方式(点子图等),进行分析了。到小学高年级,虽然学生已经可以逐渐地借助推理和知识迁移来理解算理,但教师如果能充分挖掘教材,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将更生动、更直观,也更易于学生理解。在小数乘整数的计算中,如果让学生自己画图分析,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而出示图形让学生选择,则降低了难度,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的。一方面,图1与图2引导学生结合图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感悟小数乘整数时数、式、形间的转化,渗透转化思想,建立连接。另一方面,学生在找对应的过程中,借助于直观图形找到抽象的数学计算与直观图形间丰富的联系,搭起抽象算理与形象的图形之间的桥梁,把“算法抽象”和“算理直观”有效连接。
三、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数学思想
【教学片段3】
1. 根据第一列的积,写出其他各列的积。
2. 根据27×43=116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想想有几种填法?
(?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11.61
片段中第1题是人教版五上教材练习一(第4页)第4题。我们要先读懂编者意图,本题不是让学生逐题去计算,而是要应用四年级学习的积的变化规律,突出在计算中确定积的小数点的练习,体会“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这种朴素的函数思想。第二题学生的答案有27×0.43、0.27×43、270×0.043、2.7×4.3等。在教师抛出“如果没有时间限制,有多少种答案”的问题中,学生体验到这样的填法有无数多种,虽然此时学生大脑里可能没有极限的思想,极限思想的无穷性特征已经建立了清晰的表象。这也是为六年级时学习正、反比例的知识做好孕伏。
四、在回顾反思中深化数学思想
【教学片段4】
师:我们是怎么研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
生:把小数乘整数转化为学过的整数乘整数,再利用积的变化规律点上小数点。
师:我们是借助什么来帮助理解每一种算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图形)
师:猜猜以后我们还会学习哪些计算?
师:这些计算可以用我们今天学的方法来研究吗?课后你们可以试一试。
回顾与反思的过程也是知识的深化与方法的积累过程,课尾小结时,要及时引导学生回头看,梳理学过的知识与方法。不但要回顾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还要及时归纳所学的数学思想方法,逐步完善思想方法体系,在以后的学习(小数乘小数、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小数、分数乘分数)中能实现迁移。就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不断丰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积累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从模糊到逐渐清晰,从初步理解到深度理解,进而形成、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我们应认真解读教材,深入研究,充分挖掘不同领域的显性数学知识中蕴涵着的隐性数学思想方法,准确把握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度”和“量”,培养应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凤凰小学 责任编辑: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