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保障本源创新移动互联
——浅析A股上市保险公司2016年年报

2017-05-11 03:27:14
上海保险 2017年4期
关键词:年报保险公司客户

陈贤本刊记者

回归保障本源创新移动互联
——浅析A股上市保险公司2016年年报

陈贤本刊记者

日前,A股上市保险公司陆续披露了2016年度业绩报告。从年报数据来看,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2016年保费收入稳步提升,净利润分化,但新业务价值与内含价值维持较高增速(见下表)。

保费收入同比增长净利润同比增长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内含价值同比增长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18%-44%56%16% 21%15%32%15% 15%-32%56%19% 0.6%-42%36%17%

2016年除中国平安净利润逆势上涨,其他三家同比均下降,主要考虑2015年基数较高以及2016年投资冲击影响。2016年投资收益率为4.56%~5.30%,较2015年6.24%~7.8%明显回落。2016年,行业面临资产荒与低利率两大挑战,同时行业转型效果明显。

回归保障本源“保险姓保”初显成效

从上表数据不难发现,2016年四家上市保险公司的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速均超过30%。中国平安在其年报中详细披露了各保单类型的新业务价值率情况,其中“长期保障型”保单新业务价值率高达82.9%,大幅领先于其他产品类型,以中国平安2016年报数据看,新业务价值率最高的长期保障型保单以33.63%的首年保费占比,贡献了74.50%的新业务价值量,是平安寿险业务质量大幅领先行业的核心因素。中国人寿年报显示,公司坚持价值导向,大力推动长期期交业务和保障型业务发展。2016年,一年新业务价值达人民币493.11亿元,同比增长56.4%,增速创2005年以来新高,实现了两年翻一番。从四家上市保险公司2016年的年报数据来看,各家公司均在保障型保单上实现了高速增长,成为推动新业务价值增长超预期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各大保险公司纷纷开始追求价值可持续增长的发展战略,在当前的监管环境下,万能险强监管态势以及保险姓“保”理念的深化,加之保单预定利率成本明显下降,使保障型保险产品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和开发。新华保险在其公司规划中亦强调:“重点发展养老、医疗、健康、一般寿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以保障型产品引领业务增长。”该公司集中开发了一系列市场反响较好的如“健康无忧”“多倍保”等保障类产品。太保安联健康险也积极探索“保险保障+健康管理”的健康服务发展路径,加快产品创新。

创新移动互联探索运用保险科技

随着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和保险科技的运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非传统渠道的兴起,在为中小保险公司提供突围机会的同时,也为各大保险公司的发展助力。以中国平安为例,互联网已成为其拓展业务的利器。同时,互联网也成为保险业自身提高运营效率、适应市场变化的有力工具。

中国平安的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平安的客户中,互联网用户数达3.46亿,较年初增长43.4%,人均使用1.94项线上服务,较年初增长16.2%;互联网渠道建设逐步成型,2016年新增客户857万,占当年整体新增客户的22.3%,已成为客户增长的重要驱动。月均活跃用户6199万,同比增长42.3%。

中国平安互联网业务布局日趋完善,价值逐步体现,布局聚焦在大金融资产和大医疗健康两个方面,围绕“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提供服务。陆金所控股完成了对普惠金融业务和重金所业务的重组,形成了陆金所、重金所、前交所、普惠金融“三所一惠”的布局,全面涉足财富管理、机构间交易和消费金融领域。平安好医生致力于向B端、C端用户提供健康管理产品和服务。在线上,依托“平安好医生”APP,为用户提供在线咨询、预约挂号、在线购药、健康直播、健康资讯以及健康计划等服务。在线下,平安好医生为用户提供体检、基因、眼镜、齿科以及医护上门等O2O服务。平安好医生累计为1.3亿用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月活跃用户数峰值突破2600万,日咨询量峰值44万次。

中国人寿的年度报告也显示,公司在变革创新中取得新进步——以加快“新一代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建设为抓手,全面再造了业务流程,构建新的业务模式和技术架构,推出了“国寿e店”“国寿e宝”两大平台和20多个新型应用产品,客户体验和运营效率大幅改善,面向互联网经营管理模式转型迈出坚实步伐。同时,公司还搭建创新激励平台,建立了四家经营管理创新试验区,创新驱动成效日益凸显。借助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人寿把信息技术创新成果和寿险深度融合,加速推进“科技国寿”建设,以此推动公司变革创新。

中国太保同样提出了“移动互联,更快更好”的战略型目标。作为推动转型的重要手段,新技术应用实现了端到端的产品服务供给,成为展业和提供保险服务的“神器”,让快更快,让好更好。年报数据显示,“神行太保”智能移动终端的配置数量从2012年的2万台增加到2016年的32万台;移动保全占比从2014年的5%提升到2016年的58%;产险移动理赔人次及占比分别达到573万和75%,“太平洋寿险”“太平洋产险”微信服务号关注人数达1872.8万,绑定客户达881万。“神行太保”智能移动保险平台、微信服务号等移动互联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移动服务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截至2016年底,电子签名和电子回执的应用率均近100%,越来越多的客户可以足不出户办理业务。

新华保险则未在年报中对其2016年互联网保险方面的举措进行相关披露。

不过,从互联网保险到保险科技,各家公司最为看重的还是通过新技术打造创新引擎。这在年报中已明确规划,而且大多已转化为现实行动。

平安寿险依托“金管家”APP,精准定位客户需求,形成健康管理和生活助手服务平台,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其互联网业务实现规模保费53.25亿元;平安产险也以“平安好车主”APP为核心载体,不断深化“互联网+车生活”的探索与布局。平安年报显示,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平安的用户、客户数量不断快速增长,平安互联网产品的用户不断转化为平安的金融客户,无论是互联网用户,还是金融客户持有平安的产品数量在不断增加,客均利润也在稳定增加。正如中国平安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提及的科技创新,强调必须坚持通过移动互联、大数据、云服务,从社交化、移动化、专业化、场景化切入的发展模式。

中国太保通过移动互联的技术平台,全流程打造“太好赔”车险服务。太保产险有关责任人透露,其与百度牵手设立互联网保险公司事宜正在积极推进中。“未来,这家公司将会充分利用百度的大数据建模和机器深度学习能力,以及太保产险的保险精算定价能力和线下网络服务资源,在车险领域进行革命性、差异化发展。”太平洋寿险董事长、总经理徐敬惠则表示,“2017年,太平洋寿险将会通过客户分群、刻画客户脸谱来实施精准营销,继续加大传统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产品的发展。”SIM

猜你喜欢
年报保险公司客户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之间的停止损失再保险策略选择博弈
应用数学(2021年2期)2021-04-16 08:20:46
不慎撞死亲生儿 保险公司也应赔
公民与法治(2020年5期)2020-05-30 12:33:46
保险公司中报持股统计
保险公司预算控制分析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04
为什么你总是被客户拒绝?
如何有效跟进客户?
上市公司2015年年报重要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