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婵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网络流行语“一言不合就X”的“小三角”研究
李 婵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网络流行语是一定时段内主要在网络场域被网民自发使用的、活跃的、具有发酵功能和特殊意义的语言符号。自2016年上半年开始,“一言不合就X”成为网络热语。作为新兴网络流行语,“一言不合就X”有其自身的语义特点、形式特征和语用价值。以“小三角”理论为基础,采用动静结合的语法分析方法,对新兴网络流行语“一言不合就X”进行了多角度研究。
“一言不合就X”;网络流行语;小三角
在BCC语料库①你们还不是存心气人?一言不合就一走了之。我知道我性情急躁,缺乏处事经验,你们是成名人物,也该指导提携后进呀!中,“一言不合就X”相关语料共有267条(文学233条、微博21条、报刊6条、古汉语6条、科技1条),其中,语料主要以文学作品(约占87%)为主[1]。经过穷尽式的考察,发现BCC语料库中“一言不合就X”的相关语料,均指关涉对象一句话说得不投机就引发某一行为(该行为对关涉对象之间关系不利)。这与我们认知的“一言不合就X”的语义是相符的。例如:
① 你们还不是存心气人?一言不合就一走了之。我知道我性情急躁,缺乏处事经验,你们是成名人物,也该指导提携后进呀!
② 两支人马都是在边境作战多的边军,都是火一般的脾气,一言不合就打了起来,凤州军闯进黑雕军大队来动手,吃亏是免不了的。
③ 爸爸倔强,儿子继承了爸爸的倔强,父子两人一言不合就要吵架,谁也不让谁,声音高得把屋顶都要抬起来。
但作为2016年网络流行语的“一言不合就X”,在飞速传播的网络世界已经产生了新义。目前,百度搜索“一言不合就X”相关语料已经有8万多条,且呈日增趋势。现在的网络世界,一言不合就刷“一言不合”。
“一言不合就X” 新义的传播开来,最早是因为某游戏举办方态度令观众不满,观众纷纷到主办方贴吧下发送敏感信息,使其自动封吧。也就是最开始网络流传的“一言不合就开车”(指为发泄不满而在对方背后搞破坏)。自此,类似句式在网络流行开来,且新义迭出。例如:
④ 时隔多年再拍打戏的刘青云花费三个月苦练鞭法,一言不合就“抽”自己,将手臂抽出条条鞭痕。(2016年8月5日《新华娱乐》)
⑤ 十宗意外九次快,很多蹭刮都是因为车开得太猛,贴得太紧造成的,既然有路怒症的征兆,那就离别人远一点吧,以防一言不合就“接触”了!(2016年8月4日《湛江日报》)
⑥ 网络时代的反垄断工作可能比以往更艰巨。因为传统行业在并购、整合过程中面临的某些问题,对互联网企业来说并不存在,可谓是“一言不合就合并”。(2016年8月4日《法制日报》)
“小三角”(表—里—值)理论是邢福义语言研究方面一个很重要的理论,也是分析语言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切入点。笔者将以语法研究中的“小三角”为基础,从语义特点、形式特征、语用价值等方面对网络流行语 “一言不合就X”展开多角度考察。
在网络流行语 “一言不合就X”的实际运用中,“一言不合就X”的含义和用法不只有我们认知的解释,即关涉对象一句话说得不投机就引发某一行为(该行为对关涉对象之间关系不利)。根据对事实的考察,目前“一言不合就X”增添了几种新义。
(一)表示“一不小心或一不留神就怎么样”
网络流行语“一言不合就X”在传播的过程中,因自我意识的加强,弱化了诱发后果的外在动因(言语),加强了后果发生的主观动因,而形成某人或某物自身一不小心或一不留神产生某种后果的新义。例如:
⑦ 考虑到孩子都有点动手乱拆东西的天赋,加上有些小朋友一言不合就上嘴,因此360儿童机器人的整个机身没有外露一个螺丝,用材参照国家环保安全标准。(2016年8月4日《中国科学》)
⑧《一言不合就发火 这些生活物品一点就着》(2016年8月4日《济南日报》)
⑨ 现在开车真的有点难,一言不合就上花坛。(2016年8月3日《FM93交通之声》)
(二)表示“突发奇想做某事,随性而为的状态(人)”
网络表达往往带有较强的主观意识,这种主观意识常用一些非常规的新结构得以表现。“一……不……”本指分别用在一个名词和动词前面表示强调和夸张,人们为了更加突出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而套用“一……不……”这一结构,强调一种随性的状态。例如:
⑩ 小兔子(玉兔号月球车)的中央处理器,只相当于20多年前家用电脑的水平……而地球上,却挤满了早已习惯一言不合就想搞来好几TB数据的科学家。(2016年8月2日《中青网国内》)
(三)表示“出乎意料的情况(物)”
前文已提到“一……不……”这一结构有表示强调和夸张的作用,所以当生活中的人或物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时,人们也爱用“一言不合就X”这一结构来突出自己出乎意料的心境。例如:
(四)表示“关涉对象因心灵契合而怎么样”
“一言不合就X”在网络传播中泛化出多种新义,除了前文提到由本义泛化出来的临时义,还有与我们认知的解释相反的新义,即指关涉对象因心灵契合而产生某一行为,这一行为不再是对关涉对象之间的关系不利。例如:
可见,“一言不合就X”除有本义:关涉对象一句话说得不投机就引发某一行为(该行为对关涉对象之间关系不利)外,还有四种新义。这些“一言不合就X”的网络新义是在特定语境下从其本义泛化出的临时义,其中的行为“X”都具有非确定性和非一次性。特殊的是,第四种新义中的行为活动“X”并非是非期待性的,和本义相反,这说明网络流行语“一言不合就X”在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了泛化倾向,部分语义偏离本义,这让一般民众难解其义。
从实际使用的情况来看,词义泛化有无知泛化和特意分化两种情况:无知泛化是由于对词义原型特征把握不清楚所造成的,主语表现在儿童身上;特意分化是表达者在已明确词义的原型特征的基础上,为追求表达效果而造成的[2]。很显然,网络流行语“一言不合就X”的新义也是在这种特意分化情况下形成的。
网络流行语“一言不合就X”可以拆分为“一言不合”“就”和“X”三部分,“一言不合”是行为“X”产生的动因,“就”作为副词修饰行为“X”(表示很短时间内即将发生),行为“X”一般由简单的动宾结构构成。例如:
值得注意的是,行为“X”可以由复杂的结构组成,可以不包含表示行为的动词。例如:
从整体上看,网络流行语“一言不合就X”还有“一言不合X”和“一言不合,就X”两种表达形式。例如:
邢福义把复句分为因果类复句、并列类复句和转折类复句三大类。其中,因果类复句又细分为因果句、推断句、假设句、条件句、条件假设句、目的句六小类[3]198-203。部分网络流行语 “一言不合就X”在前边加上“只要”就变成了典型的条件复句,在前边加上“如果”“要是”就变成了典型的假设复句,且表达含义不变。
网络流行语“一言不合就X”的出现,是人们追求词语趣味化的体现,包含了网络时代人们模仿、创新和求异的心理。同时,从整个社会变化的角度来说,它的流行反映了社会变迁对语言的影响。
(一) 人们追求词语趣味化的体现
“一言不合就X”原作为关涉对象一句话说得不投机就引发某一行为(该行为对关涉对象之间关系不利)来使用,人们为了去普通化,避免一成不变的枯燥化,在网络流行语“一言不合就X”上加了背后恶搞的意味。例如:
(二) 人们模仿、创新和求异心理的体现
网络流行语 “一言不合就X”一出现,就以能产性强、可以速成等特点得到人们的青睐,使用频率激增。人们不断模仿这一格式造句,新义迭出[4]。在求异心理的促使下,网络流行语 “一言不合就X”越来越偏离其本义,人们忽略其本义和语言使用的规则,广泛地使用其来表达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使得读者如果不联系整个语境就很难理解其义。例如:
(三) 社会坏境高压化的体现
现代社会以快节奏和强竞争著称,给人们一种无形压力感。而网络交流语言以其开放、多元和不受拘束等特点,成为人们“吐槽”的滋生地,人们用“一言不合就X”来释放自己一触就“爆”的心情。因此,网络流行语 “一言不合就X”常出现在以下话语中,例如:
网络流行语“一言不合就X”进入人们视线后,以强大的再生能力不断滋生,使其几乎成为“万能词”: 一言不合就飙车、一言不合就胃疼、一言不合就放毒、一言不合就领证 、一言不合就发红包、一言不合就晒奖牌、一言不合就高温、一言不合就跳舞、一言不合就翻译,等等。随着网络流行语“一言不合就X”的热用,很多问题也显现出来。比如,很多句子刻意加上这一格式后倍显累赘,过度地滥用这一格式造成用语单调等问题。而且,网络流行语 “一言不合就X”在使用的过程中有低俗化倾向,有些人用其来隐晦形容一些交际禁忌用语,不利于健康网络交流环境的营造。
注 释:
① BCC 语库即“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中心(BLCU Corpus Center)”,简称BCC.是以汉语为主, 兼有其他语种的在线语料库.BCC总规模达数百亿字,是服务语言本体研究和语言应用研究的在线大数据系统.文中引用例句没有标明出处的均来自BCC语料库.
[1] 荀恩东,饶高琦,肖晓悦,臧娇娇.大数据背景下BCC语料库的研制[J].语料库语言学,2016(1):93-118.
[2] 吴登堂.词义的泛化[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2-33.
[3] 邢福义.复句与关系词语[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
[4] 赵荣霞.语义泛化和语用空间的扩展[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1(1):62-64.
(责任编辑 闫丽环)
Analysis From "Small Triangle" of Internet Popular Phrase "A Word Not Fit Leads to X"
LI Chan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A network popular phrase which is mainly confined to the net field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is an active, spreading and specially preferred language symbol that is spontaneously used by the Internet users. From the first half of 2016, "A word not fit leads to X" has become the network fad. As a new network popular language, "A word not fit leads to X" has its own semantic features, the form and pragmatic value. The perspective of "small triangle" advocates the combination of static and dynamic grammatical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which, the author carries out multi angle researches on the new emergence of popular network phrase, "A word not fit leads to X".
"A word not fit leads to X"; network popular phrase; small triangle
2016-11-12
李 婵(1993-),女,湖南岳阳人,硕士,主要从事现代汉语研究.
10.3969/j.issn.1674-5035.2017.02.004
H003
A
1674-5035(2017)02-0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