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传播病毒蚊媒种类及蚊媒病毒流行情况分析

2017-05-11 13:19赵宣侯乃旭陈晨张琪悦赵静芦亚君
海南医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儋州市乙脑伊蚊

赵宣,侯乃旭,陈晨,张琪悦,赵静,芦亚君

(1.热带病转化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医学院),海南海口571199;2.海南医学院热带医学与检验医学院,海南海口571199)

海南省传播病毒蚊媒种类及蚊媒病毒流行情况分析

赵宣1,2,侯乃旭1,2,陈晨1,2,张琪悦1,2,赵静1,2,芦亚君1,2

(1.热带病转化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医学院),海南海口571199;2.海南医学院热带医学与检验医学院,海南海口571199)

目的了解海南省传播病毒的吸血蚊虫种类及蚊媒病毒流行情况。方法检索1980-2016年海南省蚊虫及蚊媒病毒的相关文献,整理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海南省传播病毒的吸血蚊虫有白纹伊蚊、埃及伊蚊、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致倦库蚊、骚扰阿蚊、大劣按蚊、中华按蚊、嵌斑按蚊、微小按蚊、须荫按蚊、须喙按蚊、迷糊按蚊及嗜人按蚊等十余种。在海南省内发现的蚊媒病毒有乙脑病毒、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盖塔病毒、罗斯河病毒、版纳病毒、布尼安病毒科病毒及一些未确定名称的甲病毒属、黄病毒属病毒。结论海南省的气候有助于蚊虫孳生、繁殖。带毒蚊虫的活动及多种蚊媒病毒的存在会造成蚊媒病毒传染病广泛传播,成为蚊媒传染病潜在的流行因素。各市县卫生部门应加强对蚊虫种类、密度、分布、病原体携带情况的监控,有效控制蚊媒传染病的传播及暴发。

海南省;蚊虫;蚊媒病毒;传染病

我国地域辽阔,纵跨热、温、寒三带,这种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各种蚊虫孳生及繁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快,我国与其他各国之间的旅游、贸易和人员来往日益频繁,导致疾病的暴发流行不再受环境地区限制,蚊虫的繁殖不再限制在特定的地域内,而是出现跨地域,甚至跨洲流动。这也导致蚊虫产生区系变迁、遗传变异,传播病毒能力的提高和新的虫媒病毒不断出现。原流行于南美洲的寨卡病毒、非洲的黄热病毒也因蚊虫活动,严重的威胁了我国人民身体健康。

海南省地处中国的最南端,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4.2℃,年均降雨量1 684 mm,平均相对湿度85%,自然条件非常适宜蚊虫的孳生繁殖。同时在国际旅游岛的建立和一带一路政策的背景推进下,海南省的旅游、贸易和人员来往与日俱增,这为以蚊虫为媒介的传染病提供了有利条件,出现了严重的疾病传播隐患。蚊虫可作为多种病毒的传播媒介,可导致多种蚊媒传染病的流行及爆发,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黄热病、基孔肯雅热和寨卡病毒病等。

本文旨在阐述海南省常见蚊虫种类及主要蚊媒病毒的流行现状,为海南省控制蚊媒病毒的传播和对虫媒病毒的防治提供理论性依据。

1 海南省常见蚊虫种类

1.1 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白纹伊蚊隶属于伊蚊属,是一种中小型黑色蚊种,是登革病毒及基肯孔雅病毒的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在海南省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三亚市、儋州市、琼中县、陵水县、临高县和保亭县等地。詹道成等[1]1998年在三亚市捕获白纹伊蚊39只,闫秀娟等[2]2006-2008年再次从三亚市共捕获白纹伊蚊234只,同期从琼中县共捕获白纹伊蚊6只。吴维学等[3]2006年从陵水县、临高县和儋州市分别捕获白纹伊蚊113只、64只和15只。苏善强等[4]1991年对保亭县地区做蚊虫分类调查时发现当地有活动的白纹伊蚊。何昌华等[5]2012年全年在海南省18个市(县)捕获白纹伊蚊共928只。王晓花等[6]2012-2014年在海口市捕获白纹伊蚊分别为71只、55只和60只,呈下降趋势。

1.2 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埃及伊蚊隶属于伊蚊属,是一种深褐色或黑色的中型蚊种,是寨卡病毒、登革病毒、黄热病毒及基肯孔雅病毒等虫媒病毒的重要传播媒介,是海南省传播登革热的优势蚊种。埃及伊蚊在海南省广泛分布,主要分布于三亚市、儋州市、琼中县和陵水县等地。金玉明等[7]研究发现海南省火山岩地区及沿海市县优势蚊种为埃及伊蚊,而临高等地近几年由于供水情况和生活水平的改善,埃及伊蚊活动范围呈现一定趋势的减小。闫秀娟等[2]2006-2008年在三亚市共捕获埃及伊蚊96只。吴维学等[3]2006年在儋州市捕捉埃及伊蚊138只,陵水县捕获143只。

1.3 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三带喙库蚊隶属于库蚊属,棕褐色的小型蚊种,是海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重要传播媒介。海口市、三亚市、东方市、琼中县和保亭县等地均有三带喙库蚊分布,此蚊种也是海口市和东方市的优势蚊种。詹道成等[1]1998年在三亚市捕获三带喙库蚊65只,但闫秀娟等[2]2006-2008年在三亚市共捕获846只,蚊虫数量有所上升;闫秀娟等[2]同期在琼中县共捕获三带喙库蚊967只。孙莲英等[8]2006年在东方市捕获三带喙库蚊1 471只,但陈少明等[9]2009年在此地捕获三带喙库蚊983只,蚊虫数量有所下降。杨庭祥等[10]2010年在海口市捕获三带喙库蚊5 802只。王晓花等[6]2012-2014年在海口市捕获三带喙库蚊分别为290只、146只和139只。何昌华等[5]2012年全年在海南省18个市(县)共捕获三带喙库蚊9 892只。

1.4 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淡色库蚊隶属于库蚊属,淡褐色的中小型蚊种,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媒介。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在海南省分布较少。孙莲英等[8]2006年在东方市捕获388只。

1.5 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致倦库蚊隶属于库蚊属,红棕或淡褐色的中型蚊种,是海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在海南省数量众多,广泛分布,主要分布在海口市、三亚市、东方市、琼中县和保亭县等地,而且是三亚市和琼中县的优势蚊种,最近几年也成为海口市的优势蚊种[6]。詹道成等[1]1998年在三亚市捕获7只,但闫秀娟等[2]2006-2008年在三亚市共捕获4 857只,蚊虫数量在此地迅速增加;同期,闫秀娟等[2]也在琼中县共捕获致倦库蚊19 766只。闫秀娟等[11]2006年在东方市捕获致倦库蚊387只,陈少明等[9]2009年在东方市捕获504只,蚊虫数量有所上升。杨庭祥等[10]2010年在海口市捕捉致倦库蚊1 703只。王晓花等[6]2012-2014年在海口市捕获致倦库蚊分别为2 075只、6 154只和4 748只。何昌华等[5]2012年全年在海南省18个市(县)共捕获致倦库蚊18 962只。

1.6 骚扰阿蚊(Armigeres subalbatus)骚扰阿蚊隶属于库蚊亚科阿蚊属,棕黑色的大型蚊种,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媒介,海口市、三亚市和保亭县等地均有分布。虽然最近几年骚扰阿蚊在海口市蚊虫比例升高[6],但均不是优势蚊种。詹道成等[1]1998年在三亚市捕获骚扰阿蚊175只。苏善强等[4]1991年对保亭县地区做蚊虫分类调查时发现当地有活动的骚扰按蚊。杨庭祥等[10]2010年在海口市捕获骚扰阿蚊361只。王晓花等[6]2012-2014年在海口市捕获骚扰阿蚊分别为25只、823只和550只。何昌华等[5]2012年全年在海南省18个市(县)共捕获骚扰阿蚊2 527只(表1)。

表1 海南省伊蚊、库蚊、阿蚊地区分布及数量(只)

1.7 大劣按蚊(Anopheles dirus)大劣按蚊隶属于按蚊属,是一种灰褐色中型蚊种,较少传播病毒,但可传播其他疾病,严重危害健康。海南省是大劣按蚊的主要分布地区,该蚊主要分布在山地、丛林和水系丰富的地域,如处于五指山地区的五指山市、琼中县和保亭县,滨海沿岸的东方市和儋州市等地,都是大劣按蚊的活动区域。钱会霖等[12]1989年在东方市捕获大劣按蚊483只。羊金灵等[13]1997-2001年在儋州市分别捕获大劣按蚊9只、12只、7只、6只和8只。王光泽等[14]2001-2008年分别在五指山市和琼中县捕获大劣按蚊287只和322只。廖志刚等[15]2004-2005年对昌江县地区做蚊虫分类调查时发现当地有活动的大劣按蚊。苏善强等[4]1991年对保亭县地区做蚊虫分类调查时发现当地有活动的大劣按蚊。

1.8 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中华按蚊隶属于按蚊属,是一种灰褐色中型蚊种,虽不是传播病毒的主要虫媒,但有些地区也曾从该蚊体内分离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中华按蚊在海南省大量分布,全省各地区均有分布,分布较密集地区有海口市、三亚市、昌江县、琼中县和陵水县等地。詹道成等[1]1998年在三亚市捕获中华按蚊3只。苏善强等[4]对保亭县地区做蚊虫分类调查时发现当地有活动的中华按蚊。肖丹等[16]1997-2001年对万宁市、白沙县和乐东县地区做蚊虫分类调查时发现当地有活动的中华按蚊。朱钊民等[17]2010年在琼中县捕获中华按蚊24只。杨庭祥等[10]2010年在海口市捕获中华按蚊599只。孙定炜等[18]2011年在文昌市、海口市、临高县、定安县和屯昌县分别捕获中华按蚊530只、180只、189只、103只和236只。孙定炜等[18]2012年在三亚市、五指山市、儋州市、琼海市、澄迈县和陵水县分别捕获中华按蚊391只、38只、135只、80只、111只和292只。何昌华等[5]2012年全年在海南省18个市(县)捕获中华按蚊共3 755只。孙定炜等[19]2012年在昌江县捕获中华按蚊382只,2013年在海口市捕获中华按蚊191只,2012-2013年在琼中县捕获中华按蚊379只。王晓花等[6]2012-2014年在海口市捕获中华按蚊分别为56只、58只和32只,数量略有下降。林常勇等[20]2015年在三亚市捕获中华按蚊157只。

1.9 嵌斑按蚊(Anopheles tessellates)嵌斑按蚊隶属于按蚊属,在海南省广泛分布且大量存在,主要分布于海口市、三亚市、五指山市、陵水县和临高县。孙定炜等[18]2011年在文昌市、海口市、临高县、定安县和屯昌县捕获嵌斑按蚊34只、1 012只、336只、265只和84只。孙定炜等[18]2012年在三亚市、五指山市、儋州市、琼海市、澄迈县和陵水县分别捕获嵌斑按蚊211只、110只、140只、40只、271只和799只。

1.10 微小按蚊(Anopheles minimus)微小按蚊隶属于按蚊属,是一种棕褐色的中小型蚊种。主要传播非病毒性疾病,造成严重危害。在海南省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儋州市、琼海市和屯昌县。吴开琛等[21]1990年在儋州市捕获微小按蚊541只。苏善强等[4]1991年对保亭县地区做蚊虫分类调查时发现当地有活动的微小按蚊。羊金灵等[13]1997-2001年在儋州市分别捕获微小按蚊36只、59只、62只、54只和57只。詹道成等[1]1998年在三亚市捕获微小按蚊47只。廖志刚等[15]2004-2005年对昌江县地区做蚊虫分类调查时发现当地有活动的微小按蚊。朱钊民等[17]2010年在琼中县捕获微小按蚊10只。孙定炜等[18]2011年在屯昌县捕获微小按蚊31只。孙定炜等[18]2012年在五指山市、儋州市、琼海市和陵水县分别捕获微小按蚊3只、26只、7只和1只。林常勇等[20]2015年在三亚市捕获微小按蚊1只。

1.11 须荫按蚊(Anopheles arbumbrosus)须荫按蚊隶属于按蚊属,在海南省分布较广,但种群数量较少,在文昌市、琼海市、陵水县和定安县发现有该蚊的分布。孙定炜等[18]2011年在文昌市和定安县捕获须荫按蚊68只和6只。孙定炜等[18]2012年在琼海市和陵水县分别捕获须荫按蚊2只和1只。

1.12 须喙按蚊(Anopheles arbirostris)须喙按蚊隶属于按蚊属,在海南省分布较广,主要分布于东方市、文昌市、琼海市、陵水县和澄迈县。詹道成等[1]1998年在三亚市捕获须喙按蚊7只。苏善强等[4]1991年对保亭县地区做蚊虫分类调查时发现当地有活动的须喙按蚊。孙定炜等[18]2011年在文昌市、海口市、临高县和屯昌县捕获须喙按蚊138只、1只、8只和12只。孙定炜等[18]2012年在五指山市、琼海市、澄迈县和陵水县分别捕获须喙按蚊21只、59只、28只和30只。

1.13 迷糊按蚊(Anopheles vagus)迷糊按蚊隶属于按蚊属,在海南省分布较少。苏善强等[4]对保亭县地区做蚊虫分类调查时发现当地有活动的迷糊按蚊。朱钊民等[17]2010年在文昌市、定安县和琼中县捕获迷糊按蚊4只、232只和38只。孙定炜等[18]2011年在文昌市、海口市、临高县和定安县捕获迷糊按蚊1只、18只、10只和5只。孙定炜等[18]2012年在三亚市、五指山市、儋州市、琼海市、澄迈县和陵水县分别捕获迷糊按蚊36只、30只、83只、11只、1只和46只。何昌华等[5]2012年全年在海南省18个市(县)捕获迷糊按蚊共4 199只。王晓花等[6]2012-2014年在海口市捕获迷糊按蚊分别为90只、55只和37只,呈下降趋势。

1.14 嗜人按蚊(Anopheles anthropophagus)嗜人按蚊隶属于按蚊属,是一种灰褐色中型蚊种,尚未证明传播病毒性疾病。嗜人按蚊只存在于我国,在海南省的海口市和文昌市均有分布。钱会霖等[22]1990年首次在海南省文昌市捕获嗜人按蚊64只。符福辉等[23]1991-1994年在文昌市分别捕获嗜人按蚊40只、305只、91只和228只。孙定炜等[17]2011年在文昌市和海口市捕获嗜人按蚊11只和6只,但李善干等[24]2012年在文昌市捕获嗜人按蚊209只,且发现蚊虫的孳生地数量相比于十年前增加了很多(表2)。

表2 海南省按蚊地区分布及数量(只)

2 海南省主要虫媒病毒流行情况分析

2.1 乙脑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乙脑病毒隶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是一种有囊膜的似球形病毒。常见带毒蚊种有三带喙库蚊、致倦库蚊、淡色库蚊、白纹伊蚊、中华按蚊和骚扰阿蚊等,其中分离出病毒最多的为三带喙库蚊,闫秀娟等[11]已证实海南省乙脑病毒传播媒介主要为三带喙库蚊。我国首次分离出乙脑病毒是在1949年的北京市,游志勇等[25]在1985年也从海南省分离出4株该病毒。

乙脑病毒感染主要在儋州市、乐东县等地,呈高度散发,且发病季节早于全国2个月。自建国以来文献记载[11,26-33],海南省曾发生多次乙脑爆发。1952-1990年共有乙脑病毒感染8 642起,死亡1 121例,其中发病最高峰年为1970年,死亡1 032例。海南省1980-1990年使用乙脑灭活疫苗期间的平均发病率为0.86/10万,自1991年开始使用乙脑减毒活疫苗后,直至2000年共确诊乙脑病例71例,年均感染率较低,发病率控制在0.2/10万左右。2000年,在三亚市和乐东县发生了乙脑局部爆发,共确诊病例19例,死亡2例,经调查后发现存在严重乙脑疫情漏报现象。因此。在2001年全省开始建立乙脑监测系统,至2004年试运行期间共确诊乙脑病例33例。2005年正式运行乙脑监测系统后,至2014年共确诊110例。2005-2008年发病例数逐年增高。2008年为高峰年,确诊22例呈高度散发状态;2009年11例,2010年14例,高度散发于沿海7个市县;2011年和2012年均确诊11例;2013年和2014年均确诊2例(见图1)。王明衡等[34]2013年对海口市988名健康儿童进行了乙脑抗体检测。结果显示乙脑抗体阳性率为73.68%,乙脑的抗体水平较低。冯元贵等[35]2014年对儋州市28个地区的989名健康儿童进行了乙脑疫苗接种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接种率在98%以上,乙脑抗体阳性率为84.43%。该市的适龄儿童乙脑疫苗接种率总体较高,但仍然有抗体阳性率较低的地区。

图1 海南省2001-2014年乙脑病例确诊情况

2.2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登革病毒隶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传播登革病毒的蚊媒有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和致倦库蚊。登革热病毒是目前蚊媒病毒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急性传染病,很容易造成大规模的爆发流行[36],尤以最近2013年河南省和2014年广东省的大规模爆发为特征表现[37-38]。

海南省是我国的登革热疫区,18个市县均有病例报告,主要爆发流行的地区有海口市、三亚市、儋州市和昌江县。根据文献记载,登革热流行开始于1979年10月[39-43]。1979-1991年海南省曾三次爆发登革热,共计患者604 796例,死亡475人。1980年海口市确诊71 661例,三亚市确诊12 999例,昌江县确诊15 429例。时隔四年,1985年在儋州市再次爆发流行,确诊13 050例。次年在海口市爆发并持续两年,第一年确诊5 554例,第二年确诊3 834例。而后,卫生部门积极捕杀蚊虫,加强对广大民众生活习惯和行为方面的规范指导。因此,1992-2007年这十几年间未出现登革热。但2008-2014年间又有零星病例出现:2008年2例,2009年1例,2011年3例,2012年2例,2014年15例。海南省传播登革热的媒介伊蚊广泛分布、密度较高,且近几年多次出现登革病例,提示有登革热再次流行爆发的可能,相关部门需做好媒介控制工作。

2.3 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基孔肯雅病毒的主要带毒蚊种有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但也有从自然界的非洲伊蚊、致倦库蚊和三带喙库蚊中分离出此病毒的记载,董必军等[44]1989年和1991年在海南省儋州市从致倦库蚊中分离出2株,说明海南省的蚊虫中存在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可导致基孔肯雅热,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国家如泰国、缅甸和越南等。早前对云南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已证实该地为基孔肯雅热的自然疫源地,而海南省对比其地理位置更加靠近热带,气候环境特别适合病毒繁殖,非常有可能发展成为基孔肯雅热的自然疫源地。陈文洲等[45]1981年在海南省进行病毒血清学试验时发现3份基孔肯雅病毒阳性血清,滴度为1:320,提示人群中已有该病毒的感染。

2.4 盖塔病毒(Getter virus,GETV)盖塔病毒隶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由蚊传播导致盖塔病,传播媒介主要是白纹伊蚊。赵文忠等[46]早在1964年从海南省捕捉到的库蚊体内分离出1株,也是国内首例分离到的盖塔病毒,而后杨庭祥等[9]2010年在海口市也发现了1株同类病毒。白志军等[47]进行血清学抗体检测显示海南省人群中存在盖塔病毒抗体阳性患者。

2.5 罗斯河病毒(Ross river virus,RRV)罗斯河隶属于披盖病毒科甲病毒属成员,主要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此病毒首次发现是在澳大利亚的罗斯河沿岸,命名为罗斯河病毒。赵春生等[48]1993年在海南省三亚市分离出该病毒。罗斯河病毒可引起多发性关节炎、淋巴结肿大等。该病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及南美洲。我国尚未有确诊病例的报道,但海南省被证实为该病毒的自然疫源地,从人群中也检查出阳性抗体。

2.6 版纳病毒(Banna virus,BV)版纳病毒隶属于呼肠孤病毒科,可引起无名热和病毒性脑炎[49]。杨庭祥等[10]2010年在海口市分离到1株。

2.7 布尼安病毒科病毒(Bunyaviridae)布尼安病毒经库蚊和按蚊传播,赵春生等[50]在海南省琼中、三亚、乐东、琼海、儋州和通什等地发现抗体阳性者。

2.8 其他病毒及未确定名称的甲病毒属病毒、黄病毒属病毒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学者分别从海南省蚊虫体内分离出其他种类病毒。如1995年分离出1株马雅罗病毒(MAYV),1964和1986年在保亭县共分离出2株鹭山病毒(SAG),1985年和1991年董必军等[44]在儋州市共分离出2株环状病毒(Orbivirus)。此外,研究学者还发现一些未确定名称的病毒。如游志勇等[25]1985年在琼中县从三带喙库蚊体内发现1株甲病毒属病毒(HN99),同年在乐东县捕捉的三带喙库蚊体内发现1株甲病毒属病毒(HN8);方美玉等[51]1998年发现2株甲病毒属病毒(HF7、HC6);蒋廉华等[52]1995年从海南省琼中县、三亚市、万宁市和乐东县捕捉的蚊虫体内发现6株甲病毒属病毒和8株黄病毒属病毒。

3 讨论

由于海南岛的热带季风气候,为蚊虫的繁殖和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海南岛常见的吸血蚊虫有中华按蚊、大劣按蚊、嵌斑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须荫按蚊、须喙按蚊、迷糊按蚊、白纹伊蚊、埃及伊蚊、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等十余种。从海南省蚊虫体内提出的病毒主要有乙脑病毒、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盖塔病毒、马雅罗病毒、鹭山病毒、罗斯河病毒、环状病毒、版纳病毒、布尼安病毒及未具体确定名称的甲病毒属病毒、黄病毒属病毒等。蚊媒病毒的存在是蚊媒传染病潜在的流行因素,也是海南居民、流动人群、旅游人群健康的巨大隐患。

海南省在2010年成为国际旅游岛后人流量激增,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气候和环境变化,海南省的蚊虫种群结构和病原体携带情况也有所改变。因此对蚊虫种类、密度、分布、病原体携带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和监测是十分必要的。从海南省内蚊虫分布分析来看,几乎所有市县均有传染疾病的蚊媒存在;同时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海南省本地居民、周边省份居民血清中的蚊媒病毒抗体检测阳性,传染源、传播媒介的具备及流动人群的增多应使各地区防疫部门重视蚊媒病的传播及蔓延,加强防治工作及蚊媒监管。

[1]詹道成,龙芝美,刘光宇,等.海南岛三亚地区媒介蚊虫的初步调查[J].医学动物防制,2000,16(7):354-356.

[2]闫秀娟,赵伟,曾林海.三带喙库蚊在三亚和琼中的季节消长及其影响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7):1768-1769,1772.

[3]吴维学,金玉明,孙莲英,等.海南省2006年登革热传播媒介监测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7,7(10):1863-1864.

[4]苏善强,辜保雄,蔡文华,等.海南岛保亭地区蚊类调查[J].医学动物防制,1994,10(2):123-127.

[5]何昌华,赵伟,王善青,等.海南省城区2012年蚊虫密度及季节消长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4,25(1):15-17.

[6]王晓花,杨新艳,赵伟,等.海口市2012-2014年蚊虫密度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5,26(4):424-426.

[7]金玉明,吴维学,孙莲英,等.海南省2007年登革热媒介伊蚊分布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08,8(12):2096-2098.

[8]孙莲英,闫秀娟,曾祥洁,等.海南省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7,7(9):1514-1516.

[9]陈少明,曾雪霞,马焱,等.海南省2009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2,12(1):46-48.

[10]杨庭祥,王君,王晓花.海口地区蚊种分布及病毒鉴定[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3,24(3):254-256.

[11]闫秀娟,赵伟,曾祥洁,等.海南省西南部地区流行性乙型脑炎媒介三带喙库蚊季节消长与宿主动物感染状况调查[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8,19(5):470-471.

[12]钱会霖,顾政诚,施文琦,等.海南省大劣按蚊夜间活动观察[J].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1,9(2):7.

[13]羊金灵,林经盛,陈国志.海南省儋州市不同按蚊分布区与疟疾发病关系的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2,13(4):287.

[14]王光泽,王善青.2001-2008年海南省恶性疟发病率与大劣按蚊捕获数关系[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1,23(1):74-75.

[15]廖志刚,韩亚末,陈丽霞,等.海南昌江王下地区传疟媒介按蚊季节消长与疟疾发病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2):1481-1482.

[16]肖丹,龙泳,王善青,等.2006-2008年海南省疟疾媒介按蚊的数量、密度和构成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10,10(3):265.

[17]朱钊民,林琳,曾林海,等.应用形态和分子特征对我国海南省按蚊的鉴定研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1,22(3):205-208.

[18]孙定炜,王善青,曾林海,等.海南省按蚊物种多样性调查[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4,9(3):271-274.

[19]孙定炜,王善青,卓开仁,等.海南省中华按蚊对3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研究[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4,32(2):127-129.

[20]林常勇,陈朱,王善青,等.海南省三亚市一起罕见的当地三日疟疫情分析及处置[J].中国热带医学,2016,16(5):481-484.

[21]吴开琛,陈文江,王志光,等.海南省当前微小按蚊的分布特征,生态习性和传疟作用的研究[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3,11(2):120-123.

[22]钱会霖,潘嘉云,王志光,等.海南省发现嗜人按蚊[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1992,5(2):122.

[23]符福辉,庞学坚.海南文昌南北沟嗜人按蚊生态习性初步观察[J].海南医学,1996,7(3):146-147.

[24]李善干,曾林海,赵伟,等.文昌市南北沟地区嗜人按蚊现状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14,14(3):362-364.

[25]游志勇,王逸民,赵子江,等.海南岛两个虫媒病毒分离物的初步鉴定[J].病毒学报,1988,4(1):11-17.

[26]孙莲英,闫秀娟,曾祥洁,等.海南省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7,7(9):1514-1516.

[27]闫秀娟,孙莲英,曾雪霞.海南省200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系统运行效果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9,9(10):2027-2028.

[28]陈少明,曾雪霞,马焱,等.海南省2009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2,12(1):46-48.

[29]曾雪霞,孙莲英,邓海英,等.海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监测系统建立及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05,5(3):423-425.

[30]潘先海,孙莲英,王春雷,等.海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不同时期流行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5):471-474.

[31]闫秀娟,孙莲英,李丹丹,等.海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系统及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3):316-317.

[32]符艳,黎正伦,王春雪,等.海南省一起流行性乙型脑炎暴发的调查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2,2(1):105-107.

[33]曾雪霞,陈碧玉,莫少雄,等.海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9):1698-1700.

[34]王明衡,林瑞仪.海口市1~7岁健康人群5种传染病抗体水平监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23):4388-4391.

[35]冯元贵,梁奕卫,阮发妹,等.儋州市适龄儿童白喉、麻疹和乙脑抗体水平监测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5,15(9):1089-1091.

[36]曲江文,聂绍发.登革热预警指标的探讨[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07,11(2):196-199.

[37]Lai S,Huang Z,Zhou H,et al.The changing epidemiology of dengue in China,1990-2014:a descriptive analysis of 25 years of nationwide surveillance data[J].BMC Med,2015,13:100.

[38]Sun J,Wu D,Zhou H,et al.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tic diversity of dengue virus during the third largest historical outbreak of dengue in Guangdong,China,in 2014[J].Journal of Infection,2016,72(1):80-90.

[39]赵治国,黎正伦,汪宁,等.海南岛环境与社区登革热控制研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3,4(5):377-382.

[40]王传滋,陈文洲.海南省登革热历年流行概况[J].海南医学,1992,3 (3):1-4.

[41]吴维学,金玉明,孙莲英,等.海南省2006年登革热传播媒介监测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7,7(10):1863-1864.

[42]金玉明,吴维学,孙莲英,等.海南省2007年登革热媒介伊蚊分布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08,8(12):2096-2098.

[43]陶晓霞,韩磊,黎正伦,等.海南省1999年登革热疫区人、畜血清学调查[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2,13(5):369.

[44]董必军,陈文州,李秀维,等.首次从海南岛蚊虫和蝙蝠中分离出两株基孔肯雅病毒[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3,4(3): 205-208.

[45]陈文州,李雪东,陈玉本,等.海南岛虫媒病毒病血清学的初步调查[J].华南预防医学,1985,4(4):77-79.

[46]赵文忠,赵春生,方美玉,等.海南岛两株甲病毒基因组3'末端核苷酸序列的克隆与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0,14 (3):213-217.

[47]白志军,彭翼飞,林立辉,等.广东、海南两省人血清12种虫媒病毒抗体调查[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0,16(1):83-84.

[48]赵春生,蒋廉华,余兴龙,等.从海南省蝙蝠脑中分离出1株罗斯河病毒及其血清抗体调查[J].中国兽医学报,1997,17(3):241-243.

[49]刘红.版纳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及其分子进化研究[D].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

[50]赵春生,白志军,彭翼飞,等.我国南方人鼠虫媒病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1,17(1):64-66.

[51]方美玉,刘建伟,洪文燕,等.海南岛不明发热患者血虫媒病毒分离鉴定及抗体检测[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6,24(3):183-186.

[52]蒋廉华,赵春生,刘金华,等.海南省虫媒病毒分离物的初步鉴定[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8,9(4):258-260.

Analysis of mosquito vector species and epidemic situation of mosquito-borne viruses in Hainan Province.

ZHAO Xuan1,2,HOU Nai-xu1,2,CHEN Chen1,2,ZHANG Qi-yue1,2,ZHAO Jing1,2,LU Ya-jun1,2.1.Key Laboratory of Translation Medicine Tropical Diseases(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Ministry of Education,Haikou 571199,Hainan,CHINA;2.College of Tropical Medicine and Medical Inspection,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Haikou 571199,Hainan,CHINA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species of blood-sucking mosquitoes that spread the virus and epidemiology of mosquito-borne viruses in Hainan Province.MethodsRelated literatures of mosquitoes and mosquito-borne viruses were collected from 1980 to 2016.Then the data were processed and analyzed.ResultsThe blood-sucking mosquitoes in Hainan Province includedAedes albopictus,Aedes aegypti,Culex tritaeniorhynchus,Culex pipiens pallens,Culex quinquefasciatus,Armigeres subalbatus,Anopheles dirus,Anopheles sinensis,Anopheles tessellates,Anopheles minimus,Anopheles arbumbrosus,Anopheles arbirostris,Anopheles vagus,Anopheles anthropophagus.Then the mosquito-borne viruses including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Dengue virus,Chikungunya virus,Getter virus,Ross River virus, Banna virus,Bunyaviridae,other Flavivirus and Alphavirus viruses were found in Hainan Province.ConclusionThe climate of Hainan province contributes to mosquito breeding and reproduction.Mosquito activities and the presence of mosquito-borne viruses result in the spread of mosquito-borne diseases.The health departments should strengthen the surveillance of mosquito species,density,distribution and pathogens,and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spread and outbreak of mosquito-borne infectious diseases.

Hainan Province;Mosquito;Mosquito-borne virus;Infectious diseases

R384.1

C

1003—6350(2017)07—1174—06

10.3969/j.issn.1003-6350.2017.07.052

2016-11-09)

海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40109)

芦亚君。E-mail:luyajuncc@163.com

猜你喜欢
儋州市乙脑伊蚊
羟哌酯驱蚊液和柠檬桉醇驱蚊液驱避白纹伊蚊的效果对比
天水市刺扰伊蚊晚秋生长发育的观察
儋州市关工委举办 骨干业务培训班
一种荧光RPA方法鉴定伊蚊的研究*
夏季突发高热小心患上乙脑
蚊子带来了可怕的乙脑
海南省儋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的选择
海南省儋州市农村垃圾处理服务供给研究
健康儿童乙脑抗体水平的调查研究
埃及蚊子的嗡嗡声原来是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