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研究述评

2017-05-11 18:37戎萍马融刘全慧闫海虹胡思源李新
中国中药杂志 2017年8期
关键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述评

戎萍+马融+刘全慧+闫海虹+胡思源+李新民+张喜莲+郑文科

[摘要]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呼吸系统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其病原体以病毒为主,可占原发上呼吸道感染的90%以上。然而,目前尚无专门针对本病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此外还存在过度、广泛使用甚至滥用抗生素的现象。长期临床实践已证实中医药在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方面安全有效。笔者检索多个数据库的相关文献,从中成药的临床研究、实验基础研究的角度,初步例证了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优势,并提出了目前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感冒;中成药;述评

A commentary of literature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children

RONG Ping1,MA Rong1,LIU Quan-hui1,YAN Hai-hong2,HU Si-yuan1,LI Xin-min1,ZHANG Xi-lian1,ZHENG Wen-ke2

(1. First Teaching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0381,China;

2.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0381,China)

[Abstract]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s the most common infectious disease in children's respiratory system. The pathogen to the main virus,can account for more than 90% of the primary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 However,there is no specific anti-viral drugs specifically for the disease,in addition to the existence of excessive,widespread use or even abuse of antibiotics.Long-term clinical practice has confirmed that Chinese medicine is safe and effective in treating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children. The author reviews the literatures of multiple databases,and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childr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inical research and experimental basic research. It also puts forwar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ossible research directions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children.

[Key words] AURI;children;common cold;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ommentary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癥的总称,亦常用“感冒”、“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名词诊断,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1],是小儿最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其病原体以病毒为主[2],可占原发上呼吸道感染的90%以上,细菌较少见,非典型病原体在呼吸道感染中所占比例呈逐渐升高趋势,其中以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多见[3]。虽然病毒所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但由于感染后,上呼吸道粘膜抵抗力降低,常常合并细菌感染,从而累及邻近器官产生并发症,使病情迁延或加重;感染向下蔓延,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等;甚至还可致心肌损伤。因此,不可忽视本病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危害。

1 目前的问题

针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015年11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1 002名中国受访者中,有61%误认为抗生素可治愈感冒;牛荣华对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去该院就诊的724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使用抗生素情况调查发现85%的患儿应用抗生素治疗[4];Arroll等[5]比较11项抗菌药物与安慰剂随机对照研究,荟萃分析结论为不支持使用抗菌药物(2组间疗效比较P>0.05)。抗生素在儿童中的广泛使用可以引起细菌耐菌株的增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出现多种过敏及毒副反应,同时还会造成患儿免疫力低下及药物性营养不良的情况出现。广泛、过度应用抗生素对儿童的危害性,已经越来越引起卫生管理部门、临床医生及社会公众的关注。目前尚无专门针对普通感冒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西医主要采用对症治疗,然而对症治疗方法只能暂时缓解症状,不能缩短病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多无需抗生素治疗,如盲目应用,还可能适得其反,加重病情。目前,国内市场有众多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成药;然而,患儿家长对中医药治疗儿科疾病优势的认知度低下[6],其中也包括对于中医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认知度低。总言之,虽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以病毒感染为主,然而临床治疗上存在过度、广泛使用甚至滥用抗生素的误区,这不但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更是增加了过敏反应和毒副作用的发生几率,且可影响患儿的免疫功能。

2 中医药的价值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归属于中医学的“感冒”,古籍上也记载为“伤风”、“伤寒”、“外感发热”、“外感高热”等。临床一般将感冒分为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两类,普通感冒相当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行感冒相当于流行性感冒。中医理论认为,风邪兼夹寒、热、暑、湿之邪,由口鼻或皮毛而入,束于肌表,郁于腠理,正邪交争,肺卫失宣而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其基本病机为卫表失和、肺气失宣。临床分为风寒、风热、表里俱热、暑湿、气虚等类型。小儿因生理特点与成人有异,其肺脏娇嫩、脾常不足、神气胆怯、肝气未盛,感邪之后,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兼证[7-8]。根据不同证型运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表里双解、清暑解表、益气解表等方法,针对兼证佐以化痰、消导、镇惊之法。中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不仅可以直接抑制或杀灭病毒、细菌等病原,解热抗炎,并能通过调节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来增强抗感染能力,以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增加临床疗效。

3 文献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对于中医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文献研究工作包括手工及网络检索。以“上呼吸道感染”、“上感”、“感冒”、“咽炎”、“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合膜热”、“急性”、“发热”、“高热”、“外感”、“中医”、“中药”、“草药”、“汤剂”、“丸”、“散”、“胶囊”、“颗粒”、“口服液”、“小儿”、“儿童”、“婴儿”、“幼儿”、“患儿”等作为检索词组合,检索范围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检索年限从建库到2017年3月;以"common cold","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children","treatment","herb","galenical","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Chinese medicine",“TCM”等作为检索词,检索范围为Medline,Cochrane图书馆,EMBASE,Clinical Trial,美国国立指南库(The 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NGC)等,各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为建库至2017年3月。选择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性文献作为评价对象,对于来自同一单位同一时间段的研究和报道以及署名为同一作者的实质内容重复的研究和报道,则选择其中一篇作为目标文献。手工检索主要检索诊疗指南、标准、规范、药品说明书、专利说明书,以及相关中西医儿科教材、专著,同时注意搜集未公开发表的科研报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灰色文献。对文章进行筛选时通过阅读题目与摘要排除无关的文章。随后对检索出的文献制定一套明确的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文献以各类规范及治疗性研究为主,遇有影响偏倚或质量者(如只述随机而未具体阐述随机方法者),应与作者联系;排除不足以影响临床的理论探讨或设计不好及写作较差的临床报道。

文献研究以检索系统全面、报道去粗取精为原则,对检索的文献尽可能全面。

在此基础上,对其中的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文献按“以药为主,以证分层”的方式进行了梳理汇总,将文献按不同品种的药物研究分类,选取其中代表性的治疗性文章进行总结描述。

4 文献分析

4.1 文献概况

该病早在中国古代经典书籍中就有记载,如《伤寒论》中关于服用桂枝汤后的论述:“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中医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研究在过去几十年间获得了持续发展。通过检索,发现文献数量在近10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这是缘于我国医务工作者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认识加深,科研水平提升。发表文献数量沿海和近海区域占多数,发表地区最多的是华东地区,其次是华南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发表文献最多的是河南省,其次是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湖北省、山东省、河北省、广西省、四川省、天津市、云南省、黑龙江省等地区。可能这些地区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较高,与当地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有重要关系,也可能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和传播性有重要联系,另一方面也提示了这些地区拥有一批水平较高、科研临床能力较强的中医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人员。现实的医疗实践也已经从方方面面见证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特色和疗效。目前,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药治疗性文献中,以中成药治疗的文献占绝大部分。而且中成药相关的文献质量总体上高于其他治疗方法和手段,这缘于中成药的质量标准统一,可重復性较好,便于开展多中心、随机的临床试验。

4.2 治疗情况分析

目前,中医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手段众多,包括内服中成药、院内制剂、中药汤剂(古代经方、自拟经验方)等,外用推拿、针灸、拔罐、刮痧、药浴等方法。其中,中成药因组方严谨、疗效确切、易于储存携带、服用方便等优点,更受到医患双方的青睐,且中成药有严格的制作生产标准,可重复性较好,相对于其他治疗手段更便于开展高质量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更便于临床的推广。

4.2.1 辨证使用中成药

临床上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实证常见风寒证、风热证、暑湿证、表里俱热证等。虚证常见气虚证和阴虚证。

4.2.1.1 风寒证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腠理疏薄,卫表不固,易受外邪侵袭而发病。风邪兼夹寒邪,由口鼻或皮毛而入,客于肺卫,表卫失和,正邪交争,肺卫失宣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流清涕,喷嚏咳嗽,咽不红,舌淡红,苔薄白。其相关治疗中成药见表1。

4.2.1.2 风热证 风邪兼夹热邪,客于肺卫,表卫、络脉失和,风热上扰咽喉,肺卫失宣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汗出,头身疼痛,鼻流浊涕,喷嚏咳嗽,口渴,咽红肿痛,舌红,苔薄黄。其相关治疗中成药见表2。

4.2.1.3 风热夹滞证 此外,小儿由于脾常不足,感邪后,脾失健运,稍有饮食不节,易致乳食停滞,阻滞中焦而致外感夹滞。临床表现可兼见食少纳差,腹胀口臭,呕吐酸腐,或腹痛泄泻,大便酸臭或秘结,舌苔厚腻。其相关治疗中成药见表3。

4.2.1.4 表里俱热证 小儿“体禀少阳”,感受风热之邪后,易于迅速入里化热,形成表里俱热之证。临床表现为发热,鼻塞涕浊,咳嗽,咽红肿痛,口渴烦躁,尿黄,便秘,舌红苔黄。其相关治疗中成药见表4。

4.2.1.5 气虚证 气虚感冒系小儿肺脾不足,外感邪气后,卫外不固所致。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无力,痰稀,热势不高,神疲乏力,纳少,舌淡苔白。其相关治疗中成药见表5。

4.2.2 未辨证使用中成药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疾病是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的,而证则是疾病过程中典型的反应状态。因此,中医临床认识和治疗疾病是既辨病又辨证。然而,在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文献报道中,很大一部分都没有辨证,而是直接用于疾病的治疗。其相关治疗中成药见表6~9。

报道的文献中,除中成药之外,尚有部分院内制剂,如抗病毒合剂、抗感合剂、抗病感口服液[53-55]等,以及中药汤剂(颗粒剂)。后者包括经方麻黄汤、柴葛解肌汤、小柴胡汤、银翘散、白虎汤、(荆防)败毒散、麻杏石甘汤、香薷饮[56-64]等经方化裁后使用,以及一些自拟方的运用,其从临床角度填补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一些没有相应中成药的证型的治疗。此外,还有拔罐疗法[65]、针灸疗法[66]、推拿疗法[67]、耳穴贴压[68]、刮痧疗法[69]、药浴疗法[70-71]等中医疗法。这些报道的临床研究设计欠严谨,缺乏多中心的研究。

5 临床优势与证据分析

近年开展了大量的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而且研究水平也显著提高。文献中大部分是“随机”临床试验,然而一部分所谓的“随机”并非正真采用随机的方法,也较少使用盲法,试验设计尚欠严谨,也有少数采用多中心、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等设计严谨的临床研究文献,此类高质量的文献多由具有儿童新药临床试验机构资质的单位发表。文献中有数十篇系统评价,部分系统评价用AMSTAR量表评分显示质量较高。通过文献分析发现,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诸多优势,如较高的安全性,较好的临床疗效,后者主要体现为缩短病程,缩短退热时间,改善鼻塞、流涕、咳嗽、咽红肿痛、头痛、便秘、多汗等临床症状和体征;而且还能调节患儿的整体免疫功能,从而实现标本兼治。

6 基础研究分析

6.1 实验研究

6.1.1 抗病毒作用

6.1.1.1 鼻病毒 冯旰珠等[72]以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药,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及MTT比色法,观察在热毒宁干预下,人胚胎上皮细胞的病变效应(CPE)及吸收度(A),计算各组细胞的病毒抑制率。比较不同药物剂量及不同给药方式下热毒宁对HRV的抑制作用效果。结果发现热毒宁注射液对人鼻病毒HRV(N36)有直接灭活及抑制增殖作用,对其感染靶细胞有阻断作用,且呈明显量效关系;其对HRV(N36)的抑制作用,以预防给药更明显。

6.1.1.2 呼吸道合胞病毒 吴璇等[73]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和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Hep-2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3(ADV3)感染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Hep-2细胞的半数中毒浓度(TC50)为776.97 mg·L-1;抑制RSV和ADV3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28.08,28.10 mg·L-1;其治疗指数(TI)分别为27.67,27.65,安全系数均高于利巴韦林。与病毒对照组比较,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能明显降低RSV和ADV3感染细胞所致CPE的抑制率,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从而证实在体外,小剂量的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RSV和ADV3感染的Hep-2细胞均有明显保护作用,且病毒CPE抑制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此外,双黄连颗粒也具有抑制RSV在Hep-2细胞内复制的作用[74]。

6.1.1.3 (副)流感病毒 张建民等[75]实验发现抗病毒口服液对甲1、甲3、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I)在细胞外有直接中和杀伤作用;对甲1、甲3、乙型流感病毒在细胞内的繁殖有抑制作用,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降低而减弱。此药对Ad3没有抑制作用;对单纯疱疹病毒(HSV-I)、副流感病毒I型在细胞内的繁殖无抑制作用。

6.1.1.4 柯萨奇病毒 曹泽彧等[76]实验研究发现在Vero细胞模型上,热毒宁注射液(生药5.0 g·L-1)显著抑制75TCID50和50TCID50抗A16型柯萨奇病毒(CoxA16)引起的細胞病变;在5日龄ICR乳鼠模型上,热毒宁注射液明显缓解CoxA16导致的乳鼠死亡,延长乳鼠生存时间和恢复乳鼠生长抑制;同时热毒宁注射液缓解病毒感染导致的临床症状。从而证实热毒宁注射液在体内外均有抗CoxA16作用。

崔清华等[77]实验发现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有较好的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肠道病毒、柯萨奇B3型病毒、口唇疱疹病毒1型、甲型流感H1N1病毒作用。

6.1.2 抑菌作用

杨彦军[78]以双黄连注射液为阳性对照品,将双黄连口服液和阳性对照品稀释成不同浓度的溶液,用体外培养的方法,对致病菌株的抑制作用进行试验。结果发现双黄连口服液对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A、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小肠炎耶氏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11种病菌均有抑制作用,有效抑制浓度分别为0.031 2,0.015 6,0.015 6,0.015 6,0.031 2,0.062 5,0.015 6,0.031 2,0.031 2,0.125,0.0312 g生药/mL。

颜海燕等[79]运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不同浓度的清开灵口服液及抗生素阳性对照组和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发现不同浓度的清开灵口服液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标准菌株的抑菌效果与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相比的统计学差异。

朱金媛等[80]实验结果表明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体外抗菌效果较好,其中对铜绿假单胞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3种菌株的MIC为32.34 g·L-1、对金葡菌、大肠埃希菌MIC为64.69 g·L-1。体内抗菌结果表明,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可使腹腔感染金葡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的小鼠的死亡率明显降低,保护率明显提高,对感染大肠埃希菌和铜绿菌的小鼠亦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体内外实验均有效的证明了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的抗菌作用。

6.1.3 改善免疫功能

吕旭潇等[81]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病毒组、双黄连组、小儿双金大、中、小剂量组,给予接种RSV病毒,除空白组、病毒组外,其他各组以相应药物及剂量灌胃,连续5 d,分离小鼠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比较各组小鼠血清中主要促炎因子和炎症抑制因子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组,小鼠血清中炎症抑制因子IL-2、干扰素-γ(IFN-γ)含量明显增高,炎症促进因子TNF-α显著减少;与病毒组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从而提高抗病毒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减轻病毒对机体的损伤。

崔清华等[82]建立小鼠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模型,检测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对模型小鼠的体重,肺指数以及肺病理变化等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能明显增加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小鼠的体重,降低肺指数;增加T细胞增殖转化率以及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活性,从而改善细胞免疫功能,减少病毒对机体的免疫损伤。

张为民等[83]研究发现抗病毒合剂可促进和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6.1.4 镇咳祛痰作用

孙雪等[84]通过小鼠氨水引咳法、小鼠酚红排泄法及大鼠气管毛细管引流分泌液量测定法研究安儿宁颗粒镇咳、祛痰作用。结果显示安儿宁颗粒能显著减少氨水导致的小鼠咳嗽次数,增加小鼠气管内酚红排泄量及大鼠气管分泌液量,从而起到镇咳、祛痰作用。

6.1.5 解热抗炎

苗明三等[85]将大、小剂量的小儿热速清口服液、生理盐水、阿司匹林、复方氨基比林分别灌服大、小鼠、家兔,以观察热速清口服液的解热抗炎作用。结果表明热速清口服液对炎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实验性家兔高热模型有良好的退热作用,而且起效快、持续时间长、无毒副作用。

杨玲等[86]在细菌内毒素致热家兔模型上,用抗感合剂低剂量6 mL·kg-1,高剂量18 mL·kg-1灌胃,1,2,4,6 h后测体温。结果发现本品可显著抑制家兔的体温升高。

吕霄峰[87]研究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影响。共纳入患儿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观察组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照组予利巴韦林颗粒。2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牟宜双等[88]研究发现小儿解表颗粒具有一定的解热、镇痛及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细胞因子IL-1β,IL-6的水平和上调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等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各种病毒和细菌等均可引起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但80%~90%以上为病毒。主要有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由于小儿呼吸系统器官发育尚不成熟的特点,在发病后短时间内就可合并细菌感染,最常见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肺炎支原体亦可引起。众多单味中药,如金银花[89]、贯众等,对病毒、细菌、支原体等不同病原体有很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上述中成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实验研究中,显示中成药有解热抗炎、镇咳祛痰的作用,对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A等细菌也有很好的抑菌作用;此外,还有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作用。中药复方不是简单的单味药叠加,其药物成分之间有协同增效减毒等作用,目前中成药的实验研究尚待进一步深入,应用网络药理等方法和手段,重视中药复方的多靶点多通路的研究。

6.2 既往相关指南

目前检索到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西医相关指南有2000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 [90]、美国儿科学会制定的《儿科上呼吸道感染应用抗生素处方原则》 [91],其内容仅是指导抗生素的使用;此外,2013年陆权教授执笔了由38名西医著名儿科专家共同制定的《中国儿童普通感冒规范诊治专家共识》[92],重点介绍了对症治疗时西药的选择使用,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医相关指南有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93]、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制定的《小儿感冒中医诊疗指南》 [94]、2011年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中医诊疗指南》[95],其内容主要是指导中药汤剂的使用,中成药虽有涉及,但叙述较为简单,未突出中成药在疾病治疗中所解决的关键点,部分中成药中没有儿童用量,指导临床使用中成药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又有大量新证据产生,因此有必要基于循证,充分深入挖掘中成药在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过程中的应用时机、使用疗程、作用靶点以及疗效等方面的优势,制定新的指南。

7 问题与展望

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效、安全,优势突出;近几十年报道的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基础实验及临床研究相关文献有数万篇之多,期间,实验/试验设计、研究方法、质量控制等研究水平也显著提高。但也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加强研究,主要体现在:①大量的中成药医临床治疗文献中,以小样本的报道占了较大比例;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报告和高质量的系统评价相对较少。②关于儿童中成药用药超说明书使用的问题。2012年6月第二届合理用药大会,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陈晓媛的报告指出,全球有21%已批准药物存在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其中,在成人用药中占7.5%~40%,在儿科用药中的比例高达50%~90%。报道的文献中,涉及到众多超说明书用药,如金莲花颗粒中并无儿童用法用量,用中药注射剂进行雾化治疗等。因此有必要对儿童超说明用药的情况进行循证评价,指导临床。③既往在中成药治疗中,作者一直认为要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然后在文献报道中,很大一部分中成药都是直接用于疾病的治疗,而没有辨证。因此,辨证与不辨证使用中成药是否有疗效差异,这也值得商榷,有必要对此开展相关研究。④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中提到“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文献报道中,有使用中药注射剂肌注或者静点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其必要性也值得进一步商榷。⑤目前上市的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成药多集中于风热证、表里俱热证,而用于风寒证、暑湿证以及虚证的中成药较少,这也提示了在药物研发审批中是否可多考虑一下中成药较少的证型。⑥对于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性文献,基本都是围绕有效性开展的,但对于药物的疗程、量效关系等研究较少;此外,缺乏大样本的上市后再评价中安全性的研究。⑦文献中的疗程多设在3~7 d,然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者,多7 d可自愈,故需进一步开展疗程的探索。⑧缺乏中成药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替代抗生素的相关研究。中医药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因此在疾病初起即為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后合并细菌感染的这类患儿中,中医药是否能替代抗生素,这值得在循证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研究。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247.

[2] 吕燕宁,黄芳,高志勇. 北京地区2009年5~1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调查[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10):1263.

[3] Marrie T J,Costain N,La Scola B,et cl. The role of atypical pathogens in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J]. Semin Respir Crit Care Med,2012,33(3):244.

[4] 牛荣华. 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的分析与探讨[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4):111.

[5] Arroll B,Kenealy T. Antibiotics for the common cold and acute purulent rhinitis.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2005(3). CD000247[M]. London : Published by John Wiley & Sons,Ltd,2010.

[6] 矫金玲. 中医儿科优势在患儿家长中的认知度调查分析[C]. 杭州:首届“之江中医药论坛”暨浙江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2011.

[7] 马融,韩新民.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M]. 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5.

[8]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

[9] 杨敏杰,魏艳丽,侯艳艳. 感冒清热颗粒治疗小儿风寒感冒37例疗效观察[J]. 中医中药,2015,13(22):192.

[10] 管志河,丘文佳.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小儿风寒感冒的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142.

[11] 李一民,赵长江. 小儿感冒颗粒联合中药沐浴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型100例疗效观察[J]. 中医儿科杂志,2015(4):390.

[12] 王卉,胡思源,刘虹. 小儿热速清颗粒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4(3):250.

[13] 宋洋,孙毅伟. 小儿热速清颗粒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J]. 黑龙江医药,2011,24(4):549.

[14] 石玲婷. 小儿解表口服液对150例风热感冒患儿的临床疗效分析[J]. 北方药学,2015,12(11):141.

[15] 管敏昌,王灵华,杭金国. 小儿感冒宁糖浆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 海峡医药,2010,22(7):183.

[16] 茅慧萍. 金莲花颗粒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 新中医,2016,48(9):137.

[17] 杨宏桂. 金莲花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2):148.

[18] 冯清祥,雷雨. 双黄连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2011,20(17):2129.

[19] 范建卫. 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对风热感冒患儿症状改善作用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2017,36(2):45.

[20] 任文娟,张桂玲,杨娅丽,等. 安儿宁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学装备,2014,11(S2):257.

[21] 何红霞,周盈.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J]. 新疆中医药,2012,30(4):21.

[22] 袁丹,谢辉辉,汪受传,等.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1):89.

[23] 胡思源,刘虹,贺爱燕,等. 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风热感冒挟滞证的临床研究[J]. 天津中医药,2008(2):103.

[24] 汪受传,赵霞,刘书堂. 清热化滞颗粒Ⅲ期临床及实验研究总结[J]. 现代中医药,2003,23(4):1.

[25] 李井锋,马融,胡思源,等. 芩香清解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表里俱热证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10):3794.

[26] 王健,胡思源,李新民,等. 小儿双清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表里俱热证304例临床观察[J]. 中医杂志,2013,54(5):395.

[27] 杜洪喆,胡思源,钟成梁,等.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不同剂量治疗小儿急性咽-扁桃体炎肺胃实热证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 中草药,2017,48(4):753.

[28] 路静华. 九味双解口服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180例临床疗效观察[J]. 吉林医学,2008,51(19):1633.

[29] 彭静,童斌,于黎鹏. 馥感啉口服液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Meta分析[J]. 中国现代医药,2016,54(13):67.

[30] 钟成梁. 馥感啉口服液治疗小儿感冒气虚风热证的疗效观察[J].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6):851.

[31] 李军胜,刘丽芳. 小儿清热宁颗粒治療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 新中医,2013,45(10):75.

[32] 廖龙先. 用小儿解表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5):84.

[33] 钟成梁,胡思源,李井锋,等. 金莲清热泡腾片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Meta分析[J]. 药物评价研究,2017,40(3):393.

[34] 陈草明,张定芬. 金莲清热泡腾片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20例临床观察[J]. 现代医院,2013,13(11):54

[35] 余德钊. 小儿清咽颗粒治疗疱疹性咽峡炎48例疗效观察[J]. 新中医,2006,38(4):40.

[36] 杨文美. 小儿宝泰康颗粒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及其护理体会[J]. 吉林医学,2014,35(32):7324.

[37] 张曼琳,起饪. 四季抗病毒合剂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30例疗效观察[J]. 云南中医药杂志,2009,30(12):41.

[38] 李安源,王传吉,张林英. 小儿退热口服液治疗小儿上感发热的临床研究[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19(3):144.

[39] 智月丽,宋春兰,王墨峰,等. 小儿感冒退热糖浆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4,6(34):55.

[40] 李瑛,沈四国. 午时茶冲剂改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消化道症状的临床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7):885.

[41] 黄潕,林娜,魏春辉. 口服双黄连片治疗小儿感染性疾病400例分析[J].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12(3):194.

[42] 武丽华,向红军. 小儿牛黄清心散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 医学信息,2014,28(24):54.

[43] 方宝霞,陈富超,吴松潮. 热毒宁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Meta分析[J]. 中医药导报,2012,18(9):99.

[44] 赵罗忠,张元明,王爱珍,等.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78例疗效观察[J]. 辽宁医学杂志,2010,24(3):148.

[45] 连宝涛,吴驻林,李泽彰,等. 喜炎平对比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Meta分析[J]. 中国药房,2016,26(3):337.

[46] 李潮英.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189例疗效观察[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1(2):34.

[47] 马成文. 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染的疗效观察[J]. 医学信息,2010,23(3):378.

[48] 刘禄清,刘青山,曹苏娟,等. 注射用穿琥宁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04例体会[J]. 湘南学院学报,2005,26(3):23.

[49] 王晓燕,陆秀霞.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疗效观察[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2):124.

[50] 陈敏敏,王丽玲,李永华. 开喉剑喷雾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112例[J]. 实用医药杂志,2015 (4):332.

[51] 莫凌凌. 金喉健喷雾剂治疗急性扁桃体炎40例临床观察[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 (4):22.

[52] 秦瑞娟,李海莹,张霞. 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2014,7(2A):51.

[53] 刘艳,刘虹,胡思源. 抗病毒合剂加通便合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表里俱热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观察[J]. 天津中医药,2009,26(5):379.

[54] 袁斌,陆力生,李妮,等. 抗感合剂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60例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9):1415.

[55] 殷金华,黄富宏,欧青林. 抗病感口服液治疗小儿病毒性感冒200例[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2):174.

[56] 应克伟. 麻黄汤加减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寒型)36例疗效分析[J]. 新中医,2014,46(12):305.

[57] 陈大勇. 柴葛解肌汤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疗效显著[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5):305.

[58] 杨东红. 小柴胡汤治疗病毒性上感高热35例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1998,14(10):15.

[59] 周仕昌. 银翘散加味治疗上感高热90例临床观察[J]. 中外医疗,2008,10(23):82.

[60] 康博. 银翘白虎汤加减治疗小儿感冒风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北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

[61] 甘晓霞,曾庆芳,张黎黎,等. 荆防败毒散加减治疗小儿风寒感冒20例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32):6703.

[62] 计昭艳. 败毒散加减治疗儿童感冒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3):91.

[63] 刁利红,王超,吴志秀,等.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症疗效观察[J]. 中医药导报,2002,8(6):343.

[64] 姚静婵,应延风,郑海文,等. 柴胡香薷饮治疗夏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4):441.

[65] 张立文. 大椎穴刺血拔罐疗法治疗小儿风热型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D]. 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66] 魏利召,罗少波,胡海翔. 针刺综合疗法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的随机对照研究[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30(3):41.

[67] 边慧霞. 推拿疗法治疗小儿风热感冒53例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6(3):261.

[68] 穆青. 耳穴贴压合穴位按摩治疗小儿胃肠型感冒42例[J].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90.

[69] 徐士象. 肩井穴刮痧治疗小儿外感发热30例临床疗效及时效性观察[J]. 江苏中医药,2012,44(10): 60.

[70] 侯江红,单海军,任玉梅,等. 全身浴和足浴对风寒型小儿外感发热的退热疗效观察[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4):1493.

[71] 胡宛平. 评价中药药浴治疗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的退热效果[J].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4(11):6759.

[72] 冯旰珠,周锋,黄茂,等. 热毒宁注射液对人鼻病毒N(36)的体外抑制作用[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8,39(3):262.

[73] 吴璇,于莉,胡涛,等.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的体外抗病毒作用[J]. 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1):1838.

[74] 杨洁,刘萍. 双黄连颗粒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国药业,2007,16(23):7.

[75] 张建民,庹玉玲,关晶. 抗病毒口服液的抗病毒作用实验研究[J]. 北京医学,2008,30(7):445.

[76] 曹泽彧,常秀娟,赵忠鹏,等. 热毒宁注射液抗A16型柯萨奇病毒的研究[J]. 中草药,2014,45(10):1450.

[77] 崔清华,何军,吕旭潇,等. 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体外抗病毒作用研究[J]. 药学研究,2015,34(11):631.

[78] 杨彦军. 双黄连口服液对肺炎双球菌等十一种致病菌抑制作用的研究[J]. 黑龙江医药,2013,26(4):611.

[79] 颜海燕,谢丹,罗晶,等. 清开灵口服液体外抑菌效果的实验研究[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1,24(5):580.

[80] 朱金媛,邹凤,何军,等. 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体内外抗菌效果研究[J]. 药学研究,2015,34(4):190.

[81] 吕旭潇,崔清华,何军,等. 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对RSV病毒感染小鼠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9(5):456.

[82] 崔清华,吕旭潇,何军,等. 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抗RSV病毒作用机制研究[J]. 药学研究,2015,34(10):568.

[83] 张为民,卿素珠,张彦明,等. 抗病毒合剂对机体免疫细胞的影响[J]. 中兽医医药杂志,2002,21(3):6.

[84] 孙雪,张义智,李丽,等. 安儿宁颗粒的镇咳祛痰作用[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1):71.

[85] 苗明三,李中心,朱志军,等. 小儿热速清口服液解热抗炎作用的研究[J]. 河南中医,1991,11(6):11.

[86] 杨玲,顾先华. 抗感合剂对细菌内毒素致热家兔的解热试验[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20(10):59.

[87] 吕霄峰. 小兒豉翘清热颗粒改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症状及炎症因子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2):3557.

[88] 牟宜双,周黎明,熊尧,等. 小儿解表颗粒解热镇痛抗炎作用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4,30(5):121.

[89] Zhen Zhou,Xihan Li,Jinxiong Liu,et al. Honeysuckle-encoded atypical microRNA2911 directly targets influenza a viruses[J]. Cell Res,2015,25:39.

[90]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试行)(2000年)[J]. 现代实用医学,2003,15(10):649.

[91] Adam L H,Mary A J,Lauri A H. Principles of judicious antibiotic prescribing for bacterial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pediatrics[J]. Pediatrics,2013,132(6):1146.

[92] 安淑华,艾涛,鲍一笑,等. 中国儿童普通感冒规范诊治专家共识(2013年)[J]. 中华实用儿科杂志,2013,28(9):680.

[93]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小儿感冒)[S]. 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

[94] 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 小儿感冒中医诊疗指南[J]. 中医儿科杂志,2009(1):1.

[95]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儿科专业委员会.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中医诊疗指南[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204.

[责任编辑 丁广治]

猜你喜欢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述评
鼻腔冲洗佐治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分析
心理护理对减轻大学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者焦虑状态的影响
大学生总彻夜玩游戏常“感冒”竟患上淋巴癌
小儿解表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国内科技投入研究现状简评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