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中杯事件」發酵推銷技巧是否隱藏巨額利益鏈

2017-05-10 08:06李春水
台商 2017年3期
关键词:消費者服務星巴克

李春水

案例重現

近日,一篇關於吐槽星巴克的文章:《致星巴克(中國)CEO王靜瑛的公開信》火遍網絡。文章指出,星巴克門店店員對顧客杯型既定選擇質疑,這一銷售手段令人反感,作者認為星巴克(中國)店大欺客,態度傲慢。文章一出,獲得無數相似經歷的網友贊同。

星巴克(中國)急忙公關回應,表示杯型推薦並非歧視消費者,而是雙方對杯型的理解存在歧義,因而需要店員引導銷售。

對於星巴克的回應,網友並不認可,他們認為,星巴克杯型設置不合理,此舉背後隱藏著巨額的利益鏈。

5年前,還沒有做錘子手機的羅永浩曾經出演過一部微電影,裏面有一段經典情節,當時還是牛博網創始人、老羅英語培訓創始人的羅永浩,站在星巴克的點餐臺前指著中間大小的杯子,向服務員點了一杯中杯咖啡,引來服務員關於星巴克杯型名稱的解釋。雙方數次溝通無效後,羅永浩無奈而憤怒地自抽數個耳光後離開門店。5年後,一篇文章《致星巴克中國CEO王靜瑛公開信》火遍網絡,致使這段令老羅心塞的情節又被翻了出來炒了一遍。

老羅的這種經歷,相信不少去星巴克的人都有過:當服務員問你要什麼杯時,如果你看著櫃檯上三個不同體積的紙杯中最小的那個表示「我要小杯」,服務員會面帶微笑地告訴你,「這是中杯」。

同理,如果你指著第二大的紙杯說「我要中杯」,服務員會笑著告訴你,這是大杯……是可忍孰不可忍。這篇火遍全網文章的作者,默默地打開電腦,敲下這封信,開啟了對星巴克這種行為的口誅筆伐。

一封討伐信

文章的作者林國童稱自己在星巴克喝了6年的咖啡,也算是星巴克的忠實顧客,到過很多不同的星巴克門店,只喝中杯咖啡,但是長達6年,星巴克的店員總是對自己的杯型選擇提出異議。此文一出,隨即引起很多消費者的共鳴,9小時閱讀量輕鬆突破19萬 (以下簡稱「中杯事件」)。該公開信(節選)這樣寫道:

王女士:下午好!

我是一名星巴克的忠實顧客,2012年開始成為星享金卡會員,謝謝你們。我生活在杭州,目前每週有機會出差到全國各地,路過你們不同城市的門店,只喝中杯咖啡,多點當季新品,偶爾買焦瑪。你們有一流會員的管理系統和移動互聯網新媒體。我幾天前剛下載,這是我手機上唯一實體企業APP。

今天上午11點半,我在星巴克杭州雙城國際店。已經有輕度心理障礙了,怕你們的店員又懷疑我的杯型選擇。但這次,我畢竟把金卡和儲值卡都裝在星巴克APP,他們該當我是個老顧客吧?

我說中杯。他「熱情」地反問「你確定是中杯嗎」,我說是。他「笑」著補了一句「中杯是我們最小的杯型喔」,我說是。他又開始按例推薦「有一個8折購買蛋糕的機會」。我無奈一笑。他訓練有素。

等我拿到咖啡入座,背後傳來新一陣此起彼伏的中杯懷疑,我轉身看時,有位男士被問得為難,說好吧,中杯變成了大杯。文章還指出,大陸星巴克門店對顧客的中杯購買提示重複粗暴,並憤怒地質問星巴克,什麼時候才不覺得中杯客戶「無知或愚蠢」。

杯型的爭議

在「中杯事件」發生之後,星巴克(中國)顧客關懷中心也做出回應,「在星巴克,讓每一位顧客都獲得滿意的服務和飲品,是我們的承諾。不斷將顧客體驗提升到更高的層面一直是我們對自己的要求。同時,這也是顧客對星巴克的合理期待。」

星巴克的杯型問題一直是「星迷」們關注的,在微博、知乎等社交論壇甚至可以翻到專門對星巴克杯型探討研究的帖子。一般說來,星巴克最主流杯型有三個:Tall、Grande和Venti,分別對應的中文名稱是中杯、大杯和特大杯。其中,「中杯」是最小規格,容量為355毫升,其實比COSTA的小杯(PRIMO,360毫升)還小一點。

事實上星巴克是有一個真正的小杯杯型Short,容量是236毫升,但主要用來提供濃縮咖啡,並不主動銷售咖啡飲料,沒有出現在菜單牌上。那麼根據門店主推的三種杯型,向來靈活接地氣的星巴克,怎麼可能不明白小中大杯的叫法才更符合中國人的常識?這個反常識的杯型規則,首要問題就是讓消費者和星巴克店員的溝通變得艱難。

在文章背後,有很多網友跟帖,其中一些帖子認為,在現有的三種杯型的基礎上,強制讓消費者接受其中最小的杯型為「中杯」,完全體現了星巴克作為行業巨頭的任性與傲慢,及其對於消費者的不尊重。

杯型背後的利益

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認為:「大中小的稱謂是我們慣用的,但星巴克的命名方式卻讓人在無意中會有額外的獲得感。從行銷的角度而言,星巴克的這種行銷策略有讓消費者消費更多產品的傾向,但這種技巧實際上對接了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消費者對於星巴克這種推銷方式有愛有恨,但對於星巴克而言,背後隱藏的卻是企業的利益鏈。

按照星巴克最少的升杯消費3元(人民幣,下同)來計,一個門店(假定每天客人數量300人)一天的銷售額就能增加90元。那麼,做一個簡單粗暴的推算,中國大陸2200多家星巴克一年就能多收個7200萬元。

不僅收入能夠提高,再看看星巴克的單杯成本和利潤率情況。

日本經濟學家吉本佳生在《在星巴克要買大杯咖啡》一書中的分析,從消費者的角度而言,大杯咖啡的性價比的確高於中杯咖啡;但是對於星巴克而言,咖啡豆的成本在其總成本中所占比重極小,通過計算咖啡豆的採購、運輸、保管、烘焙等成本,分攤門店裝修、運營和人力等其他成本後,算得的大杯型咖啡利潤及利潤率皆更高,大杯型咖啡的獲利能力顯而易見。

維護消費者的溝通需要智慧

在這封公開信瘋傳27小時後,星巴克做出了官方回復,稱對消費者的投訴「深感抱歉」和「心感不安」。不過,對於那個消費者們最想討說法的中杯、大杯則含糊其辭,並沒有半分要改口的意思。有評論認為:企業追求利益最大化無可厚非,但若是為了小利而破壞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卻未必值得。

星巴克的回復雖然沒能讓當事人和部分消費者滿意,但多位業內專家卻對星巴克迅速做出反應的態度予以了肯定。和君集團合夥人文志宏認為:「在目前的關注熱度之下,星巴克不宜貿然在杯型設置問題上做出改變,而是應該制定更為詳細的解決方案,否則很有可能引起另外的混亂。」他還指出,「中杯問題所反映的不僅是表面的杯型設置問題,更是星巴克門店推銷方式的問題。店員在詢問的過程中其實是帶有引導傾向的,但是這樣一成不變的、機械的詢問對於購買目標明確的顧客而言,容易引起反感。」

有人認為,星巴克雖然在大陸已經超2100家門店,但是大陸咖啡店市場興起速度與數量在增長,星巴克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成也服務,敗也服務。優質的服務曾為星巴克吸引了一大批忠實的粉絲,而今同質化的服務也讓星巴克飽受爭議。對此,文志宏認為,「資訊化時代,星巴克應該借助技術手段,更大程度地發揮大數據的作用。」他建議,「未來星巴克應該試著構建更完整的資訊系統,區分不同類型的消費者的消費偏好,迅速識別老顧客、老會員的消費習慣。同時圍繞其中的資訊,做出更合理的門店銷售策略的設計,以提供更加精準的、個性化的服務。」

猜你喜欢
消費者服務星巴克
阅读理解练与析
本刊读者服务部实用产品推荐
消费者偏好下的两在位制造商阻止策略选择研究
物业服务
被玩坏的星巴克咖啡杯
2018上海服务业企业100强
消费者调查数据统计
基于有限理性消费理念的网购信息环境对消费决策的影响
星巴克为什么不卖酒了?
“星級旅遊服務認可計劃”提升澳門旅遊業服務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