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七八糟的費太多了,光我們就有500多種!」不久前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的這句抱怨,引發了不少企業家共鳴,也引得相關部門急忙出來澄清。隨後公佈的調查結果顯示,2015年娃哈哈繳費專案為212項,繳費金額7412萬元(人民幣,下同)。這些繳費專案涉及政府性基金、各類行政事業性收費,以及協會商會會費和訂刊費等。
雖然核查稱「尚未發現亂收費」,但現實顯然複雜得多。僅就娃哈哈而言,有關部門核查的收費專案是有據可查的,但有些收費專案可能連正式的收費憑據都沒有。退一步講,即使所有收費專案都得到了有關部門批準,不是「亂收費」,但合規未必就合情合理。道理很簡單,裁量權往往掌握在收費者和相關部門手裏。如果把這些專案的收費理由和標準一一拿出來公示,讓企業和公眾做評判,又有多少是有理有據的呢?
除了名目繁多的收費,在經濟行情不好、企業利潤少、人力成本又上升的「景氣寒冬」,稅的問題也凸顯出來,成為一些企業的難以承受之重。
「稅負很重,主要體現在增值稅方面,每個環節都要交稅,稅大概是利潤的3~4倍,利潤微乎其微。比如企業一年交1000多萬元的稅,利潤可能還不到300萬元。」一位從事傳統製造業的老總說。據一項在全大陸4個城市採集了一百多個樣本的調研發現,企業的實際稅費負擔率約40%,大部分企業利潤率都不到10%;企業家認為稅收負擔很重和較重的比例很高,達到87%,認為稅負可以接受的僅占8%,認為較輕和很輕的僅占1%。
卸壓去負,從降費減稅開始。
2月8日,農曆新年過後的第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就將 「槍口」對準了涉企收費。會議要求以更大決心進一步清理和降低涉企收費,盡快推出一批制度性、管長遠、見實效的舉措,並承諾抓緊建立收費目錄清單制度,切實減少涉企收費的自由裁量權。
而作為大陸最核心稅源的企業,在稅率仍無法短時間內大幅度降低的當下,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力改善。首先應重視對高端稅務人才的培養,充分有效地運用稅收政策,讓稅務成為企業價值創造的源泉之一;其次是重視稅收政策的引導功能,調整產業結構及商業模式以順應鼓勵類的政策導向,減輕稅負,讓「壓力山大」變成「動力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