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通常会选择一些较受好评的高考或模拟考作文题目给学生练习。有时教研组也会讨论推荐一些原创作文命题作为习作题目。这些都是很好的文题来源,不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当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这就要求教师布置的文题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空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丰富的素材积累,就不可能写出佳句美文。所以要想使学生作文水平有真正的提高,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广撷博采,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一、感悟生活,走出课堂
作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获得真实情感,将学生在社会、家庭、学校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文字真实地表现出来,让学生写作时真正达到有事可记、有人可写、有情可抒、有理可论。只有学生先学会对生活的多角度观察,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细节之处,学生才能主动地把生活中发现的各种素材积累起来。美好的素材在学生脑海中逐渐被储存起来,并且累积得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累积的写作素材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就会很好地调动和运用起来。引导学生融入生活,感悟生活,记录生活,教师抓住这些机会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写作能力。只有这样学生写作的兴趣才会从心底激起。有所感才有所写,闭门造车只能让学生丧失兴趣并且厌烦作文,使作文课堂教学陷入消极循环中,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把视野放远、放宽。
首先,写作的灵感和素材来源于阅读,阅读不仅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面,还能够陶冶情操,给生活带来更多的乐趣。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内外阅读中培养和积累写作素材。为了做好创新作文教学,笔者让学生多看一些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课外读物,比如《青年文摘》《萌芽》《读者》等优秀期刊,同时笔者还会让学生在阅读完之后写下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这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只有多读书,读好书,学生的思想才能丰富,写作之源才不会枯竭,生活之渠才会更清澈。其次,多让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校外活动,实践过才有发言权,老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点出发,找到动机切入点。进行写作指导时,要积极联系现实生活,社会热点,时尚潮流,典型实例等等,让学生享有充分的发言权,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应用到写作中。最后,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学生情感动态,淡化写作是升学考试重头戏的概念,减轻心理压力,创造一种自由、轻松的写作氛围。
二、多元评价,激发写作热情
学生写作能力的好坏,往往是教师一人的主观标准,形成思维定式,看不到学生局部作文闪光点,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感到自卑,得不到肯定而放弃提高写作能力,笔者认为,在进行作文讲评时,要朝着多元化评价的方向发展,不再是教师一把尺子量到底,主观地判断学生习作的好坏。从多年从教经验中不难看出,简单的分数或者评语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多开展学生互评,小组推荐,班级投票的方式选出语言、内容、构思、等优胜作文。这样以局部代替整体,以肯定部分增加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转变对作文的畏惧情绪,使其爱上写作。努力让学生乐于写作,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根本途径。鼓励的方式很多,如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写作比赛,充分利用多媒体、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
三、反复修改,注重反思
一篇好的文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多次打磨修改,也正在这样反复的過程中,学生才能认识到不足,加以改进。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修改前,要有针对性,提出具体明确的修改意见,给出相关优秀例文的示范以及教会学生修改方法,从细节出发,逐步提高,对学生的点滴进步作出认可。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从他们擅长的文体入手,逐步对语言运用技巧,写作手法,感情表达进行改善,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然后逐步转向自己的短板文体。教师的讲评实际上起到引导启发的作用,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不断反思,将知识内化为写作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文是最富有个性特征的思维活动,作文教学的模式化、程式化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得不到发展。而个性化作文提倡学生自主写作,寻人所未寻,想人所未想,用人所未用,写人所未写,要求说真话,抒真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要开辟写作教学的新天地,既要结合实际生活,更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因素,同时更可以借助网络的力量,让学生多从网络当中寻找一些优秀的文章来阅读,学习写作,扭转写作“僵化”的局面,将学生写作动机自主化,将作文内容个性化,发挥多元化评价作用,来促进学生写作的提升。
(李兴国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新墩镇中心学校 7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