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各得其所

2017-05-10 11:48左香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命题作文作文题作文

宋代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在《朱子语类·大学三》中写道:“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这里的“将心比心”和西方现代心理学家提出的“同理心”是一样的道理,指的是我们应该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多从对方的心理思考问题、处理事情,设身处地去感受、去体谅他人。

但现实中,确实存在着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人,自己认为好的,别人也应该这么认为的现象。举个简单的例子,动画片都是成年人制作拍摄的,但是收看对象、受众人群却是儿童,那么这些动画片到底有没有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出发呢?如果考虑了,无论是拍摄方还是孩子都是皆大欢喜,比如《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熊出没》、《喜洋洋和灰太狼》等等,都能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塑造活泼可爱的形象,讲述浅显易懂的道理。而另外一些可能却未能做到,比如根据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于1942年写成的著名儿童文学短篇小说改编而成的动画电影《小王子》应该说是一部很有质量的作品,这个很有质量其实是从成年人的角度出发的,而影片中小王子和一朵玫瑰的故事所讲述的那些深刻的道理,孩子很难理解。

动画电影必须从孩子的视角出发,考虑孩子情感和认知的需求,这样才算是成功的。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我们高中生的作文写作,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作文题目都是老师出的,考场作文也就罢了,连平时的作文训练也都是老师规定好的,这些题目基本都是按照成人的观点去品评好坏的,有多少兼顾了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有多少兼顾了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有多少兼顾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学生如何爱上写作呢?特级教师刘祥就曾这样形象地比喻:“这就好像如果有人总用雷锋的标准来衡量我们,总判我们为不合格的人一样,如何能够激发我们求真向善的进取心?”[1]

以我们的一次平常语文测试题中的“浪漫”和“现实”作文来看,材料的立意大多数学生都能读懂,应该重点抓住“浪漫”,以及“浪漫”和“现实”的关系来写,这些学生都知道,可是“浪漫”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大多数学生云里雾里,所以才会有袁隆平种水稻的钻研和坚持也成了浪漫,韩信受胯下之辱的坚韧和忍耐也成了浪漫,项王霸王别姬的凄婉和悲壮也成了浪漫等等。后来课上我和学生交流,我问大家:“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浪漫吗?”十七八年纪的他们齐声回答我“表白”,然后便一笑了之。其实这不能怪学生,他们这个年纪如何懂得浪漫,只能想到男女层面的情感这也是情理之中的。如果你让一个成人来回答“浪漫”,估计也会有很多人理解为给妻子送一朵玫瑰花,给丈夫织一条围巾,有多少人会想到生活中处处都可以有这种诗意的解读?而这种诗意的解读对于文人气质的知识分子而言自然一点不难。所以这个作文题就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学生很难爱上这样的作文题,进而讨厌作文写作了。

那么,要把“将心比心”落实到作文教学中,首先就应该放开对作文题的限制,尤其是平时的作文练笔训练,让学生去写他们感兴趣的,有话可写的,使他们不要把作文写作当成背负在身的重担,只能无奈地叹息。其实,我们的学生还是很喜欢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用文字表达出来的,笔者曾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大多数学生比较喜欢写随笔,所谓随笔就是教师不规定题目,学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完成写作。

其实,近些年高考作文题也越来越放松对学生作文写作主题的捆绑。郑桂华老师在《语文有效教学》一书中把恢复高考以来的作文题分为三类:“一类是偏重于宏大话语的论证题,一类是偏重于玄虚冥想的抒情题,一类是偏重于抒发小我感受的描述题。分别大致对应着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新世纪三个阶段。”[2]从80年代到新世纪初越来越贴近学生生活,意在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就江苏高考作文题纵向看,江苏高考作文题自2006年至2012年都是材料+命题的形式,从2013年开始变为完全的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向材料作文的转换,放宽了学生对作文写作主题的限制;再从横向看,2016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可以大体分为三种,第一种以江苏卷和山东卷为代表的材料作文,第二种以上海卷、天津卷、浙江卷为代表的材料+话题型,第三种是以北京卷为代表的命题作文。第一种和第二种的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都给予了学生很大的发挥空间,这两种类型的作文题在立意上相对于命题作文而言显得宽泛了很多。而16年唯一给出命题作文的北京卷虽然限定了作文题目和文体,但是也用“二选一”的方式,给予了学生一定的写作自由。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曾经就“哪些题目你爱写?”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学生列举了很多,比如“坚持”、“选择”、“习惯”、“兴趣”、“青春”、“自立自强”、“感動”、“理想”、“回忆”等等。笔者在平时作文选题时会倾向于这些题目,或者让学生分小组去准备作文题,要进行作文训练时就让学生抽签决定,学生写作的热情便高涨了。

当然,作文的写作也不能完全随生所欲,学生完全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毕竟作文教学是序列化有系统的,从记叙文到议论文到散文的不同文体训练,从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到选材取材、技巧手法、语言润色等不同环节训练,作为教师心里要有数。所以笔者会把作文训练和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比如高一时,作文教学侧重记叙文,我在不限定作文题的前提下,提出一些要求,比如“写活一个人”、“写好一个场景”、“写出情节曲折”等等;高二侧重于议论文的写作训练,我也会在不限定作文题的前提下,提出一些要求,比如“用总分结构”、“用递进结构”、“运用对比、引用论证方法”等。这样既能让学生有话可写,有箭可发,又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万箭乱发。

总的来说一点,我们不能让学生无话可写进而胡编乱造,不能让学生惧怕甚而至于厌恶作文,那就必须遵从学生的实际,做到将心比心。不单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应该做到即使是己所欲也要勿施于人。如果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能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笔者相信无论是作文的教还是作文的学都会有长足的进步。

注释:

[1]刘祥.语文教师的八节必修课[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2]郑桂华.语文有效教学——观念.策略.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左香 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高级中学 211900)

猜你喜欢
命题作文作文题作文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命题作文怎样确定立意
半命题作文“难忘那次__”构思指导
命题作文“闯关”大法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撞衫”说明了什么?
半命题作文如何补充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