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无问题意识”的解决策略

2017-05-10 10:27王美柳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意识语文教师

问题是学习的开始,是思维的起点和动力。学生在学习中不能主动产生疑问,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无问题意识”。“无问题意识”的行为影响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样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制约了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这应引起教师的重视和思考。

一、导致高中生语文“无问题意识”的原因

(一)教育体制的因素

高中阶段,教师的教学任务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升学指标,高中课本教学进程较快,超越了学生的认识能力。加之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学生的学习容量大,学生缺乏自由空间,使之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逐渐步入无问题意识的状态。

(二)教师因素

为应对高考,教师的课堂教学通常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使得教师习以为常的为每一个问题预设一个标准答案。

时间长了,就确定了教师答案的权威性,教师除了解决备课时所设计的问题之外,几乎不再临场发问,特别是面对“差生”不敢提问,更不敢去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去思考更多的问题。这样的教学过程就形成了教师传授知识的无端行为,时间一长,只会迫使学生去机械记忆,忽视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三)学生因素

高中生的不良性格、心理特征是造成问题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这里所说的不良性格、心理特征,是指对学生完成语文学习具有阻碍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态度、性格、价值观、人际关系、情感方面等。从心理上来讲,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对语文学习上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具体表现在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很随意,而课后的作业更是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一些语文基础好的学生,认为语文可以不学,考前突击一下就可以了;还有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认为,语文你认真地去学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这些学习心理和学习态度导致学生对语文没有兴趣,更谈不上主动去问问题了。

以上这些原因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产生了无问题意识的现象,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呢?笔者感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无问题意识”的解决策略

(一)利用“留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美学角度来看,“留白”这种文本结构富有启发性,包含着许多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和艺术空白需要读者自身的联想和想象来创造补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作品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文本结构中的“空白”,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例如,在讲解《兰亭集序》时,首先让学生谈一谈对《兰亭集序》的理解和自己的疑问,进而让学生体察其文字所表现的情愫,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兰亭周边有哪些美景,名士们的聚会情景以及作者对生死无常的感慨。再进一步去引导学生考察时代背景。再如,我们上白居易的《长恨歌》时,这首诗是同情,是歌颂,是讽刺还是兼而有之?李商隐的《锦瑟》,反映的到底是什么主题?这种课本中许许多多的“空白”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建立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提倡个性化阅读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个性化阅读”——强调要有自己的情感體悟,对作品的内涵能够初步领悟,进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的启示。提倡个性化阅读,就应该提倡思维碰撞,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读一篇文章,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联系文化背景结合个人对作品的思想情感倾向,分享自己的体验并作出合理评价。

(三)利用汉语模糊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种属性,对客观事物人类难以使用语言来精确表达,因此,只要交际任务完成,人们就必须让语言单位更笼统些。而这种模糊性在古典诗歌中表现的最为强烈,可以交给学生做课后的探究。例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首诗中的“落花时节”含蓄了太多的内容。①点出时令;②点出李龟年流落江南的境遇;③点出了作者自己凄凉的境遇;④点明了社会的动荡。简单的四个字包含了如此丰富的内容,不细细品味,如何体会的出?所以,教师只要充分地开发教材资源,还是能够去发现一些问题的,这样就在无形中强化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四)构建平等对话的课堂

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气氛,有利于学生问题的表达。要构建平等对话的课堂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消除学生提问的心理障碍。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们往往将老师的提问视为自己能否听懂授课内容的标准,为了避免其他同学的嘲笑或者老师的责备,不敢提问,不懂装懂,这样时间长了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就没了兴趣,成绩自然就下滑了。第二是要打破教师的权威性,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是权威性的象征,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学生不敢举出反例,因此不利于师生民主气氛的形成,进而形成了自己的无问题意识。

高中时期正是学生思维最活跃、求知欲望最强烈的时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意识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在注重自主创新意识的今天,笔者认为学生应该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语文问题意识的培养应该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王美柳 安徽省明光市第三中学 239400)

猜你喜欢
意识语文教师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