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聪聪
(郑州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学校体育学·
中小学体育课时计划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以《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教案集》为例
成聪聪
(郑州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采用内容分析法等对《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教案集》中的38篇体育实践课教案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存在“教学目标”前置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分类繁杂、目标难度大幅超过或低于新课标水平目标难度、目标表述混乱且不具体等问题;原因有:教师个人对教学目标设计不重视、对新课标及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缺乏深入研究、对运动项目的个性教育价值挖掘不足及缺乏专业培训等。针对问题及原因,提出如下对策①转变对各级各类教学技能比赛的评价导向,有效提高体育教师对课时体育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视程度;②进一步加强对新课标的钻研力度,尤其是加大对于“目标引领内容”的探讨;③进一步深入对教学目标编写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理论素养;④充分挖掘不同运动项目的个性化教育价值,使情感目标显性化。
中小学;课时计划;教学目标;体育教学;教案集
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活动于2015年5月21-25日在武汉体育学院进行,共收到494份体育课教案。经评审团集中严格评审,最终确定了38节大会展示的体育课。这些教案的编写者中,有71.4%的教师具有小学一级、高级职称,58.3%的教师具有中学一级、高级职称。因此,这些教案能客观反映新课改的进展,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价值。
课时体育教学目标是教案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评价体育课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其设计与表述是现代教学理念和新课程观的具体化[1]。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设置学习目标的建议中指出:“目标难度适宜。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等实际,设置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愿望,经过师生共同努力能够达成的学习目标”。这段话明确了课时体育教学目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①目标包含努力因素原则;②目标依托体育教材原则;③目标切合学生实际原则。然而,纵观全国各级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中的教案,发现存在教学目标分类繁杂、教学目标表述不具体、盲从新课标等问题。鉴于此,采用内容分析法等,对37篇(其中有1篇教案的教学目标缺失)实践课教案的教学目标依据以下指标进行分类、编码、录入、统计:①目标与内容的先后位置;②目标的分类;③目标难度与水平目标难度的吻合程度;④目标的表述(名称、行为主体、层次的清晰度、具体化)。重点对其科学性、规范性进行探讨,以期提高一线体育教师对课时教学目标编写规范性的认识,同时为相关部门组织教学观摩活动及教案评比提供参考。
1.1 “教学目标”前置于“教学内容”
新课改前,体育教师作为教学大纲的执行者,他们均根据大纲所列内容进行教学,因此,“教学内容”前置于“教学目标”。新课改后,受“目标引领内容”的影响,有7.9%的教案设计中是“教学目标”前置。
1.2 课时体育教学目标分类繁杂
由表1可知:目前国内一线中小学体育教师对课时体育教学目标的分类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有二维、三维、四维等多种表达方式,且以海德洛特的“知识、技能、体能、情意”分类和“技能、体能、情感”这两种分类方式居多。尽管不同的分类方式代表着一线体育教师对教学目标编写的个性化认识,但这对提高教案编写的规范性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教学过程中教案编写技能的教学工作极其不利。
表1 “课时体育教学目标”分类一览表(N=37)
1.3 课时目标难度大幅超过或低于新课标水平目标难度
2011版的新课标,对不同水平段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所能达成的目标做了详细要求。课时体育教学目标作为单元教学目标的细化,更需与水平目标相一致或稍高于该水平目标。然而,研究发现: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达成难度或大幅超出、或低于与其相对应的水平目标,也即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相符合,且呈现出低年级高难度、高年级低难度特点,无法有效体现课时体育教学目标的激励性(见表2)。
1.4 课时体育教学目标的表述混乱、不具体
1.4.1 出现“学习目标”代替“教学目标”的现象。数据表明:有高达27%的教师尝试用“学习目标”代替“教学目标”,出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和“以运动项目为本”的博弈。究竟用哪种表达方式更科学、更合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1.4.2 行为主体错位。尽管课时体育教学目标由教师制定,但其指向学生经过身体练习与运动技能的学习后获得什么,会做什么,知道怎么做,体验到什么,感悟到什么[1]。因此,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应是学生。然而,数据表明:25.68%的目标表述中存在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主体混乱”现象;10.27%的目标表述以“教师为主体”,仅有2.5%的目标表述明确以“学生为主体”。具体表现为:在目标表述时常用“使”、“让”、“培养”、“发展”、“提高”、“促进”、“增强”等词语。
1.4.3 各类教学目标表述交叉混乱。纵观国内外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尽管分类方法不统一,但都在明确不同类别目标的具体内涵后,标明了各自对应的亚目标。然而,对《教案集》中教学目标表述分层情况的调查显示:高达56.76%的教案存在各类目标交互融合的现象,且以“体能与技能层次混乱”和“认知与技能层次混乱”为主(见表3)。
表2 《课标》中课程内容标准与课时教学目标的对比一览表
1.4.4 教学目标表述大而空。美国体育教学论专家西登拓朴依据行为目标表述方法,提出:明确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包括三个要素:课题(做什么)、条件(在何种条件下进行)、标准(做到何种程度或标准)。依据该理论对37份教学目标进行统计,发现:只有2份教案的教学目标相对具体,其余35份都存在大而空的现象,排序依次为:体能目标不具体、情感目标不具体、认知目标不具体、技能目标不具体,且均因在表述中缺乏“条件”和“标准”这两个要因素(见表4)。具体表现为:不管是外显性行为目标,还是表现性目标,在表述时均出现类似于新课标水平目标的表达方式:“掌握……”、“初步掌握……”、“发展……”,从这些表述中,无法知晓“学生究竟掌握到何种程度”?“初步掌握的标准是什么”?“教师通过何种途径有效发展了学生的体能”?“学生的情感究竟发生哪些变化?又发展到何种程度”?这些缺乏具体体育教学场景和评价标准的表述使得课时体育教学目标失去存在的价值。
表3 教学目标表述混乱情况一览表(N=21)
表4 教学目标表述不具体现象一览表(N=35)
注意:剔除2份教学目标制定比较具体的教案
2.1 个人原因
2.1.1 对教学目标设计重视不足。在教学观摩比赛中,教学目标的编写者更关心教学内容的设计,把关注点都放在了课堂教学设计上,即“重教法设计,轻教学目标设计”,这是导致课时体育教学目标编写问题较多的首要原因。
2.1.2 对新课标缺乏深入研究,盲从课改 。“学习与践行新课标,帮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是教师的首要职责所在,但不代表不深入研究“目标引领内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等新理论、新理念的内涵,而盲从课改。具体表现为:①用“学习目标”代替“教学目标”,并认为:这是新课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②“教学目标”前置于“教学内容”,并认为这是新课标“目标引领内容”的具体体现;③“课时体育教学目标”的表述盲从水平目标的表述方式。
2.1.3 对教学目标相关理论缺乏深入、系统的学习。对不同的教学目标理论缺乏深入、系统的学习是造成课时体育教学目标编写出现层次混乱、不具体等问题的重要原因。对常用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进行梳理,可知:尽管不同的目标分类理论内容不完全一样,但每种目标类别都有与其分类相对应的亚目标,即每类目标都有其对应的侧重点。认知目标:属于思维层面内容,代表着对客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程度;技能目标:属于操作层面内容,代表着完成某个具体动作的程度;体能目标:包括与健康有关和与运动有关的体能,基本涵盖了人的形态、机能、素质等体质概念中的生理要素[2];情感目标:属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内容,代表着学生做动作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兴趣和价值观等。各种目标分类理论及所对应亚目标的内涵见表5。
表5 常用教学目标分类一览表[3]
2.1.4 对不同运动项目的教育价值挖掘不足,致使情感目标的编写千篇一律。体育教学中所需要让学生学习的内容,虽然都来自于运动项目,但是学生通过项目需要学习的内容又远远大于运动项目本身。即体育教学中,“传技育人”是体育教师的本职工作,且“传技”是载体,“育人”是根本。然而,不同运动项目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不尽相同,有共性的,亦有个性的教育价值。对课堂教学载体的育心、育体、育人价值挖掘不足,就会导致所撰写的教学目标前篇一律,无法有效突出授课内容的特殊性。在课时目标编写过程中,必须在充分挖掘共性教育价值的基础上,凸显本次课运动项目教学的个性教育价值。
2.2 制度原因
在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过程中,他们需不断进行继续教育。然而在其继续教育过程中,更多的培训内容集中在宏观层面,对于教学设计,尤其是课时体育教学目标这一微观层面的内容,除了于素梅老师在“超级学术星”进行的“如何规范体育教学设计”系列讲座外,其他形式的专门培训较为少见,一线体育教师尚处于自我探索阶段。
2.3 其他原因
教师个人职前阶段所接受的理论无法满足课改的需求及当前相关研究尚无明确定论,不同专家、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尤其是“情感目标”这一隐性目标如何显性化,更是缺乏深入、系统研究等。这些都是影响体育教师课时体育教学目标编写思维混乱的因素。
3.1 转变对各级各类教学技能比赛的评价导向,有效提高体育教师对课时体育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视程度
每次教学技能比赛的评分理念,尤其是受邀专家评委们的评价导向,对体育教师参赛准备的侧重点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以往的教学技能比赛中,专家评委把评分重点放在了教学设计的创新度上,尤其是教学方法如何结合新课改进行创新,使得体育教师纷纷把设计重心转向教学方法设计层面,而忽视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由此,转变对各级各类教学技能比赛的评价导向,可以有效提高体育教师对课时体育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视程度。
3.2 进一步加强对新课标的钻研力度,尤其是加大对于“目标引领内容”的探讨
新课改从2001年推行至今已有15年了,尽管它使得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都发生了较大转变,但其部分新理念、新观点在教学实践中也引发较多争议,尤其是对“目标引领内容”的理解,当前有两种鲜明的观点:①任何层次的体育教学设计都应“目标引领内容”。认为:目标是出发点和归宿,它制约着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②“目标引领内容”在不同层面教学设计中的含义不同。认为:在课时教学设计中是“内容统领目标”,在其他层面教学设计中是“目标统领内容”。原因是:就具体一堂课来说,教学内容是根据单元目标选定后不变的。而这个内容在这堂课中要让学生掌握什么即教学目标是根据内容、重难点和学生基础等因素来确定的[4]。笔者认同第二种观点。因为新课标中的“目标引领内容”,是指新课标强调了不同水平段的学生达到该水平目标时能够做什么,而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的选择权给了体育教师。也即原本此观点的立足点是课程目标、领域目标(四个学习方面)、水平目标,而非课时目标。所以,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应该后置于“教学内容”。
3.3 进一步深入对教学目标编写理论的相关学习,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理论素养
3.3.1 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的含义,确立其具体表述方式。“教学目标”在教案中的表达经历了从“教学任务”到“教学目标”,再到“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共存”的发展历程。之所以会出现“学习目标”这一表达方式,是因为:部分一线体育教师认为此种表述方式能够较好地体现新课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对此,笔者认为:用“教学目标”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不仅不矛盾,反而更能体现教学的本质。“教学目标”原本即指体育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凸显了体育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
3.3.2 明确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教学目标由教师制定,但最终达成的情况由学生的外显行为表现出来。所以,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即规范的教学目标表述方式应该是:“学生能够……”(见表6)。
表6 教学目标修改举例一览表
3.3.3 明确不同类别教学目标的内涵,并分层次进行表述。大量资料表明,尽管国内外关于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概念的表述并不完全一致,但内涵基本一致。不同类别的教学目标不仅内涵不同,且层次也不尽相同。各目标层次见表7、表8:
表7 教学目标的层次一览表
注:上表依据王皋华对不同类别教学目标由低级到高级的划分和界定,参照梁占歌[5]等制定的常用词语汇总、改编而成
体能目标则可通过不同的测试指标、评定手段进行描述(见表8)。
表8 体能目标的表述(以力量素质为例)一览表
3.3.4 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应包括“课题、条件、标准”三要素。由美国体育教学论专家西登拓朴的行为目标表述理论可知,一个明确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须包括课题、条件、标准三个要素。其具体应用情况见表9。
表9 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表述举例[3]
3.4 充分挖掘不同运动项目的个性化教育价值,使情感目标显性化
不同运动项目既有共性的教育价值,如运动后的肌肉酸痛、严寒酷暑中的运动、对规则的遵守、公平竞争后的胜败所带来的情绪调整等;亦有个性教育价值,如篮、排、足球等集体运动项目中所蕴含的团队意识的培养,短跑、游泳、技巧等个人运动项目中所蕴含的自我挑战与突破,单、双杠、跳箱、跨栏等项目中所带来的不同的心理恐惧感。所以,体育教师必须以挖掘不同运动项目的个性教育价值为基础,结合这些运动项目因场地器材、活动人数、项目特性、教学方式等的不同所蕴含的对情感教育的最核心教育因素。操作过程如下:①每个运动项目写出6-8个教育因素;②区分不同运动项目及其蕴含的个性教育价值;③抓住各个运动项目的核心教育价值[6]。只有这样,才能写出针对性的、个性化的、科学的情感目标。
[1] 余云德.论体育课时教学目标设计与表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4):518-521.
[2] 刘俊凯.论体育教学目标分类[J].体育学刊,2013,20(5):79-82.
[3]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28-137.
[4] 余立峰.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统领内容与教学设计的关系探讨[J].浙江体育科学,2007,29(1):84-86.
[5] 梁占歌,张振华,等.体育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3,29(2):109-112.
[6] 张庆新,张锋周,等.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从《课标》文本、项目因素到体育课堂的教学路径[J].中国学校体育,2016(1):14-15.
The Problem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in the Teaching Objective of the Teaching Plan in the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taking 〈the Sixth National Excellent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Demonstration Activity Lesson Plan Set〉 for example
CHENG Cong-cong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4, China)
Applying the method of content analysis, analyzing the 38 teaching objectives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teaching plan; teaching objective; physical education; set of lesson plans
2015年郑州大学体育学院院管课题(2015c3001);2016年度院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Y16006)
2016-12-08
成聪聪(1982-),女,河南济源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原理与方法.
1004-3624(2017)03-0058-08
G807.3;G807.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