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群文阅读有效教学的策略

2017-05-09 00:43田永章
关键词:群文阅读古诗有效教学

田永章

【摘 要】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立足于群文阅读的理论基础,探究了小学古诗群文阅读教学基本结构以及面临的困境,重点论述和分析了小学古诗群文阅读的有效教学策略,从学生学段划分、古诗内容构建、教学组织实施等方面提出的相关策略。通过探究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古诗群文阅读教学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为教师提高群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供方向和指导。

【关键词】古诗 群文阅读 有效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178-0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背诵优秀的诗文160篇(段),同时针对各个学段的学生提出学习诗文的主要作用,诗文学习不仅丰富小学生的基础性文学知识,而且能够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审美情趣等。由此可见,小学阶段开展古诗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纵观小学语文古诗阅读教学过程,由于古诗诗句较为抽象,要求学生具备的理解能力远远超出小学生应有的水平。加之,语文教师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枯燥、冗长、直白的讲解使得教学过程缺少了生机和活力,直接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因此,为小学古诗阅读教学方法的变革提出了诉求。本文引入全新的阅读方法,即群文阅读,深入探究古诗群文阅读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群文阅读的概述

(一)群文阅读的内涵

群文阅读是一种阅读模式和方式,也是当前学术界探究的全新的阅读方法。关于群文阅读的概念,国内诸多学者给予了特定的理解。笔者在基于已有理解方式的基础上,提出群文阅读是指在特定时间段内,教师对选定主题范围内的多个阅读文本(没有主次划分)加以指导,旨在实现阅读教学目标和任务。

(二)群文阅读的特点

依据于群文阅读的概念,可将其特点总结出:其一,主体性。群文阅读模式主要在于强调学生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和讨论完成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创造思维,自主性地理解文本内容;其二,交互性。古诗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教育要素包括有学生、教师和古诗文本等,群文阅读教学中各个要素形成互动,同时各要素缺一不可;其三,探究性。小学古诗群文阅读围绕涉及议题积极调动小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合作学习形成独立的观点和意见,为培养探究能力提供基础。

二、小学古诗群文阅读教学基本结构

小学古诗群文阅读教学的基础结构包括有议题、文本、引导问题等几方面。以下逐一进行探究和分析。

(一)议题的选择

所谓“议题”是指小学语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的主题,该主题贯穿于多篇古诗之中。在小学古诗群文阅读过程中,教师需选定古诗议题,将多篇古诗聚集在一起进而开展讨论的话题。由于古诗涉及的内容往往较为抽象,因此要求教师对议题作为解释并对选定的古诗内涵加以诠释。议题的选择应切合语文课标要求和学生认知水平方面。

例如,以爱国为主的议题,包括的古诗有《春望》、《夏日绝句》等;以描述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为主的议题,包括的古诗有《登鹤雀楼》、《长歌行》等。

教师依据古诗相关内容呈现议题,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奠定一定的文本基础。

(二)文本的选择

古诗群文阅读中文本的选择应充分注重“群”的理解,即聚集,将围绕同一议题的古诗加以搜集,共同组成相同的议题,为群文阅读提供一定的目标。古诗群文阅读中文本的选择则为古诗的选择,切不可盲目选择古诗。首先,按照课文教材为基础,由教师精心选定;其次,被选定古诗内容之间存在有内在的联系和一定的关联性,依据文本内容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寻找联系点;最后,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相切合。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如小学低学段需选定浅显易懂的内容;高学段学生可选定有一定难度的古诗。

(三)引导问题

引导问题是语文教师为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在已选定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问题。古诗群文阅读教学并不是简单地阅读和理解古诗,大篇幅古诗的呈现均是由语文教师的精心筛选和组织而形成的。语文教师结合古诗群文阅读的组织情况提出引导问题,组织有意义的课堂教学。

对于古诗群文阅读课堂而言,引导问题的设计需注重两点,其一,语文教师充分关注学生古诗学习的基础,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教师设置引导问题旨在 引导学生主动挖掘出古诗群文阅读中的内涵;其二,从整体出发,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由于小学生的认知和智力开发等差异性较大,教师组织课堂需从学生整体出发。例如,古诗群文阅读教学可首先设置学生自主阅读提出问题,教师依据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加工。

三、小学古诗群文阅读教学面临的困境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已经成為改革重点。群文阅读模式的引入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全新的方向。但由于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即古诗阅读相对于小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导致教学过程面临着各种困境和问题。

(一)教师教学目标定位模糊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教育界一线小学教师在学校的鼓励和引导下大都尝试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对传统课堂进行改革。但由于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根深蒂固”,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往往隐藏一些新问题。针对小学古诗群文阅读模式的采用过程而言,由于教师对群文阅读教学认知不足,导致出现了教学目标定位模糊的困境,具体表现为,一方面,简单地将古诗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视作为“1+1”的过程,由于教师需讲解古诗的篇(量)增多,导致教师教学重点转移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教学目标,例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等;另一方面,过于突出古诗群文阅读中的思想教育内容,忽视了基础字、词和句的讲解,导致小学语文课程演变成为“思想教育课”。

(二)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

古诗群文阅读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受欢迎程度较高。而纵观现阶段课堂教学现状而言,语文教师往往将重点置于古诗阅读材料的搜集、整理和教学之中,忽视了学生主体对古诗及其内涵的感知和理解。具体表现在:一方面,现阶段古诗群文阅读的基本模式包括有三种,课内一带多、精读带课外、课外古诗阅读等。但不论教师采用任何模式,往往将重心倾向于多篇古诗的讲解,过于重视讲解结果而忽视了学生主体的理解和感受;另一方面,故事群文阅读教学中引导问题环节,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过程的连贯性不得不设置大量的问题,导致学生整节课忙于寻找问题的答案,而没有较多的时间内化教师讲解知识和消化相关内容。由以上困境的呈现可知,语文教师在古诗内容教学中采用群文阅读方式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习得知识和技能。

(三)古诗群文阅读选材难度大

纵观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在我国的小学语文课堂的运用情况,仍处于起步探索性阶段,语文教师首先需要掌握该教学模式的内在理念和操作方式,其次需要将群文阅读的内容加以整理,最后实现理论理念、操作方式和教学内容的融合。目前,由于古诗群文阅读理论仍未形成,操作方式仍不够成熟,一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最大难题在于选择古诗材料。从小学生自身分析可知,思维方式为直观性,理解能力等有限,这便为教师选择适合于学生的古詩材料增加了难度。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长相思》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将《思江夜行》作为群文阅读的材料之一,相比较之下,后者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能读相对较大。教师将此做出群文阅读的材料并不利于学生理解,反而增加了小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压力。由此可见,语文教师采用古诗群文阅读模式需要增加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对小学生古诗学习基础和认知能力等有充足的掌握,同时及时向学生调查并了解古诗群文阅读的课堂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调整群文材料内容和材料。

四、小学古诗群文阅读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师掌握古诗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需要注重几方面要素,不同学段学生的学生特点、古诗群文阅读内容的概况和课堂具体组织实施情况三方面内容论述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学生分段实施策略

1、低年段学生趣味性为主

小学生在不同年龄段认知和思维水平表现出差异性的特点。对于低年段学生而言,认知心理特点表现为直观性思维、易受周边环境影响、认知能力偏低等。针对该学段学生情况,古诗群文阅读教学时应注重趣味性,极大程度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望庐山瀑布》群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选择的群文主要围绕吸引学生的景色为主且与学生该年龄段相符的古诗,如《江南》、《风》等古诗。教师古诗群文阅读之前采用多媒体的形式播放几篇古诗描写内容的景色,由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高年段学生探究性为主

高年段学生相比低年段学生而言,不仅认知水平有所提高,想象力和抽象思维等能力提升,而且注意力较为集中,不易受到周围事物和环境的影响。面对该阶段学生,教师组织古诗群文阅读可选择具有一定抽象力和难度的古诗,可引入教材之外的古诗,确定议题的探究性。例如,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芙蓉楼送辛渐》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同一主题且具有探索性意义的古诗作为群文阅读教学的素材,如李白的《巴陵送李十二》和薛涛的《送友人》等。从议题中引导学生探究几位诗人送友人的心情以及诗人分别用什么事物代替送别友人的内心感受。

(二)古诗群文阅读内容构建策略

由于古诗内容对小学生而言理解能力较大,因此,语文教师在古诗群文阅读内容构建方面应采用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其一,联系点较强的内容。古诗群文阅读内容的选择始终把握关键点,即内在联系性。小学语文教师组织古诗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时,根据的古诗内容将教材中呈现的几篇主题一致的古诗联系的同时,选择教材外的一些古诗;其二,提高古诗群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古诗内容构建的同时应注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例如共读共悟课、自主学习课等形式。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从阅读内容中学习知识。

(三)课堂教学组织实施策略

1、课堂导入的策略

小学古诗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中需要采用的策略包括有:其一,古诗主题直接引入法。教师直接呈现群文阅读的主题,从主题入手引入古诗群文阅读的相关内容,为形成主题——古诗阅读——主题的教学过程奠定扎实的基础;其二,辅助多媒体设备间接引入法。语文教师在整理古诗群文阅读材料过程中,按照同一议题的古诗主题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多媒体展示过程能够直观、全面化地调动学生感官。

2、课堂过程的策略

古诗群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古诗议题灵活性地使用课堂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学段和古诗议题,采用有序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群文阅读并不是语文教师将几篇古诗呈现与学生面前,要求学生随意阅读。而需要循序渐进地引入相关内容,使得教学过程按照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序性地展开。如按照“思乡”为议题的古诗群文阅读中,教师首先呈现《秋思》和《长相思》古诗,引导学生从字面意思可明确得出古诗内容反映的主题,随后教师呈现古诗《泊船瓜洲》,虽然古诗的题目未能看出诗人直接表达的感受,但通过“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句子引导学生探究诗人表达思想之情的不同方式和方法。

3、课堂作业布置的策略

课堂作业布置不仅能够巩固课堂中学习内容,而且有助于学生练习和回顾古诗中所学字、词和句子等。古诗群文阅读教学中课堂作业布置应以教材古诗的基础性知识为主,但要求学生通过相同议题的古诗群文阅读,从中把握古诗相同内容的表达方式和形式等,为学生掌握古诗内容和内涵地表达总结规律。

总之,小学古诗群文阅读教学过程有效性提高需始终围绕学生、教材和议题等几个要素,按照学生认知水平、教材古诗的难度选择适合学生的议题,同时搜集相关主题的古诗。但要求语文教师明确古诗群文阅读并不是简单地向学生呈现几篇古诗,而是引导学生从多篇古诗中学习古诗的内容和教育意义。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弥补单篇古诗教学的不足之处,同时便于学生整体性学习知识和内容,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6):14—15.

[2]林琼.群文阅读:一种新型的阅读课型[J].教育探究,2014(12):47—48.

[3]李希贵.在反思中重建——关于“语文主题学习”的思考和探索[J].人民教育,2012(Z3):62—63.

[4]刘占春.小学语文单元整体阅读的初步实践和探索[J].小说月刊:下月,2015(10):83—84.

[5]刘宪华.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阅读——主题阅读研究的实践与思考[J].人民教育,2013(Z2):112—113.

[6]袁义星.基于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阅读教学探索——中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及其价值取向摭谈[J].新课程(下),2014(06):68—69.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古诗有效教学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