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年前的河南信阳话
——来自苏浙皖河南方言岛的证据

2017-05-09 12:48:13黄晓东
华中学术 2017年3期
关键词:光山横塘罗山

黄晓东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北京,100083)

一、引言

丁邦新曾经说过:“中国地域辽阔,许多地方可能有孤立式的方言岛存在,这一类的方言岛常常有保存古音的特例。”[1]方言岛由于在某些语言特点上具有存古性,因而可以用作重构源方言的可信材料。

其他学者也指出了方言岛的这一特殊意义,有的甚至已经进行了实践。例如李如龙等[2]调查了福鼎沙埕镇的闽南方言岛,发现早期泉州话韵书《汇音妙悟》(1800)鸡韵字(李如龙拟作[e]韵)的读音还保留在该方言岛中,而在泉州本土该韵已经并入瓜韵([ue])了。另外,该读音还保留在宁德碗窑的闽南方言岛中(读作[e]韵)(李如龙、陈章太[3])。丘学强详细研究了粤、琼两省军话方言岛的语言特点,指出军话与明代官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许,我们甚至还可以说‘军话’就是明代‘通语(包括读书音、南音和北音)’的‘活化石’……深入研究军话,对明代前后官话面貌的重构将是大有裨益的。”[4]

我们既可以就单个方言岛来构拟源方言,也可通过同源异境的几个方言岛来进行这项工作。相对而言,后者应更可靠稳妥。本文即以苏浙皖三省的河南方言岛为据,对比今信阳地区的光山、新县、罗山等方言,尝试对上述方言的历史面貌进行构拟。

二、苏浙皖河南方言岛的分布和来源

由于历史上的移民运动,苏浙皖三省交界地区形成了众多河南方言岛。

据《中国语言地图集》[5],在皖浙交界的广德、郎溪、宣城、宁国、安吉和长兴等六县市分布有大量的河南话,使用人口可达四十万。另据郭熙[6],苏南地区的句容、溧水、溧阳、金坛、高淳、宜兴、丹阳、丹徒、吴江等县市也分布有许多河南方言岛,人口达十数万之多。因此,苏浙皖地区的河南人总计可达五十多万。不过据我们了解,实际可能更多[7]。

苏浙皖地区的河南方言岛是如何形成的?据鲍士杰[8]、葛庆华[9]和曹树基[10]的研究,苏浙皖三省交界地区的客籍方言主要是太平天国战后移民带来的。

太平天国运动历时十余年,战事波及十六省,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是双方拉锯的主战场,受战争破坏尤其严重。原来人口稠密的苏浙皖地区,“几于百里无人烟,其中大半人民死亡,室庐焚毁,田亩无主,荒弃不耕”(王韬《弢园文录外编》卷七《平贼议》,转引自葛庆华[11])。为改变这种状况,清政府实行“招垦招佃”、“轻徭薄赋”的政策,迁徙豫楚等地的人前来垦荒。“客民垦荒,豫楚最多,温台次之”(《长兴县志拾遗》,转引自鲍士杰[12])。其中河南移民主要来自豫南地区的光州和汝宁府,如光山、罗山、商城、固始、潢川等县。这里本来人口密度就大,加之“发捻之役,因地处偏隅,亦少波及”(民国《光山县志约稿》卷四《艺文志》,转引自葛庆华[13]),因此战后成为最重要的移民迁出地之一。清末至民国年间,仅光山一县就向苏、浙、皖、赣四省输送了上百万移民(民国《光山县志约稿》卷一《地理志·户口》,转引自葛庆华[14])。

据郑张尚芳[15],皖南移民中,河南人一般以信阳地区的光山、固始、罗山一带为主,也有远自荥阳一带来的,广德县为河南移民分布的中心地区,号称“小河南”。郭熙指出:“苏南地区的河南话是在河南光山、罗山、商城等方言的基础上融合发展起来的。……光山话可以认为是苏南地区河南话的代表性基础方言。”[16]据黄晓东[17],浙江安吉河南话的情况与苏南地区的河南话相似,也拥有自己的基础方言,即光山、新县和罗山南部一带的方言。这一带的方言比较接近。新县于1932年由光山、麻城和黄安三县析置,包括县城在内的多数乡镇原属光山。据闫德亮[18]和笔者调查,罗山方言大致以312国道为界分为南、北两片,其中南片与光山、新县方言更加接近(下文若不特别指出“南部”或“北部”时,即指罗山全境)。

由上述资料可见,苏浙皖河南方言岛的来源、形成原因和过程都基本相同,因此可以作为同源方言进行比较,从而构拟早期河南信阳话(本文指光山、新县和罗山南部一带方言)的面貌。

三、苏浙皖河南方言岛源方言的语音构拟

本文中苏浙皖三省河南方言岛的代表点分别是:江苏省句容市磨盘乡,浙江省安吉县原安城镇安城村(本文中包括邻近的湾长村在内,两村通行的河南话基本一致)和横塘村,安徽省广德县。另外,还参考了浙江长兴县仙山的河南话。在上述各点中,磨盘、安城、横塘的材料最为详细,广德次之,仙山的材料则非常简略。本文中用以比较的源方言主要包括光山(十里)、新县(浒湾)、罗山(张河代表北片,周党代表南片),为简便计,下文分别用各县名来指称。

(一) 声母的构拟

1. 知系字的读音

表1 苏浙皖河南方言岛知系字的读音(附光山话以资比较,下同)

① 有的材料缺部分例字,暂用音韵地位相同或相近的其他字代替,下同。②横塘“扇”字在材料的音系例字中记为[ʂ]声母,在《单字音》表中却记为[s],疑后者误。

磨盘、安城与广德知系字都不读[tʂ tʂhʂ]声母,与源方言不同。我们推测,这三处河南话早期都曾经有过[tʂ]组声母,后受岛内外[ts][tʂ]不分方言的影响,[tʂ]组声母消失。证据之一就是安城河南话个别人的口音中仍保留有[tʂ]组声母,应为[ts][tʂ]对立的残迹。

与磨盘、安城、广德三处方言岛不同,横塘河南话中的[tʂ]组声母非常普遍。横塘与安城相距仅数里,但知系字的读法却属于两种类型,其原因在于横塘村几乎是纯河南话区,来自其他方言的影响较小,因此更易保留早期语音特点;而安城则分布有吴语、安庆话和苏北话等[ts][tʂ]不分的方言,极易对河南话造成影响。

2. 日母字的读音

表2 苏浙皖河南方言岛日母字的读音(附“荣用”二字)

广德“认肉”二字缺韵母。

古日母字在上述河南方言岛中的读音差异较大:磨盘分归[z][]声母;广德则有[][z]两个音位变体;安城同横塘,分归[][]声母。在上述方言岛中,安城、横塘与源方言最接近,广德次之,磨盘变化最快。各地河南话日母字的读音差异正好反映了其发展轨迹:

从日母字与梗通摄影云以母字(即张世方[19]所说的“荣”类字)的分合情况看,二者在各方言岛中读音都相混(广德河南话由于例字太少情况不详):安城和横塘都读[]声母,磨盘都读[z]声母。说明日母字和“荣”类字在各个河南方言岛中基本上是协同变化的。这也说明早期信阳话两类字是相混的。

3. 泥来母的读音

4. 影疑母的读音

5. 微疑影喻字的读音

微疑影喻母合口呼字磨盘读[v]声母;安城一般读零声母,个别人读[v]声母或[]声母;横塘全读零声母。

在源方言中,微疑影喻母合口呼字今罗山读[v]声母,但光山和新县则读零声母,与上述方言岛的读音不合。我们认为这有两个可能:一是光山和新县方言原来也有[v]声母,但后来消失了;二是光山和新县方言本无[v]声母,苏浙皖河南方言岛继承了罗山方言的特点。从各处方言岛不约而同地拥有[v]声母来看,我们更倾向于第一个假设。

6. 晓匣母与非组合口呼字的读音

表3 苏浙皖河南方言岛晓匣母合口呼字与非组字的分混

磨盘、安城、广德三地河南话晓匣母合口字混入非组字,同新县一致,也基本同光山。横塘逢[u]韵相混,其他韵不混,与其他方言岛及源方言皆不同,该特点形成原因不明。不过可以肯定,晓匣母与非组合口字全部或部分相混,应是早期信阳话的特点之一。

(二) 韵母的构拟

1.入声韵的有无

安城、横塘、广德三地河南话今无入声韵,与源方言一致。磨盘“古入声字有些读得较短,并略带喉塞,但不独立成调,发音人认为更近于相应的舒声字”(郭熙[20])。据《江苏省志·方言志》[21],磨盘北边的句容话、东边的金坛话、南边的溧阳话和西边的溧水话都有入声调和入声韵。因此,磨盘话古入声字的读法应是受周围方言的影响产生的,而非保留了源方言的早期特点。

2.开合口的构拟

表4 苏浙皖河南方言岛的开合口字

我们按古韵摄分别讨论:

(1)果摄字。不论方言岛还是源方言一般都读开口韵(除少数影疑母字)。

(3)蟹止摄合口字。各方言岛蟹止摄合口端知系字都读开口韵,与源方言一致。磨盘、安城和横塘个别泥来母字(如“泪”)读齐齿韵,光山则读开口[ei]韵。但据笔者调查,新县与罗山都读[i]韵。

(4)山摄合口一二等端知系字、臻摄合口一三等端系字。各方言岛都读开口韵,与源方言一致。

(5)宕江摄知系字。各方言岛都读开口韵,同源方言。

总的来看,各方言岛开合口分歧不大,与源方言也基本一致。

3.深臻曾梗摄

古深臻摄与曾梗摄舒声字在磨盘、安城、横塘和广德河南话中都合流,都读[n in]韵(臻摄合口三四等字读[un yn]韵)或类似韵母。例如安城:参人~。深=身臻=升曾=生梗sn|金深=巾臻=京梗tin|滚臻kun|军臻tyn。上述读法与光山、新县、罗山方言一致。可见,一百五十年来信阳话深臻曾梗摄舒声字合流的特点未曾改变。

(三) 声调的构拟

1.调类

各方言岛(包括仙山)都有四个单字调,即阴平(包括古清平、清入和次浊入字)、阳平(包括古浊平、全浊入字)、上声(包括古清上、次浊上字)、去声(包括古去声和全浊上字)。上述归调与光山、罗山北部一致,但与罗山南部及新县部分地区不太一致。

据笔者调查,罗山南部存在一个入声调(但无入声韵),而新县部分地区分阴阳去。我们认为这可能保留了早期特点,但并不是源方言中的主流现象,因而未在方言岛中得到体现。

2.调值

表5 苏浙皖河南方言岛调值的比较

由表5可见各方言岛四声调值都近源方言,尤其接近罗山北部方言。

四、结论

通过苏浙皖三省同源异境河南方言岛的比较,我们可以构拟出河南光山、新县及罗山南部一带方言的部分早期特点:

1.声母方面

①[ts][tʂ]对立,知见系合口字相混。②日母字一般读[]声母,止摄开口三等字读零声母,日母字与“荣”类字相混。③部分鱼韵泥来母字读零声母。④影疑母开口一二等字读[]声母。⑤微疑影喻母合口字读[v]声母。⑥晓匣母合口字与非组全部或部分相混。

2.韵母方面

①无入声韵。②果摄字读开口韵。③蟹止摄合口端知系字都读开口韵(部分泥来母字读齐齿韵)。④山摄合口一二等端知系字、臻摄合口一三等端系字读开口韵。⑤宕江摄知庄章组混,都读开口韵。⑥遇摄合口一等端系字、合口三等庄组字与流摄字相混,读开口韵。⑦深臻曾梗摄舒声字合流。

3.声调方面

①调类分化同今光山方言一致:只有平分阴阳;次浊上归阴上,全浊上归去声;古清入和次浊入归阴平,古全浊上归阳平。②四声调值:阴平近似[42];阳平近似[55];上声近似[35];去声近似[312]。

五、余论

本文介绍了利用方言岛的存古性来重构源方言的一个实例,但是此类研究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方言岛的假性存古

要注意鉴别方言岛“存古”现象的真伪,因为有些是假性存古现象。例如上文指出,丹阳埤城的河南方言岛有入声及一套入声韵,但其实并非是早期信阳话的遗留,而是受丹阳本地话的影响产生的。(郭熙、蔡国璐[22]、黄晓东[23])

2.方言和文献材料的有机结合

在观察方言岛的演变时,我们经常会被这样一个问题所困扰,即如何确定某个语音特点是方言岛固有的还是受周围方言影响产生的?如果能找到有关的历史文献,而且其记载又是可信的,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有时候哪怕是一鳞半爪的记载,也足以令人兴奋。例如,旧《光山县志》记载(转引自郭熙[24]):

如飞本甫微切而读如辉,晏於谏切而读如案,胡洪姑切而读如扶,饶如昭切而读如姚,冯字入一东韵而读如洪,雷之音在灰韵而读如离,则讹同支脂韵矣。

从上述记载可见,早期光山话具有晓匣母合口字与非组相混、影疑母开口一二等字合流等特点,可以印证我们的构拟。

当然,文献中的记载与语言实际并不总是相符(如“饶”读如“姚”),此时就需要进行慎重判断和取舍,不可武断。

本文的材料来源

安吉(安城河南话)、罗山(张河和周党)、光山(十里)、新县(浒湾)的材料为笔者调查;商城、潢川的材料来自张启焕等[25]及两县县志[26];句容市磨盘河南话来自郭熙[27];广德县河南话来自《安徽省志·方言志》[28];安吉县横塘河南话来自《安吉县志》[29];长兴县仙山河南话来自鲍士杰[30]。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方言的社会分层研究——以浙江的10个村庄为例”【13AYY003】、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境内吴语代词的语法化研究”【14NDJC03YB】及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江下三府区域方言语法比较研究”【2016RCZX33】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1] 丁邦新:《丁邦新语言学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168~169页。

[2] 李如龙、庄初升、严修鸿:《福建双方言研究》,香港:汉学出版社,1995年,第63、119~133页。

[3] 李如龙、陈章太:《碗窑闽南方言岛二百多年间的变化》,《中国语文》1982年第5期,第354~364页。

[4] 丘学强:《粤、琼军话研究》,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第62页。

[5]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中国语言地图集》,香港:朗文出版(远东)有限公司,1988年,图B10。

[6] 郭熙:《苏南地区的河南方言岛群》,《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第121~125页。

[7] 黄晓东:《浙江安吉县官话方言岛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第87页。

[8] 鲍士杰:《浙江西北部吴语与官话的边界》,《方言》1988年第1期,第25~30页。

[9] 葛庆华:《近代苏浙皖交界地区人口迁移研究:1853-1911》,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年,第60~61页;葛庆华:《晚清时期苏浙皖交界地区的土客冲突和融合》,《历史档案》2013年第3期,第110~117页。

[10] 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5、6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414~471页。

[11] 葛庆华:《晚清时期苏浙皖交界地区的土客冲突和融合》,《历史档案》2013年第3期,第110~117页。

[12] 鲍士杰:《浙江西北部吴语与官话的边界》,《方言》1988年第1期,第25~30页。

[13] 葛庆华:《近代苏浙皖交界地区人口迁移研究:1853-1911》,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年,第60页。

[14] 葛庆华:《近代苏浙皖交界地区人口迁移研究:1853-1911》,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年,第60页。

[15] 郑张尚芳,《皖南方言的分区》(稿),《方言》1986年第1期,第8~18页。

[16] 郭熙:《苏南地区河南话的归属问题》,《东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第95~101页。

[17] 黄晓东:《浙江安吉县河南方言岛的内部接触与融合》,《语言科学》2006年第3期,第61~71页。

[18] 闫德亮:《罗山方音概述》,《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第93~97页。

[19] 张世方:《北京官话语音研究》,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74~75页。

[20] 郭熙:《磨盘话音系》,《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第52~61页。

[21] 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苏省志·方言志》,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59~61、146~148页。

[22] 郭熙、蔡国璐:《丹阳埤城的河南方言岛》,《徐州师院学报》1991年第2期,第130~136页。

[23] 黄晓东:《浙江安吉县官话方言岛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第92页。

[24] 郭熙:《苏南地区河南话的归属问题》,《东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第95~101页。

[25] 张启焕、陈天福、程仪:《河南方言研究》,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319~335页。

[26] 商城县志编纂委员会:《商城县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740~761页;潢川县志编纂委员会:《潢川县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第636~649页。

[27] 郭熙:《磨盘话同音字汇》,《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4期,第72~80页;郭熙:《磨盘话音系》,《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第52~61页。

[28] 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志·方言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7年,第570~577页。

[29] 安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吉县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558~599页。

[30] 鲍士杰:《浙江西北部吴语与官话的边界》,《方言》1988年第1期,第25~30页。

猜你喜欢
光山横塘罗山
光山南部乡镇方言的四种句式考察
河南光山:特色养殖富农家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伏日(新韵)
守护“平安罗山” 人大代表在行动
人大建设(2020年3期)2020-07-27 02:48:42
北人食菱
横塘往事
尕妹妹,哥哥在罗山上等你
黄河之声(2018年5期)2018-05-17 11:30:00
父亲上法庭
学生天地(2017年29期)2018-01-04 01:00:08
信阳名片:光山花鼓戏
横塘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