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关于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有效策略

2017-05-09 17:13陈星
关键词:复习课小学数学

陈星

【摘 要】上好复习课,对学生系统学好数学,发展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让学生在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发展数学思考,领悟思想方法,提升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复习课 复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107-0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牢牢抓住课堂提问这一有效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才能激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一、知识再现,唤起学生回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复习课的主体是知识的再现,就是学习将已学过的知识不断提取的过程。时下,我们大部分教师都只围绕着课本总复习和一些事先编好的提纲进行复习,这样就缺乏因材施教,不能发挥复习课的实效性。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方法,针对学生平时学习时的多发病而编拟习题,以求引导学生辩论,消除模糊的或错误的认识,进一步认清知识的本质。在知识再现中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学生解题反馈出的知识缺漏和失误要重点讲解。其次,本部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要重点讲解。再次,学生容易混淆、模糊不清和注意不到的知识点要重点讲解。最后, 要讲清知识的前后联系,形成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从复习课这一角度分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至关重要。学生的复习习惯需要教师的关注与培养:一是会经常概括所学的内容。即这一阶段学些什么?它们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什么联系?这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当然,这种能力与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二天就会见分晓,它需要教师长期的渗透与培养。二是会将自己的想法与同伴进行交流。对每个成长中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各种能力都存在局限性,所以在概括知识时可能会出现不合理、或者不完善的地方。虽然教师在复习时可以帮助他们概括,以求得合理与完善,但其收效都远远比不上从同伴间交流的过程中及时调整自己的不足之处,从中完善自我。因此,同伴间交流必不可少。

二、分析问题过程中的提问,激活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联想

这里我们不能不谈一下当前在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种现象:提出问题以后,教师就将问题直接抛给了学生,让学生去合作探究,其结果并不令人满意,要么是学习比较好的、脑筋比较灵活的学生在小组内讲解自己的思路,变课堂灌输为小组灌输,造成解决策略不广泛,学生参与度不深;要么就是全体学生手足无措,不知道应该怎样下手解决问题,教师不得不重新讲授,合作探究也就这样流于形式。这都是因为我们在问题呈现后,缺少师生共同分析问题的环节。师生共同分析问题实质上就是弄清要解决的问题中哪些是我们已知的(旧知),哪些是我们还不知道的(新知)。这个“还不知道的”——也就是“未知”才是学生认知的生长点,一般也是新课的重点或难点,是最具探究与合作的价值的。因此,恰当的帮助学生或与学生共同分析问题,可以使学生的合作探究更有效。分析问题过程中的提问一般要具有明确的导向性。所谓的导向性就是要将新问题导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例如,前面我们提到的《相遇问题》一课中,教师在问题呈现以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具体问题中两人出发的地点抽象为两个点,然后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他们两人的运动过程,想一想他们之间相距的路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提问直接导向了运动中两人相距路程的变化情况,使学生在观察中感知“求相遇时间其实就是求整个路程中包含着几个速度和”。演示结束后,教师又提问:从运动的结果看,整个的路程被分成了几部分?你能用一個等式表示这几部分之间的关系吗?这一提问直接导向了运动的结果,使学生认识到在这一问题中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正是这样的两个具有明确导向性的提问激活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联想,为后面学生解决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选题新颖,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选题很重要,否则程度好的学生会觉得是在一遍遍的“热剩饭”,中等程度的学生只能学到一些表层的东西,进步不大,程度差的同学依然听不懂,该不会的还是不会。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在于对知识的掌握,更在于能否应用知识自觉解决实际问题,复习课必须精心设计复习题,使知识的应用更具综合性和灵活性,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练习内容应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的问题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其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而是看他能否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因此,复习课练习的设计必须联系实际,具有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复习过程中最好将题目与知识结构联系,引导学生从转化、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寻找解题思路,帮助学生解决解题策略选取。能够让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的题目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体会,一题多变的题目促进学生探索能力的提高,学生的解题思路得到了拓展,解题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老师在讲题时,对解题方法的点评是精华。

四、归纳总结过程的提问

数学知识是经历多次抽象得来的,因此,归纳总结历来是数学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问题解决的背景下,它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学生收获自己的劳动成果、分享他人的经验的时刻。此时的提问应该选择恰当的时机,且内容具体,便于学生根据具体的数学现象进行观察归纳。比如,在“分数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体会分数的相对性”,即“单位‘1表示的数量不相同,同一个分数表示的数量也不相同;单位‘1表示的数量相同,同一个分数表示的数量也相同”。一位教师在学生经历了一个具体的情境后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通过刚才的一番比较,你们认为单位‘1表示的数量、同一个分数表示的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本来在问题提出之前,学生已经在具体问题中感知了分数的相对性,且能完整、准确地表述,看似好像这一结论呼之欲出,但是当这一问题提出之后,学生的选择是沉默。同样的一个问题,另一位教师在让学生经历了三个具体的情境后提出,学生顺利地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总之,对学生来说,能够根据所学的内容出好题,他们需要认识每道不同形式题的本质特点与联系,这样学生在出题的过程就会进一步去区分不同题型的差异,所以说,在课堂上,教师能把一些出题权交给学生,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进一步整理与复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之有效策略2003.

[2]小学复习的重要性2004.

[3]小学生学生问题数学2008.

猜你喜欢
复习课小学数学
谈谈如何上好小学英语复习课
在趣味情境中构建知识体系